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往事(2):向为核武器事业奉献青春的人们致敬

(3)

        一九五八年的一个早上,阳光明媚,吃过早饭,还在读高三的父亲就要返回县城的学校了。从学校到家要三十几里地,走到下午才能到。爷爷一边把一罐咸菜疙瘩塞进父亲的书包,一边对父亲说道:

“我看,你还是去学兽医比较好,现在咱大队上,公社里,大牲口多的很。将来你学了兽医,肯定用得着。”他吸了一口烟,又慢吞吞地问道:“你说要去读的那个‘核物理’,能干啥?”

父亲从小学习很好,一路被保送到高中,都是年级数一数二的成绩。如今,他又要被保送上大学了。他笑嘻嘻地对爷爷说道:

“将来,都是用拖拉机耕地,用汽车运粮食了。”父亲的语气很肯定,“这都是老师讲的,核物理,是最好的专业,录取最好的学生。要不是咱们出身好,还不让去学呢。”

听到这是老师的选择,爷爷让步了:“也好,也好,听老师的准没错。”他又嘱咐了父亲两句,便送他出了门。

那时的爷爷和父亲都不知道,从这个拉林河畔的小村往西几千公里,在新疆的戈壁滩上,海外归来的学者、年轻的技术员和战士正扎下简陋的帐篷,建设中国自己的洛斯阿拉莫斯。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学生也源源不断地被送入清华,北大,哈工大,浙大……的相关专业——他们中的最优秀者,将会有幸参加一个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巨大工程。四年后,当父亲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成为其中的一员。从此,他穿上了绿军装,通信地址则化作北京的一个信箱,和林俊德、邱爱慈们一起,消失在家人的视野之外……

 

(4)

        一九六六年的冬天,一个中午。刚刚回家探亲的父亲正在打开两个大大的旅行提包,从里面拿出糕点、糖果。家中沉浸在相聚的喜庆中。

        “妈,我后天就得回部队了。”父亲说道。

        “什么?后天就要走?”奶奶撩起衣襟来就擦眼泪:“这才刚刚回来啊!”

        “本来是明天就要走的,早晨我在县里给首长打了电报,首长特批多一天探亲假。”父亲撒了个谎。

        “首长好,首长好……”听说父亲能比预定在家多呆一天,奶奶顿时又高兴起来。

      “这次我去北京可长见识了,毛主席,周总理都接见了,我还和周总理,江青同志都握了手呢!还上了天安门旁的观礼台,看了今年的国庆游行……”父亲向爷爷汇报。

        “毛主席,周总理?”爷爷奶奶和伯父、叔叔、姑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有在广播里听到,画像上见到的大人物居然和父亲握了手,这可是多少辈从没想过的事情。“有出息,有出息!”爷爷连连夸赞。“在部队里表现好,一定立功受奖了吧?”

        父亲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红本:“三等功,还好。”老叔接过来,读道:“XXX同志,因在执行国防建设任务中,荣立三等功,特发此证以资奖励。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他的目光落到炕头墙上的糊着的一张旧报纸上,那是爷爷前不久从公社拿回来的两年前的报纸,正好是这一天,上面红红的十二个大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哥,难道是——”老叔刚想发问,父亲连忙说道:“不要多问,我们有纪律。”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别多问啦,赶紧拿钱,去打一棒子酒来,再烧几个好菜!”

500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