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真该放下了,人文科学的比重是时候该提提了

【本文来自《应试教育的“泥淖”从哪儿来(一):看看高考语文考纲的理论谬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百年津渡

    谢谢您的中肯和理性,已经有不专业的人在给我发私信骂我了。这年头隔行如隔山,如果没有充分的实践和扎实的调研,任何一行提出可行的办法来进行良性改革都很难。

    1.我这些年比较过台湾、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的一些母语考题,发现真正要考能力就必须不设过于明确的考纲范围,而在考试内容上扩充可考试的范围,随机取材设考,这样科目里面用题海和套路根本覆盖不了,大家只能真正拼素养、拼能力。

    2.理科尤其需要扩充考查的知识点,提高分值和增加考试时间。譬如微积分、相对论等知识,有的人一辈子就学不通,有的人初中微积分就能悟透,高考时完全可以另外设置奖励分题,突破普通孩子的分数界限,为高校选材提供便利。例如高中物理120个知识点,每个点可以出很多道题,因为智商跟不上前面就搞不懂,后面想跟别人拼题海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不存在家境能完全左右孩子的前途了,现在的文理科不是太难导致大家拼题海,而是人类顶尖的一些知识没有放到高中,基础性的知识不够难导致拼题海有效,才导致机械重复训练大面积铺开了。

    3.在教育管理层面,其实应该给公立学校充分让权。中学应该上五天半至六天课,但学校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充分给学生锻炼身体、培养特长、广泛阅读等真正提高素养的机会,另外中高考数理化提高难度,英语取消听力(从事外语类工作的全国统一选考听力口语),大幅降低分值和考试时间。这样家长的非专业介入机会被削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会有效得多,智商达不到一定层次的学生也失去了机械训练进入更高好高校的可能,学习就可以轻松些了。

    当然这些做法有理想化的问题,很不令一些自以为是的所谓权威精英舒服,欢迎理性讨论,拒绝无依据的谩骂。

我认为您对我们教育中出现的弊病认识是很透彻的,但是,对您的方案还有些不同看法。

1,通过提高高考难度,扩充知识点,不设置明确的考纲这种模式,虽然能达到选拔英才的目的,但是由于全国这么多考生来说,地域,家庭条件差别巨大,无形中阻隔了弱势学生的上升机会。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地区,优势家庭倾斜,城乡差距,南北差距会越来越大。即便是同一个城市里,家庭背景不同,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部目前的教育体系设置,无疑是考虑到这方面影响因素,虽不是上策,但也是无奈之举。

2,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给公立学校让权的思路也同样不可取。公立学校由于制度的原因,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只能承担义务基础教育,我赞成目前公立学校和民营学校公举的方式,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但应当在公立初中小学校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置高额奖学金,使这部分学生获得足以凭此进入各类名高中的机会。尤其在乡镇的中小学中需要设置。这样优秀的孩子就能够无差别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了。

3,个人观点认为,国家对自然科学重视程度过高,应当同样的提高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社会的地位。尤其是人文科学,那种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过时了。美术,音乐,体育,艺术等应当在小学课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体育,哲学,逻辑学,艺术等应当纳入初高中课程,并在高考中与数理化一样重点考察。

4,任何技术,学科想要发展到极致其实就是艺术,芯片,数控机床,软件,建筑,家电用品,甚至手机外壳等等哪一样不是艺术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结合不起来,是不可能达到极致的。我们既然想冲击高端制造,这方面就不可或缺。我们这边一些民营的中小学在这方面做的远比公立学校好,不少学校考察的不单单是学科知识,已经将艺术,体育等作为考察内容。这样一来,也能够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了。选拔人才的标准拓宽了,自然就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上皆是陋见,想当然耳。。。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