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黃捷案,蔡英文怕了

500

寫給大陸讀者:

黃捷是時力黨高雄市議員,在韓國瑜市長任內,以「翻白眼」質詢聲名大噪,深為韓粉所恨。繼王浩宇遭罷免後,國民黨開始積極運作「公投+罷免」,以累積2022年地方大選能量。

「罷捷」案是民進黨第一次總動員反制罷免案的案例,此前,面對罷免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低調態度,避免幫助罷免團體反宣傳,蔡英文此舉是在維穩綠營權位,防止出現「倒綠」破口,深刻影響2022年地方選舉。

(本文面向台灣讀者,發表於台媒風傳媒)

「罷捷」會成功嗎?從人民的視角來看,與其探討難以預測的投票結果,不如廓清何謂「成功」。

首先,「罷捷」絕不是一場終局之戰,而是以罷免為形式,混似「變種選戰」的起點,因為這是第一次,蔡英文下令要在罷免案上搞熱戰。上次說過,從金權政治的角度視之,除非罷免戰的雙方有能力自籌資金打宣傳戰達標或自保,否則其意味著背後金主的重複投資,對政黨而言亦然。

因此,若政黨開啟了罷免熱戰,形成與選舉相同的政黨對決,那就是進入政黨選舉模式,以資源取勝,蔡英文就賭民進黨資源多。

遭罷免的個別政客並不重要,在資源不對稱的狀況下,看點在於執政黨的支持度大勢能否藉砸資源的方式維穩。那麼,「成功」與否就不在於罷免案是否通過,而是罷免行動所呈現的政治大風向,以及挑戰陣營的後勢。

罷免案非常稀少,歷史資料不多,在民代層次較知名者,只有黃國昌案和王浩宇案。兩者的共同點在於民進黨不怎麼挺,都想冷處理。其背後除了選區佈局,還有對罷免對象的不以為然,結果一案失敗,一案成功。

以下數據說話:

48693,21748,27.75%

2017年罷昌案,民進黨只是嘴巴挺,但綠營在空戰上聲勢不小,以李遠哲為首的綠色名流,以及號稱500名法律人連署力挺;國民黨則在空戰上相對低調,組織戰上「小運作」。雖然罷免票數48693票未達門檻沒通過,但綠營空戰的戰果也不過是21748不同意票,總投票率27.75%。

此案談不上刀刀見骨的藍綠對決,也未成功罷免,但民進黨整體氣勢已較2016年勝選時削弱不少,48693:21748已見端倪。重點在於後續政治效應。

時力黨黃國昌遭民進黨公開嫌棄,危機感不言而喻。此役埋下時力內部路線分歧的種子:獨立於民進黨之外,或繼續做小綠側翼?並在隔年地方大選發酵,四分五裂,近乎亡黨。就結果論,個人認為罷昌案是成功的,它暴露了大綠小綠的選舉矛盾與路線分歧,然後效應延續到2018大選,大小綠內鬥不斷,黃國昌本人則連2020區域立委選舉都不敢參加。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罷免案之成敗,不在於投完票那一刻,而在於後續效應。

國民黨在該選區於2016立委選舉時,有68318票的實力,但總投票率是63.74%。以罷免投票率27.75%換算,罷昌團體可說催出了超過國民黨實力的票數。

那麼王浩宇罷免案呢?

84582,7128,28.14%

「罷王案」甫落幕,大家對罷免案背景還記憶猶新,民進黨不但冷處理,還多有同黨對王浩宇的不滿之聲,甚至有說「罷王」是替天行道的同室操戈。國民黨則是在最後期才由羅智強公開聲援,加大聲量,此前,「中壢罷王隊」簡直就是慘澹經營,無人看好。雖如此,在網路上仍不乏中壢人「罷王」的搖旗吶喊,這些早早採取行動的庶民才是真正勝者。

2018年國民黨在中壢議員選舉中獲得的選票,加總起來是81096票,綠營則是61945票,投票率60.98%。罷王案的結果,同意票數84582票,不同意票數7128票,投票率28.14%。

以投票率等比換算,只有3萬7千多票,但罷王隊卻催出2.5倍的票數,這便是令各界大感意外的緣故:罷王選民絕不止國民黨傳統支持者。

由此可見,黃捷不願冷處理,蔡英文甚至號召動員「挺捷」,不惜用險招訴諸藍綠對決,其真實的用意在於防止淺綠選民跑票,以免「中壢事件」重演。

故而,「罷捷案」的投票率理應高於「罷王案」,在30%-50%之間,超過50%就創造歷史了,而最大看點就在這裡。

92935,30498,72.91%

如果在綠營總動員下,最終投票率竟然還低於3成,那民進黨恐怕玩完兒了。甚而,只要投票率沒有超過40%,對執政黨都是重傷,因為這可是藍綠對決的重頭戲,上次鳳山選區投票率比中壢還高,而從連署件數30498件來看,罷捷同意票不會少。

2018鳳山議員選舉,國民黨總得票92935票,綠營91022票,投票率72.91%。如果「罷捷」形同「罷王」,「鳳山清捷隊」能催出相當於,甚至超出國民黨實力的9萬餘票,而總投票率設使是40%,民進黨全力動員就只催出了2.5萬票。

如果結果同意票數只達到7萬票,未達罷免門檻,投票率40%,民進黨還是只催出了4.5萬票。這麼看就知道蔡英文下令動員可能要面對的風險。附帶一提,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率是42.14%,而且是藍營冷處理下的結果。

最後參考數據是第二階段連署數的比較。

26380,33362,30498

第二階連署數,罷昌案26380,罷王案33362,罷捷案30498。罷昌同意票是連署數的1.84倍,罷王案是2.53倍,罷韓也是2.48倍,可見熱度高,保證的是倍數大。就算罷捷同意票只有連署書的2倍,投票率40%的話,民進黨號召的票數還是少於「罷捷票」,沒通過也能挫折綠營士氣。

民進黨的動員令,促成的恐怕是同意票大概率大於連署份數2倍的結果,無論最後成案與否,藍營都能受惠。反過來說,民進黨想「贏到開香檳」,必須將投票率衝破50%,不同意票也要大於同意票。

罷捷案搞到政黨對決,民進黨自然處於劣勢,因為目標只有黃捷,缺乏像李眉蓁這樣可以集中潑糞的明確對象。不然就要像集中吹捧陳其邁一樣,將黃捷正面形象打造到無懈可擊,但這有多難,黃捷自己心知肚明。

罷免的成功定義

萊豬,中天,川普倒台,兩岸無解,疫情趨惡,與種種濫權獨裁作為,短短半年內,民進黨就敗光2020勝選資產,目前的狀況不會比2018年更好。側翼不斷吹捧台美關係與防疫成就,效應快速遞減,大內宣反效果也逐次遞增。

在手氣不好的時候,王浩宇以幾乎不可能的票數遭罵免成功,隱然有潰堤的態勢,蔡英文焉能不驚?因此明知風險不小,也要堵住「罷捷」破口,寄希望於成功「護捷」能讓國民黨怯於揮舞罷免大旗,穩住局勢。

國民黨雖有怯戰基因,但因在議會與街頭皆無亮眼戰果,也已被民進黨逼到沒有退路,捆綁公投與罷免算是最後一招,很難因罷捷失利而放棄。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國民黨已在為罷捷的可能失敗打預防針,保存士氣以延續罷免戰熱度。

後面還有戲,是國民黨真正想說的,也是支持者想聽的。

本文意在告知各種反綠力量,「成功」不完全是由票數所定義,更多是從「行動」所累積的經驗而得。現在沒人再談「罷昌案」,但只要看其後續效應就知道,那一次罷免有多麽重要。國民黨在罷昌失敗後就龜縮,停止以戰養戰深入經營該選區,也種下此區域席次於2020再拱手讓給民進黨的敗因。

罷王案一過關,各種不要臉的雙標說法也紛紛出籠,可見罷免才是在野黨的正途與征途。對手就是怕了,才群起潑糞,國民黨卻始終屈從,讓對手潑糞有理。綠鬥邱毅藍也鬥,綠鬥吳思懷藍也鬥,綠鬥中共藍也鬥,綠鬥韓粉藍割席,綠鬥豬內臟藍止戰,現在綠鬥罷免制度,藍再跟著鬥就別玩政治,洗洗睡吧。

蔡英文既然下了軍令,那就是告訴大眾,罷捷案的輸贏不在於是否成案,而在於不同意票是否多於同意票。

看過以上數據,清捷隊「輸」的機率為幾何,你應該瞭然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