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儿啥】这位“茅台院士”,您是酱香型,还是浓香型的呢?

各位好,我是观察者网的董佳宁。网上有一种调侃: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分两种,一种是酱香型,另一种是浓香型。前几天,这两种科技获得了突破性成就。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名单。

根据2018年修订后的《中国工程院章程》,工程院院士要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还要“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什么是 “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呢?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在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者在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也可以是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或者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贡献。

王莉1994年毕业之后,20多年来,一直在茅台酒厂工作,还有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她参与的一项研究,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她署名为第三作者。这项研究名字很长,叫“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这项科研不仅应用到了茅台,也可以应用到汾酒和洋河大曲,可以说是发酵科研领域的“酿酒三连”。

以前宣传茅台的时候,特别爱提它的酿造环境。地势、地质、土壤、水质、原料、气候、菌群,叠加在一起,才有了茅台酒。可以说,茅台是大自然的一个成果,可是提名院士却没有大自然,非常的不公平。7000万年的紫色砂页岩、400米的海拔,周围群山环绕,PH值7.2-7.8的赤水河,优质的糯米、小麦,都没有说话。

茅台的品质,最终是取决于它的香气,据说含香气成分300多种,我看也有资料写着是2000多种的,有的学校做出了定量研究,得出的数字没有这么高:一共79种香气化合物,其中35种起关键作用。传递到感官层面呢,能感受到7类香气:酱香、陈香、窖香、焦糖香、花香、果香和粮食香。

我不太喝酒,对酒的感知没有那么敏锐。不过我看电影,从电影会增加一些感官的印象。有一个电影叫《天使的一份》,讲的是几个苏格兰小混混去偷名酒,发家致富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品酒师说这款威士忌有海洋的气味。这段话小小地扩展了我的视野,知道了品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通过感受香气,也能够激发很多联想。

我国白酒的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各种香型,在历史上一直就有。不过定名是在改开之后,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议,确定下了12种白酒香型,现在我们知道的什么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都是那一年正式定名下来的。

茅台属于酱香型,刚才说的酱香、陈香、窖香这几大类香气,也可以用一系列词汇来表现: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醇厚绵柔,还有空杯留香,持久愉悦。这些都是大自然和生产工艺的产出,不过如果说科技含量,我们还得看看它的财报:2019年,研发投入合计2.2亿,占销售额0.26%,也就是千分之二点六。

千分之二点六这个数据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比起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讲,肯定是低太多了。不用比高科技企业,拿我们观察者网来说,可能看我们视频的很多观众不知道,我们观察者网还有一个网站,有网页端的,也有APP,有一支产品和技术开发的队伍。我们自己有时候也用不习惯,常自嘲自己是“技术有限公司”。不过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企业,恐怕研发投入的占比,也不会这么低。

当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一方面,可是企业还要讲一词,叫影响力。茅台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品牌,影响力绝对是第一流的。在学术上,同样也会有一些影响力。比如,2014年,出现过一篇著名的论文,在网络上流传了一个简化的说法:喝茅台可以预防肝癌。

这篇论文中,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小老鼠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小老鼠中,茅台酒可预防二乙基亚硝胺所致肝癌。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二乙基亚硝胺是易引发肝癌的致癌物,先给老鼠摄入这种毒素,然后再给其中一部分小老鼠喝茅台,另一部分小老鼠喝酒精。最后发现喝茅台的小老鼠,肝脏破坏程度比另一组轻。

好家伙,这种研究如果做下去,茅台有望纳入医保。其实这种研究并不少,吸烟与肺癌并无直接关系就是这种例子。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糖。糖分与健康的关系,背后是制糖业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糖业花了不少钱,资助科学研究者,刻意弱化糖与心血管病的关联,转而将饱和脂肪推为罪魁祸首。

当时的医生也分成了“糖分派”和“脂肪派”:约翰·尤德金(John Yudkin)认为,糖类添加是主要的诱因;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认为,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是主要诱因。

凯斯对外高调,登上过《时代杂志》,他的游说能力也非常强,于是很快就占了上风。学术辩论最后变成了一边倒,到了80年代,“脂肪导致冠心病”就变成了行业主流。1980年,美国政府更是从行政层面一锤定音,在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中强调,为了降低心脏病,应降低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凯斯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年是糖研究基金会(SRF)附体。糖研究基金会主打的生意是吃糖,吃糖,还是吃糖。这些被资助的科学家,有人当了哈佛营养学院院长,更有人负责撰写了1980年的膳食指南。随着这些研究者和糖业公司的深入“交流”,美国人民的腰围和心脏支架植入数量突飞猛进。2016年,糖果制造商又资助了一项研究,得出结果:吃糖果的孩子的体重比不吃糖果的孩子轻,可谓是营养学奇迹。


中国曾经也有类似的案例。2011年月,烟草化学专家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烟草总公司在郑州有一个研究院,谢院士是副院长。他推出了“降焦减害”技术,不过这项技术的“减害”效果有待商榷。

尽管这项技术具有突破性成果,但谢院士仍不被主流接受。更是有上百名院士联名上书,要求中国工程院重新审议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工程院只好删除 “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

喝酒可以让人快乐,但是我也要再次提醒大家:对于健康无益。世卫组织早在2017年就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什么口腔癌,喉癌,肝癌,食管癌等等,都和喝酒有关系。次年《柳叶刀》也发出警告,饮酒的安全剂量是0,只要喝,就对身体有伤害。

2月18日,春节之后第一个交易日,“茅台院士”的新闻出来后,茅台股价跌了。我想起另外两个事情。一个是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去年接受采访时说,(所以他们说)年轻人不喝茅台酒,是还没到时候,二十多岁还在玩。那个是小孩子还不懂事,不晓得选好酒喝。他还说,自己每天要喝半斤以上的茅台,已经喝了24年。这话对于我这种不喝酒的人来说,听着就上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有每天喝半斤茅台的人,不足以谈懂事。

第二个事。前一阵,有几位基金经理因为业绩太好,成了明星,网上有了他们的后援团。其中一位叫张坤,专注于白酒行业,多年重仓几支白酒股,包括茅台、五粮液等。2013年他刚做基金经理不到一年,就重仓了茅台,当时价格只有80块。后来还暴跌了30%左右,他不为所动,一直持有到现在。现在茅台多少钱了呢?一股2400块钱。A股里最小交易单位是100股,叫一手。也就是说,要想持有茅台的股票,买一手,现在最低要拿出24万人民币。

我也有朋友炒股,这几年收益不错。不过最近有些低迷,他说他最后悔的就是没有买“开车喝酒”,意思就是新能源和白酒。现在茅台市值已经达到3万亿,A股市值第一,超过了深圳一年的GDP(2.77万亿元),毛利率高达恐怖的91%。重仓它的基金经理被爱称为kunkun,后援团自己也有名字,ikun。

茅台是一支好股票,但好股票并不等于“重要”,基金经理的最爱也并不代表国家和民众的期待,因为投资股市的资金是有限的,茅台对资金的吸引,必然造成了与“科技股”的对立,使那些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不能“起飞”,这也是“茅台院士”或“酱香型科技”这些争议和调侃产生的根源,感到被酒伤害的,不仅有身体,还有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形象。对比一下美股,市值前列的是苹果、特斯拉、微软、谷歌、亚马逊这些实至名归的科创企业,市值反映的问题是,你这个国家,把什么看作是最重要的?

而院士就更是如此,什么样的人该当院士,这是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事关学术的体统和尊严。之前有关部门以“图片误用”回应造假举报,其实引起的争议比这次更大,这说明,国家能否严肃处置好这个科技形象的问题,国民是看得非常重的,眼里揉不得沙子。茅台这样好的理财产品,无论是酒还是股票,哪有人民群众不喜欢的道理呢?可是舆论为什么正相反呢?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小聪明,我常听上海的同事说一句上海话,叫“拎得清”,意思就是分得清轻重缓急。北京话里有一个词,叫“门儿清”,就是了解得特别透彻。什么事情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更重要,我就结合一下吧,我们的群众是“拎得门儿清”的,官场和市场上的诸君,可千万别低估了群众的眼界和格局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