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刊物出现简体字,民进党这时讲“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了

现在的岛内舆论环境,拒绝使用简体字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日前,民进党执政下的高雄市制作的艺文月刊《文化高雄》,因为出现了“爱”和“腾”两个简体字而受到质疑。值得一提的是,民进党当局早前曾计划出台“网际网路视听服务管理法”,规定如果视频节目的字幕用了简体字,将被重罚百万台币。

500

报道截图

据台湾媒体ETtoday新闻云2月19日报道,率先发现《文化高雄》中使用了简体字的是国民党政策会专员吕謦炜。

2月17日,吕謦炜在脸书上发文称,高雄市文化局制作的《文化高雄》2月刊,竟然使用到了简体字的“爱”。“如此‘有爱无心’是否也太过讽刺?现在的高雄市府团队觉得‘有爱无心’没关系,只要夺权上位就好,不必真心爱高雄?”

同日,高雄市文化局回应表示,“爱”字在许多书法的古字上也常常被用到,并非如吕謦炜指控的刻意使用简体字,希望不要过度解读和揣测。

500

不过,吕謦炜2月18日继续发文称,经过网民提醒,《文化高雄》中的简体字不止一个,像是“腾”字就是不折不扣的简体字,打脸高雄市文化局此前一天“参考古字设计”的说法。

500

眼看风波未能平息,高雄市文化局2月19日继续回应表示,非常欢迎社会各界重视和详细阅读《文化高雄》刊物,这份刊物不仅提供高雄市各类型艺文活动的讯息,更以视觉设计作为传达艺文讯息的主要呈现方式。

高雄市文化局指出,在某些人眼中看到的是文字,有古今的演变,也有繁简的区别;在其他人眼中那是图像,有表现手法的不同也有风格形态的差异,而高雄市文化局的立场是尊重视觉设计师在文字图像化上的表现,未来也会在这个前提下,审慎沟通避免产生无谓的争议。

高雄市文化局强调,请讲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尊重不一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尊重不一样的艺术图像表现。

高雄市文化局如此回应已经不能用讽刺来形容,很多台湾网民直接讥笑:幸好现在高雄市长的是来自民进党的陈其迈。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台湾网民还发现,《文化高雄》中的部分字体可能购买自大陆字库。

500

500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喜欢“纠结”繁简字使用的绿营政客此时竟不约而同地“失声”了,仅有“时代力量”的“立委”王婉谕于2月19日发文指出,没有所谓的“政治归政治”,这句话从高雄市文化局口中说出,不仅让人啼笑皆非,也会联想到“龟苓膏龟苓”、“杰尼龟杰尼”等荒谬笑话。

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岛内社会中似是有一支“协寻简体字纠察大队”存在。

2019年4月,高雄市某路口的交通标识疑似使用简体字,民进党籍“立委”刘世芳第一时间痛斥是愚人节笑话,同党的高雄市议员何权峰也称韩国瑜执政下的高雄提前“赤化”。虽然台湾网民指出,刘世芳和何权峰连日文汉字都认不出,但高雄市政府仍然迫于压力进行重划。

500

2020年5月,民进党籍“立委”范云以接到家长投诉为由,称台北市某小学内使用的教科书中出现简体字,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彻查。

2020年12月,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吴沛忆也气急败坏地表示,民众向她反映,台北市政府主办的台北马拉松推出APP,用户登陆后显示的却是简体字页面,制作公司如此预设“别有用心”。台北市长柯文哲解释:很多APP都有繁体转简体,这一定是按错了,调回来就好。

2021年1月,《自由时报》等绿媒援引论坛网贴称,现在,台湾很多初高中学生都喜欢用大陆APP、为图省事也在“疯”简体字,“这已经变成一种潮流……值得警惕”。

此外,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计划出台的“网际网路视听服务管理法”,媒体人邱明玉早前爆料,这一法案中有条目规定,视频节目上字幕一定要用繁体中文,如果用了简体字就会重罚新台币100万元,这对一些小成本经营的网络平台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对于因《文化高雄》牵扯出的简体字争议,设计师蔡奇亚昨天(19日)晚间发文,除了说明设计想法是以剪纸风格呈现节日氛围,并非有心使用简体字,对于字体选用不当愿概括承受全部责任,并向高雄市文化局与为此感到不舒服的所有人致歉。

500

早在2011年,时任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就表示:

两岸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不管是简体字也好、繁体字也好,都是汉字的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陆对部分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极大地推动了扫除文盲和普及教育。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双方应该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尽量缩小差距,方便两岸的交流,方便两岸同胞的交往沟通。商家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我想商家会有自己的安排。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