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里的种子库真实存在,网友:那行星发动机会不会也…

电影《流浪地球》中,科学家们在空间站冷藏了1亿颗农作物种子,以防备环境的变化导致作物灭绝。这是地球毁灭时,人类文明延续计划“火种”的一部分。

500

而在现实中,这样的“种子库”还真的存在,它们被称为种质资源库。

据新华网22日报道,我国最大的国家作物种质库位于北京。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种子被分装在无数小纸袋中,上面标注着它们的“身份编码”。

这份“种子身份证”能够轻松识别出它们来自何方、是何种类、有何特殊之处等信息。

500

国家作物种质库副研究员张金梅介绍道,种子入库前需要经历初清理、发芽、干燥、登记、封装等程序,最后入库,并且每隔5至10年要取出样品出库重新检验一遍,以确保它们的发芽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

500

工作人员将种子抽样后放入特殊实验设备进行发芽率检测

500

干燥处理后的种子

最后种子会被送进低温种质库。这个仓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入口处的小适应间,温度比仓库外低,但没有达到零下18℃。入库或出库的种质资源,会在这里停留15天左右,适应温度的变化,然后进入下一步。

另一部分就是核心库,里面遍布四五米高的架子,装满了内置种子的小金属罐。两排架子之间的缝隙很小,只能通过机械才能挪开架子,由工作人员进入存取。

500

张金梅介绍,在零下18摄氏度、湿度小于50%的国家种质库,种子的保存寿命可延长到50年以上。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在我国,能将种子保存寿命延长到50年以上的长期库有两个。

一个是上文提到的这个国家作物种质库,建于1986年,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保存了粮、棉、油、果、蔬等340种作物,主要任务是对农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长期战略保存。

500

另一个长期库是位于青海西宁的复份库。据环球时报报道,每份种子材料会包装成3-4盒,其中1盒存放在青海复份库,另外2-3盒存放到国家种质库。

目前还有一座新的种质库正在建设,地址位于中国农科院内。新库使用了更多的科技设备,将是一个全自动的智能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届时,中国的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将超过美国(近6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我国还有10个中期库,种子在零下4摄氏度的库中保存10-20年,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分发种子。

看了这条新闻的网友又脑洞大开了:既然《流浪地球》里的种子库现实里都有的话,那推着地球跑的行星发动机会不会也……

500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种子资源作为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战略性物资。

早在2007年,挪威政府就在距离北极1000公里的岛屿上建立了一座“种子库”。这座“种子库”被称为“植物界的诺亚方舟”。这座“种子库”最多可以储存450万份种子样品,有常见的水稻、小麦,也有大多数人从来都没见过稀有物种。

在建成7年多后,这座种子库首次开库,为战火中的叙利亚提取了种子备份。

500

北极世界末日种子库  图自新华国际

近些年,诸如此类的“末日种子库”越来越多,英国有“冰冻诺亚方舟”,美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月球方舟”计划。

我国除了上述提及的种子库以外,还有一座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末日种子库”。

2017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孙航曾表示,种质资源库开展工作十年后,已抢救性收集和保存了各类种质资源20305种、210444份。

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植物种子资源为229科9484种71232份,占到中国种子植物种类的32%,包括4000种13178份中国特有植物种子,数千种重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种子,近百种442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


500


工作人员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博物馆内查看种子标本 图自东方IC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2日国新办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提出新要求。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

张桃林进一步指出,首先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把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好。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