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十几年的老汉服党,并不认同春晚走秀那个算中国传统服饰

昨天是年三十,早就看到春晚有预告说要走一场宣传中国传统服装的秀。本来还挺期待春晚在这个时候能够重视传统文化输出,从而帮助我们抵制某些国家的文化偷窃行为。然而,结果非常令人失望。

打算仔细聊聊今年春晚上那些据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问题,因为槽点实在太多,做不到雨露均沾,而这件日月乾坤(下图)的镜头确实给的多,站位也比较核心,就拿它下手吧。

500

先说设计理念,依据官V的说法,这套乾坤日月是以乾坤为主体,融合龙袍、十二章纹、世界地图、十二星座,日月星辰、阴阳太极。那么问题来了,太极在哪里,我只看到了阴阳,可它没相济啊,总不至于在没拍到的那一面吧。

至于十二星座的用法虽然不能算错,可也不够地道,我国更传统的理念可以用星宿,也可以用星次。比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指的就是十二星次中鹑尾位的翼﹑轸两个星宿。十二星座的概念不是不可以用,但它毕竟是舶来品,既然讲中国传统服饰,有中国的尽量还是应该用中国的,二者在艺术价值上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春晚这个节目的定位来说,弘扬传统文化是目的,其它只是手段,不应该本末倒置。

500

再说说这个十二章,对应的元素倒是都在服装上可以找到,但是这个日月的图案就很奇怪了。中国传统的日月图案(上图),如果想画得精美一点,可以用金乌和玉兔(或玉蟾)。直接用人脸并非是我国的传统,而是外国的东西。早在16世纪初,西方的塔罗牌就已经开始使用人脸太阳和人脸月亮(下图),等到1658创作《The Emblems of England》,人脸的日月就已经与现代几乎没有区别。当然,也还有其它国家使用过这种表现方式,比如印加传说中的太阳神因蒂也是直接用脸,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与我国传统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在这里使用这种舶来的日月符号来取代中国传统意象,我觉得显然并不合适。

500

500

然后咱们再往上看,这个头冠。我知道很多网友说它和海蒂·拉玛的那件非常相似,既然大家都过说了,直接看图,我也没什么需要补充,咱们换个角度深入聊点儿别的。

500

它这个头冠上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种八芒星符号,这个其实也是设计师理念上过于西化的一点体现,我国古代虽然也有八角图案,但和这个区别很大。它不仅有四个较大的主芒,四个较小的次芒,还留有八个更小的星芒间隔排布于主芒和次芒之间。所以严格意义上,这是个十六芒星图案,在过去的西方常用于指示方向的图标。而头冠上类似于触手一样的装饰,其实也是借鉴了西方表示太阳光芒的设计理念。所以,昨天说这个东西是圣母光环,其实非常贴切。

而且,环形头冠我做过很多,这个设计思路很容易看出来。以Lo圈的经验判断,它就是圣母冠,这款头冠的整体感觉张扬,而且向上的冲击力很强,手作圈里几乎都是这样做的,例子一抓一大把。而同样一个环形框架下的中式头冠,往往在向上的方向采取弥漫的设计思路,向下的方向则会以垂洒为主(可能主攻一个方向),整体是平稳或者飘逸,设计重心比西式的要靠下很多,这里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

500

最后咱们整体来看,几乎绝大部分的中国传统元素都集中于环颈和垂于身前的花纹条带。远景来看,其实根本看不出什么,只能看出金色和银色,稍微近点可以看出龙纹,排布得过于紧密了,有很明显的符号堆砌感。

500

所以说,如果把这种设计当作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来宣传,我个人其实很难认同。这个感觉就像西式的框架上硬塞了些中式的内容,不仅没有融合,反而显得不伦不类。那么这种程度的服装展示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发展又有什么正面价值呢?我觉得只能是有害无益。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