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魔都,就是一个大写的“安全感”

500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周到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最近上海出现了新的疫情,一周内已确诊15例。如果这个数字出现在2020年的1月,可能大家会感觉非常恐慌;而在2021年的1月,经历过去年的全民战疫和零星的反复之后,上海市民似乎心照不宣地有了信念:不用慌。

500

上海市民的安全感很强。

这个安全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和时间推移中慢慢养成的。我作为个体市民,可能无法去恢弘地描绘魔都有多伟大,但我可以说,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是一种福气。

这种福气,不仅是来自令人放心的职能部门和令人信服的办事效率,也来自身边许许多多靠谱的普通人。

疫情里的上海市民有多飒。

昨天早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在已被封锁隔离的“红房子”医院门口,一位男士要求进去,他说:“我知道要隔离,我进去就不再出来了。”然后经过了多轮检查登记,他进入了隔离区。

500

“红房子”是上海最大的妇产科医院之一,前天晚上两所分院都突然宣布暂时封闭,外面的人不让进,里面的人不能出。

而当看到“上海发布”公众号凌晨1点发布“红房子核酸检测全阴性”,除了会觉得速度和效率非常高,更重要是感觉他们在让人安心,一秒钟都不想多让我们担心。

500

这就是安全感。

那位在封锁的第一时间要求进去的男人也许是为了陪老婆,也许是为了其他工作,但那句“我进去就不再出来了”着实令人感动,而门口负责防疫的工作人员,也不怕麻烦,进行全面检查和登记,把他放了进去。

防疫有制度,人人不容易。但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对于这样的个体需求,政策执行者还是以人为本,以人性为先,不怕多几道工序,为的是最大化地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官本位”地叫着“规定就是规定”,给疫情加上冰冷的枷锁。

这就是安全感。

在今天,看到微博上有这样一条:

500

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松弛的时候松弛,这才是真正的一线都市的样子。

这就是安全感。

前几天,可能很多人看到了“上海居民隔离时带上了他们的宠物”这个消息。也许“允许带宠物”这件事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是合理且简单的事,其实对于统一集中隔离的管理方来说,有宠物则意味着有更多细致的工作需要进行,比如处理宠物饮食、粪便、清洁、外出等问题。

这是上海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居民集中隔离,但没有什么犹豫,没有什么争论,就是一个字:让带宠物!

人们对待宠物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的态度。让每一个规定都尊重每一个人的感情,才是这座城市最了不起的地方。

一个小小的决定,让隔离忽然就充满了人情味儿,充满了暖意。

这就是安全感。

500

黄浦区昭通路居民被转运到集中隔离的安置点,一切都井然有序,包括1800多个居民,5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残障人士。如果不是“人性化一点,再人性化一点”的工作方式,这个工作不会这么顺利。

上海人的“与人方便,不添麻烦”理念根深蒂固,从政策规定到市民的行为模式,全都是按这个标准来的。让人们尽量按照自己放心的方式生活,哪怕在隔离期间,这就是“与人方便”,而市民全力配合安排,极其快速地响应安排,这就是“不添麻烦”。

500

上海速度,以前只是一个名词,疫情来了它不只是一个词,那是上海的灵魂。从职能部门的速度,到各个一线单位的速度,到每个人的速度,从不拖。从发现确诊病例当天开始,大家就像训练有素、默契值超高的伙伴一样,各司其职地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妥了。

前天起就有很多人接到了居委会电话,被询问去处和往返日期,每家每户排查,该较真的时候特别较真。

就连寒假的补习机构和辅导班,也在第一例确诊当天就立马给出“线下转线上方案”,全套流程就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

这一场抗疫的硬仗,就仿佛是全民集体合作出场的一段“快闪”,快到病毒根本追不上。

上海市民不用担心上传不下达,也不用担心有人不自觉。

这就是安全感。

500

最近,上海也公布了“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流调方案。

在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快把“流调梗”玩坏了,一有确诊病例的流调路径,网友们就开始大肆“挖人”,焦虑情绪加上八卦之心,很多人把确诊病例个人信息到处散播,无论真假,说得有模有样,其中也包括上海确诊病例。

上海率先开始了“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流调方案,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感染新冠病毒不是某个人的错,网民不应该拿这个来调侃嘲讽每一个人。上海的这一政策让人更放心,也把那些污糟之流和互联网谣言堵死在外。

这就是安全感。

疫情里出现了种种,好的和坏的都有,人性的真相也在疫情里上浮下沉着。一座城市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栖息之所,还应该是个家,是家就必须有家的安全感。相信疫情之下和疫情之后的上海,始终会是最安全,最靠谱,最有爱,也最懂得感恩的城市。

愿疫情早日结束,温暖的上海一直这么温暖。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