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影业,是需要更多《你好,李焕英》的涌现还是《流浪地球》等重工业片引领呢?

【本文来自《如果花半年拍李焕英能大获成功,谁还愿意花几年功夫去拍流浪地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SFA张橘座

    您这么说,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更狭隘和站不住脚。文化输出是文艺作品的第一目标么?谁说喜剧就不能文化输出了?文化输出依赖的是作品的创作时间还是作品是否会打动其他文化的人群?
    当我看憨豆,猫和老鼠,金凯瑞,的士速递的时候,我觉得人家做的也很好啊。
    所以作者这种本末倒置,瑕疵明显的观点明显是搞笑啊。不去思考打动人心的作品构成的因素,只在这大谈特谈文化输出。这和做梦有什么区别?
    且作者最大的矛盾是论据和论证方式的矛盾,文化输出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用一个创作时间这个本身有瑕疵的观点去批评一个优秀作品阻碍了文化输出,根本就是站不住脚,很明显就是在似是而非的搞笑了。

我们拍商业片第一目标是賺钱,因此如果能作为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有更多外国市场才能赚更多的钱。我想,《你好,李焕英》不也是商业片吗?不也看重票房吗?难道不期望输出国外赚更多的钱吗? 

喜剧片当然能文化输出,就比如你说的憨豆,猫和老鼠,金凯瑞,的士速递这些,但你要知道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产业到世界各个市场攻城略地靠的可不是你这几部优秀喜剧,而靠的是实打实的硬技术、电影特效在电影中的广泛应用。靠的先进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因为别人有先进的技术而你没有,别人能批量生产合格类型片而你不能。

要拍出一部好电影当然要考虑打动人心的作品构成的因素,特效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应该先立足于先提高硬的技术水平再去提高软的艺术水平,应优先拍出一系列合格优良的工业化类型片而非以小博大的喜剧片。

按照资本的尿性,《你好,李焕英》的大获成功一定会掀起一股低成本小品电影的潮流,然而以小博大只能算作意外之喜而不是常态。这对于一两年前才由《流浪地球》等优秀重工业类型片引领的资本对于影视工业化的投入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