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连过年都不发朋友圈,可能只是因为她的孩子长大了

500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前两天跟一个远房亲戚唠嗑,她问我:“好像很久没在朋友圈里看到你儿子了,他最近怎么样?”

嗯……怎么说呢,我儿子挺好的,但不至于好到能昭告天下。他也有问题,但问题不至于大到能发个通告。

孩子长到一定岁数时,性质就从“孩子”变成了“家人”,也许是我们开始尊重隐私,更多原因是他脱离“工具人”的功能,不再是能给妈妈的社会地位添砖加瓦的小帮手了。哪怕我们偶尔想在朋友圈凡尔赛秀娃时,我们都会先掂量掂量,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还低调着呢,我们高调个毛线?

更何况他还没啥能拿出来炫的东西。

小孩子是一把双刃剑,他能让你成为社交场上一枝花,也能把你变成社恐卑微豆腐渣。

500

孩子一大,爹妈也跟着少了很多童趣。

以前可以陪孩子一起装疯卖傻,朋友圈里布满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场景。孩子大了之后,也不是我们不其乐融融了,只是煞风景的时刻也多了起来,而且随机。

比如在任何晴朗的好心情之下,只需一句“作业还有多少”就可以泯灭踏实和安逸的关系,双双跌入现实。

总不能老发朋友圈唠叨:“愁!作业还有一大半”,“谁知道如何火速提高作文成绩”,“票圈大神我想请教下怎样让孩子提高效率”……再不行就是鸡汤:“比我娃优秀的娃还在努力,我娃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又给孩子报了三个班,加油!”

怎么,你还想做带娃界的微商啊?

所以有些事不需要努力也能实现,比如“不再晒娃”,我们丝毫不用克制自己,水到渠成。

孩子长大这件事,很难在社交平台上有什么具象的进度表。当一个女人从频繁晒孩子到不怎么发朋友圈,这其中真不见得有什么大风大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她很平静、很自然、很顺畅地过度,因为 没太多可以晒的了,她的孩子拒绝配合拍照了。

500

前两天看到老同学的朋友圈,她给孩子买了乐高,一天内能发六七条孩子玩乐高的小视频,每一条都很欢乐。

我有一种感觉,在朋友圈里看出去,总觉得别人带孩子都好轻松啊。她们能把这种轻松自在展现在朋友圈里,还能诱骗别人看完也想生,直接促进生育了。

孩子小就是好,一盒乐高就能打发,并且能撑好多天,拆了装,装了拆,孩子也不嫌烦,根本意识不到妈妈在耗时间、应付事。

拆乐高盒子,拍个视频。发现好玩的零件,拍个视频。拼得开心了,拍个视频。不开心了,拍个视频。拼好了,拍个视频。拼不出来,拍个视频。拆了重新来过,拍个视频。

多好啊。

但孩子大了,你能给他拍什么视频?

做英语听力了,拍个视频。做数学题了,拍个视频。写作文了,拍个视频。做小报了,拍个视频。跟妈妈顶嘴了,拍个视频。

然后把这些视频发朋友圈,是期待朋友们留言:哇好可爱呀好萌啊么么哒?

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500

孩子还是小时候好带,这是真的,要珍惜。

娃小,带到哪都是焦点,干什么都有人迁就。孩子不一定是婚姻的纽带,却可能是亲朋好友们的纽带,逢年过节大家聚会本来没啥话题可聊,只要有个小朋友,全程可以担任气氛组——来,背首唐诗好吗?唱首歌吧?做个游戏怎么样?

那天我就随便跟五岁的外甥客气客气,“你会背什么诗啊?”没想到他一点也不客气:“我给你背诵一首最长的,十六行的,古诗!”

然后他坑坑洼洼,慢条斯理地开始背,十六行全部背完,我手里那杯可乐的二氧化碳都蒸发完了,我微笑的脸也已经僵硬,但还要想一些成语来对他进行点评和赞美,虽然辛苦,但这全程十来分钟时间,至少避免了和一桌大人十来分钟的尬聊。

但凡餐桌上冷场,就开始逗孩子玩,准不会出错。

多好啊。

但是孩子大了可就不能这么用了。

餐桌上冷场,冲着那十来岁的儿子说:来,给大家背个《出师表》好吗?根据黄金分割比例给大家算一下维纳斯身高是多少吧?再给大家演示一下楞次定律怎么样?

不带这么玩的。

倒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是……是你们根本问不出这些问题……

于是,有大小孩的餐桌上,大人能问出来的问题只剩下:考试考得怎么样,作业做完了没有…… 

500

假期里的朋友圈是有规律的,热衷于发“带孩子去拜年,带孩子去公园,带孩子去赏花”……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平均年龄不超过8岁。

小小孩的妈妈每天在想:今天去哪玩。

我每天在想:还有几天开学。

大小孩咋办,想给他制造新鲜感真的很难,春节假期这么多天,我和娃同时踏足的地方最远处就是离我家不到1公里的图书馆。彼此都感到了仁至义尽。

我和孩子爹大晚上在书房里翻看云盘里的老照片和视频,他时不时发出感慨:“那时候儿子还奶声奶气的,话还挺多。”

我也跟着感慨:“儿子一年级时就说过相声,台词功底堪称天赋异禀,没想到长大后离曲艺界越来越远了。”

我们两个中年人回忆着儿子的幼年时期,搞得像七八十岁的老两口在想念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似的。可我们的儿子就在距离我们5米的房间里看着他的《傅雷家书》,仿佛在跟他爹遥相呼应……

500

孩子大了,最省心的就是呆在家,我还企图敞开心扉跟他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最后发现还是从寒假作业聊到了寒假作业。

以为孩子大了我们能聊的话题多了,其实不是这样。小孩子只是还没那么犀利,只有当孩子大了,他才开始释放你与他之间代沟的信号。

我儿子看春晚,我问他好看吗,他说还行。在我眼里那味同嚼蜡的节目,他说还行。而我花了三小时用了当今最先进剪辑手法和艺术加工及特效处理做出来的视频,他说“什么鬼”。

孩子一大,我们对自己的质疑和不自信也出来了,我最近时常强烈感觉自己out,有时只是因为和儿子看法不一致。我居然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作对?那就是和未来对抗。

孩子还是小时候好,妈妈永远是对的。

500

如果要问生孩子有什么好处,好处之一可能就是为了让社交变得不尴尬吧。

朋友聚会,有位男士第一次带了自己老婆来参加,和这种不太熟的聊天,直接聊娃,你娃几岁,在哪个学校,什么,也是学渣啊哈哈哈哈,瞬间预热,这多和谐。毕竟彼此唯一能参与对方生活的方式就是关怀对方的孩子了,不然还能怎样,我帮你写2021二季度销售企划书?还是你帮我去云南找半仙神医开点防脱发的秘方?

让别人知道你为母的身份,是社交中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不光是提供谈资,更会让人对你先怀有一分敬重,尤其当你是二娃、三娃、四娃妈妈的时候......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能在朋友圈里晒娃的时期,大概是人生中比较容易放肆的一段日子了,我们应该呵护她们的放肆,因为将有一天他们也会因为没啥能晒的而体会到失落,沮丧,困惑。我看过有人在孩子2岁多时常发背诵唐诗和乘法口诀的朋友圈,妥妥天才神童的样子,我很期待看着这个神童慢慢长大,成为精英。可惜在小学之后她还是沉寂于朋友圈了。

但只有看着朋友圈里别人家可爱的小朋友慢慢长大的过程,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家埋头于学业的那个娃,曾经也是无忧无虑的小朋友,或许能提醒自己他也还是个孩子,得多一点宽容。所以作业就这样吧,做不完拉倒。

你看,老母亲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