心得|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判断美国外交走向的最简洁的方式(四)

【本文为张文木教授《战略学札记》心得之十三,部分精彩内容在社区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500

31.今天美国的反华政客们应该学习历史,因为他们在对华政策上正在重复昨天美国曾经犯过的错误。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为不得罪日本而牺牲中国的利益,[1]结果换来的是1941年日本对美国的轰炸;当太平洋战场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强吞其堂哥执政时结下的苦果: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为了使中国抗战到底并与美国结盟,他顶着英苏的异议,邀请中国参加开罗会议。二战后,美苏出现冷战,处于顶峰期的美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自认可独霸世界,在对华政策上,美国又开始老病重犯:50年代美国国内兴起以“麦卡锡主义”为标志的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在外交上美国与日本、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签订一系列军事条约,对中国形成一道月牙形的遏制锁链。朝鲜战争失败后,美国又发动越南战争。至70年代初,长期陷在越战泥潭中的美国已意识到没有中国的合作,其在亚太已独木难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冰冷的气氛中从大西洋彼岸向中国伸出寻求合作之手;70年代末苏联在阿富汗和越南发起咄咄攻势,美国更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意义,1978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再次进入良性互动阶段。如果了解这段中美关系史,就会认识到:美中关系是亚太稳定的重要基石。现在美国一些人似乎忘记了历史,旧病复发,在顺利时又开始犯忽视中国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2.在台湾、南沙乃至印度洋地区,中国和印度都有与美国不可妥协的(远比中印在边界利益更为重大的)利益存在。中国在看到苏联解体和俄国衰落下去之后,渐渐地感到同种压力正在降临;印度是印度洋的唯一大国,而印度洋又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条海上航线的交汇点,是美国海权战略必须控制的核心地区。且不说印度版图象利剑直插印度洋中心、直逼横穿印度洋的国际航海线,我们只要看看已成为具有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的印度在这世界海权心脏区崛起的现实,就知道印度不会让西方列强放心。可以推定,西方解决了中国之后,“印度问题”将提到西方海权国家的桌面。唇亡齿寒。难道中国和印度还能等到美国对其各个击破之后,再像南斯拉夫那样因恐惧而考虑与他国联合吗?

33.在台海统一问题上,中国至少在近海必须拥有随时可以动用有绝对把握的海上军事力量,以备不测。只有如此,中国“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才能听起来掷地有声;只有如此,台海两岸才可能避免发生对后果无法负责的行动。

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但愿没有!),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的必要努力遇到美国及其盟国用干涉科索沃的方式反弹,中国是否还可以作出除抗议之外的实质性的回应呢?如果不能,而中国又不能作出放弃(或像中国清政府和南斯拉夫政府一样变相放弃)主权之外的选择,那么,时不我待,中国现在就应进行认真和迅速准备。

500

​准备当然首先是军事准备。正如马汉曾引用的一句西谚所云:“天鹅绒手套里面要有铁掌。”任何对话和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的。实力首先是军事实力。我们不能等到有了“敌人大规模入侵”时再作军事准备。从近代中国经历的战争看,中国政府失败并被迫失去主权的战争,都不是敌人全面和大规模入侵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在无限和全面的总体战争中,才能发挥作用。而经验表明:往往正是局部战争的失败才导致国家的失败。打赢局部战争的关键并不是综合国力而是军事技术及由军事技术决定的军事指挥艺术。从海湾战争和北约干涉科索沃战争看,军事技术已与航天和航空技术结合一起,战争指挥艺术已与制海和制空权结合一起;不与制海权和制空权结合的陆军及步兵传统战法作用甚微。未来战争中,物与物的冲突已代替传统的人与人冲突;在远距离空中和海上打击后,并在对手已绝无反击能力的条件下,入侵者才会发动地面战役。对目前的中国而言,如果没有海权,其对台湾和南沙充其量也只能有名义而并非事实的主权;但如果因军力(主要是海军和空军的战斗力,中国陆军将在捍卫西部主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不济而导致战争失败,中国将很可能彻底失去与这些地区的主权联系。为此,中国现在就应优先迅速加大与航天航空技术相结合的海军和空军建设。只有拥有与对手相差不至过于悬殊的战斗力,中国才能避免鸦片战争再次在中国东海降临,避免或推迟类似北约干涉科索沃的战云在台湾、南沙及西藏地区重演。

34.与美国发展良性互动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极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政府为中国长远利益所作的极具远见卓识的努力。但中国在为长远目标而作出上述努力的同时,也必须弄清中国近期目标所在:是为贸易或是为赢得时间,还是为取得美国在台湾和南沙及西藏问题上与中国合作?显然,最后一项选择在中国对美军事实力处于较大弱势的条件下几乎没有可能。第二项选择与80年代比留给中国的余地已不多了。如果二三两项所获不多,而放弃第三项对中国也绝无可能,那么,第一项选择对中国又有多大意义呢?更何况中方在与美贸易上也一直处于极其委屈求全的地位。问题是,中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之后,是否可以换取美国对中国在台湾、南沙乃至西藏问题立场的理解或至少像尼克松时代那样的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呢?根据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兴亡的经验,退让的结果更糟。

35.美国及其盟国对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机的军事干涉,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及其盟国用和平方式演变世界政治的政策已近尾声,自苏联解体以来新出现的多种战略力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新的组合,新的“两个阵营”开始萌动。尼克松曾戏称美国的盟国起初是因恐怖而非爱情结为一体的,而20世纪末的情况却戏剧性地翻了过来:今天,北约的联合行动已有了爱情的基础,而非北约国家却因对北约的恐惧正在走向一起。曾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的南斯拉夫在无力阻止北约武力打击中,作出了加入俄白联盟的决定。这表明,冷战时期形成的中间力量在世纪末已被逼得无路可走。

36.佛说“慈悲为怀”。慈,包含着爱,但不溺爱,它是有方向即向着大道的有约束和自律的爱;在修行方面,佛讲觉悟,对于不接受约束和自律要求或曰没有大道觉悟的人,佛只说悲而不说恨。

37.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事实不是这样。黄继光为新中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没能为母亲尽孝,可毛主席接见了黄继光的母亲,全家成了英雄的家庭,享受着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岳飞为国家统一含冤而死,可他至今仍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常见有人为自己是岳飞多少代后人而自豪,鲜见有人愿与秦桧家族有半点瓜葛。由此说来,为国尽忠便是尽孝,而且是可延绵几十代人的大孝。

38.虚无主义与教条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端,宋朝的禅学和理学——这在今天就是虚无主义和教条主义,它们从两端合伙击垮了宋朝。

39.据美国之音网站报道,2016年4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中表示:“美国正在采取防御措施,抵御来自朝鲜的‘低层次’威胁”。4月27日,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在一篇文章中迅速回应:“美国必须在以下两者之间做出战略决择:要么放弃对朝敌对政策,要么遭受核打击。”[2]奥巴马的讲话明确表示美国对朝鲜只是“防御”性的,而朝鲜对美国的威胁也只是“低层次”的。“低层次”,当然也不是美国重返亚太首要关注的目标。朝鲜的表态主要侧重点并不在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后一句即美国“遭受核打击”,而是在充满暗示的前一句,即希望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在朝鲜劳动党“七大”即将召开的前夕,美国放下了身段,朝鲜硬中有软,要求美国“作出战略选择”,其中含义,耐人寻味。山雨欲来风满楼,今天的亚太政治正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40.法律是对法权的诠释和追认;法权是自然法的另类表述。毛泽东说:“中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应先有事实,然后再用法律去承认它就得了。”[3]

参考文献:

[1]20世纪初美国决策层已意识到日本的崛起并且有可能成为一个比俄国还难对付的敌手,但西奥多·罗斯福认为:“鉴于中国的软弱,美国和中国结盟将一无所获,只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他也相信,只要对日本持尊重态度,日美冲突还是可以避免的。参阅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8页,第65页。

[2]《朝劳动党决定下月6日开七大》,2016年04月28日《参考消息》,http://dzb.38mhw.com/zzshow.aspx?id=210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91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