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无用的观点不是太新而是太旧

500
另一种霸权(一)
葛教授的观点不是太新而是太旧


今天朋友圈微博里都是复旦大学葛教授的中国古代历史无用论。看得很多人心潮澎湃,大呼观点新潮,振聋发聩。
但在我看来这位葛教授的观点不是太新,而是太老旧。他对异于西方的文明认知基本处于现代主义的阶段,也就是说他的这种论调大约是欧洲学术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构建之初主流观点。
所谓前现代,个人读的一些专著是这样定义的,对文明的中心化范畴进行一种定义。也就是说现代理论里是再打破一大堆旧有认知格局后,仍然试图构建一个符合某些主流语境的价主义值中心。当时的价值观自然就是欧洲中心论,欧洲现代论。黑格尔等哲学大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对于当时落后的亚非拉文明不关注,即便提到也是为构建欧洲文明中心话语权来进行的批判性对此,结论往往就是这些古老的文明对于现代社会(当时)意义不大,至多存在于考古界。
所以葛教授之观点不过是拾人牙慧,说句不客气的话,只是拿几十年前的欧洲中心论蹭热点而已。

葛教授显然读书不求甚解,又喜欢标新立异。中国古代历史和认识世界毫不矛盾。但为何到了他这里就必须割裂开来论述。因为这些深受西方普世价值熏陶的教授往往会出现一种可悲的后殖民情节,自认为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西化,却不自觉掉落到了东方主义的审美陷阱里,拼命为了西方文化构建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努力,这种情况,估计连西方后殖民理论的大家们都不曾料想到一个文明没有间断的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知识分子居然会心甘情愿地趴在他们批判的西方现代性甚至前现代性认知前侃侃而谈。

我还惊讶于葛教授作为一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对国际关系和国家文明交往认识的幼稚和视野的狭隘。在他们眼里中国似乎只能和那些他们称颂的普世价值的国家交往,只能用对方的交往模式和文化体系,否则就不是现代文明。
谁才有资格定义现代文明?后现代的探索者们的答案是没有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后现代的理论书籍,。那些西方后现代理论家拼命在解构的西方文化中心和话语霸权正在被几个中国西化的教授重新努力拼凑起来拼命推销,这也算是人类文化学的一大奇观了。

这些张嘴普世闭嘴中国古代历史无用的文化精英的视野和认知早就被普世价值和希拉里的Xxx之春逼到了墙角里,随着他们的路子走,中国永远不可能得到话语权。

最后老规矩,推荐一本书,历史最强小册子,民主之父华盛顿亲自推荐《常识》。美国建国还没成功,就敢把自己的文化母国英国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最彻底和系统的批判,就如一个孩子敢于咬断自己的脐带,并用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来确立自己的文化体系和独特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美国价值观能冲击全世界的根本原因。后续会继续分析。最后学术观点大家可以争论,但还是要包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