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猪”引发的“破窗效应”

新的一年来临,“猪”又一次陷入了舆论旋涡,“二十六”到底是要“炖猪肉,还是炖大肉”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有些网友不免骂骂咧咧,有些激动。其实,今年相比去年,还是有一些进步的,我们也要看到进步。这个问题在网上讨论从农历二十几号一直持续至今,依旧热度不减。也许有人会说,一个词而已不用纠结这么久。其实不是,这里面的暗藏着门道。

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少数民族,想出来说几句话,不知道是不是公正,但都是是我心之所想,对与不对,欢迎大家评论区言说批判指正。

500

“猪”字被换成“大”字,表面看起来虽只是一个字的改变,但实际却含有很多含义,现在就容笔者慢慢道来。

1

第一,很多媒体存在着严重的“教族捆绑”思想。这件事是怎么引起讨论的?其实就是这几年若干个比较有“分量”的媒体(这里就不指名道姓了)在发布有关庆祝春节的文案、视频等内容时,有意、特意将“二十六,炖猪肉”改为了“二十六,炖大肉”。美名其曰: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其实……

作为一个普通少数民族,我想在此特别说明,在我的认知里,没有哪个群体的习俗是“提不得猪、看不得猪”。就算是有“不能吃猪肉”的穆斯林群体,也只是自己不能吃而已,但也没有延伸到不能看到、听到“猪”字或者关于猪的任何内容。因此,某些媒体有夸大事实、引起矛盾之嫌。即便是退一步讲,或许这是出于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影响,但也应该正视网上舆论,作出适当改变。

2

其次,没有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是不能吃猪肉,最多也只是一些个人,或者群体不吃猪肉而已。“不能吃”和“不吃”在字面意义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是客观由外力强制所决定、另一个是主观个人意愿所决定。用再直接的话语来说就是:第一种“吃猪肉”,会遭到“真主”的惩罚、遭到同教同胞的唾弃,这个的提前是你是穆斯林而且是自愿自主入的教。第二种“吃猪肉”,这是一种个人主观意愿加成。吃不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是你自己按照喜好所决定,任何客观外因都不能干涉你的选择、更不能因为你吃或不吃就对你进行所谓“道德批判”。

500

而一些媒体,自动地将“不能吃猪肉”与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对等好、无非就是在将穆斯林与某些少数民族对等好,这就是“教族捆绑”的一种体现。“教族捆绑”虽并没有并入到“宗教极端思想”的范围当中,但它确实是促进“宗教极端思想”滋生的土壤,因此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教族捆绑”。而一些媒体却大张旗鼓地犯“教族捆绑”的错误,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3

第三,表面上的“换字活动、行为”可能会滋生实际上更为严重事件的发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换了个字,其实这就是一种“极端单向尊重”的体现。今天,一些媒体将这种错误的思想传播开来。那么,明天这些思想就会衍生出一些极端行为。这不是笔者在无事生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锁明凯敲诈工地钱财事件、山东泰安回民男子怒砸烧烤摊事件、中国传媒大学清真食堂打砸事件……等等,即是例证。

这种现象完美契合了破窗效应。这样的不良现象如果被继续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放在今天讨论的话题和现象中,完美契合。

500

500

可以看出,这些事件都是因”听不得、看不得”这样的极端思想所衍生出的极端案例。如果像这样“看不得、听不得、说不得”的风气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那么就必定会有这样的不法分子利用这种现象用所谓“民族习惯”、“宗教习俗”等说辞惹事生非、用极端手段来获取自身利益最后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这些极端分子利用民族身份行使极端活动,可能会导致为其民族抹黑、使其被带上“刻板标签”的结果。这样只会让民族隔阂越来越深、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这不是在维护民族团结,这是在制造民族隔阂!

4

一些媒体带头制造“氛围”导致“教族捆绑”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深。我认识的一个维族姐姐最近遇到了个事儿:她在见男朋友的父母时,遭到了一堆问题的连环炮轰。这些问题,无非就是:结婚后会不会让他们家儿子入教、以后是不是必须得吃清真食品等等。尽管这个姐姐向他们解释:自己不信仰宗教,自己不是穆斯林,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还是引起了他们的惊讶——你们这个民族哪有不信教的?

然而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在生活中很多少数民族同胞都在被“教族捆绑”。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刻板印象”的存在,一些媒体带有偏见、认知错误的宣传报道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些媒体无论是有意或者是无意宣传“教族捆绑”的思想,但因为这个行为而使整个社会氛围被这种思想所困扰的现象是存在着的。因此,作为大众媒体,能够以身作则主动反对“教族捆绑”,并提倡大众摆脱“刻板印象”,应是身为媒体行业的一种责任。

5

文章的最后,想要吐槽一件可能与之有关又无关的事情:都护西域平台在微博上发布的一个有关“维吾尔族群众含泪送别驻村4年干部”下的某些评论。《泪目!维吾尔村民含泪送别驻村4年干部,却……

500

像这样的人就是见不得民族团结、见不得祖国稳定。有意无意地制造民族隔阂,我在文章中所述的“见不得猪、听不得猪”、将宗教习俗划定为民族习俗的行为就是他们这种人所做,利用这种方式加大民族隔阂、扩大民族差异,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民族矛盾、割裂祖国。遇到两个民族个体之间的个人矛盾时,使劲将个体矛盾上升到民族问题,什么“民族压迫”、“民族消灭”都给出来了。一看到真正民族团结的案件,就开始否定事实、肆意抹黑,硬生生地给这些真实又感人的案例扣上“演戏”、“为了任务”的帽子。对于这种人,只想说:一群养不熟没脸没皮的白眼狼!

作者:沙沙,哈萨克族自由撰稿人。

500

延伸阅读

春晚爆红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为何让如此多不同年代的人动容?

谁说回族不过春节?

春节绝不是某个民族的节日,而是56个民族共同的节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

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

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附全文)

民汉情侣,其实我们更想被“无视”

被迫假离婚13年后,这对维汉族际婚姻的夫妻终于复婚了!

我是维吾尔族,我的媳妇儿是汉族

我是汉族,我的媳妇儿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干部给女儿的一封信:享受天下美食,嫁给想要的爱情


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aodaojun186@163.com;

联系微信:xiyuduhu2020

觉得还不错,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