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内外升级,创新驱动,Q4文化类综艺回暖,青春化叙述或成突围关键

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于10月8日开播,首期节目豆瓣评分达到9.3分。12期节目还原12本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由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等实力演技派演员演绎,通过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书中情节和情感。

500

《一本好书》的制作是打造过《见字如面》的实力文化团队,也被称为“《见字如面》升级版”。但实际上,导演关正文称《一本好书》已经筹备了两年多,连《见字如面》都是它的副产品。

有网友表示,《一本好书》几乎是“倍速终结者”:“震撼到我不敢开倍速,不敢开弹幕,结束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节目演绎。”

说起文化类综艺,早在2018开年,就有人预测今年是文化综艺的“黄金年代”。但此类综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表现平平,甚至渐呈疲乏之态,开年《声临其境》热播之后,鲜少有节目在一众综艺里杀出重围。

500

然而,Q4季度文化类综艺似乎又开始发力,除了正在已经播出的《一本好书》、《诗意中国》外,《上新了!故宫》也蓄势待发。

这些文化类综艺是否会陷入和其他节目一样的生命周期困境?又如何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以维持自身内容优势呢?

创新和内涵成为首要考量:

文化类节目的“脸”一直在变

在“今日头条”2018年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中,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第一要素,受访者选择占比接近七成。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500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观众对创新的诉求,从外在形式上看,包括《一本好书》、《诗意中国》、《上新了!故宫》等在内的许多文化类节目都开始探讨创新之路。

在形式上,通过设置不同的载体,让抽象的文化概念成为了真实可感的存在。拿阅读类的节目来说,《见字如面》、《朗读者》,通过对书信、文章的朗读和分析,让视觉性的文字转化成可视可听的声音,新近的《一本好书》更是通过实力演员的演绎,让平面化的阅读成为立体感的舞台剧,带来感官的综合刺激。

500

又或者,设置身份角色进行介入。《国家宝藏》中,明星被赋予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并且以话剧舞台形式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而在《上新了!故宫》中,邓伦和周一围担任新品开发官,不仅跟随专家进宫识宝,还会联手顶尖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大开脑洞,每期都将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

500

除此之外,舞美灯光的升级也带来了十分直观的感受。《国家宝藏》中国风独特的古典韵味与现代舞台科技的结合备受好评。舞美设计中使用了LED开合车台、天轨吊装及移动设备、全息影像技术,冰屏柱等,视觉设计融合了纱盒投影视觉呈现、透视冰屏柱视觉呈现、透视冰屏柱台型变幻、巨型环幕视觉呈现于一体。

500


文化类综艺窘境:

口碑爆表,收视平平,初见惊喜,后续乏力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本好书》,每档文化综艺开播之后,都能引来媒体的一片叫好之声。在节目弹幕和豆瓣评论中,同样能看到观众对于这些节目的赞美。然而,除了《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档拔得头筹,这些节目虽然口碑爆表,收视率和网播量却并不算出色。

同样在腾讯视频播出,《见字如面2》停播后复播,和《吐槽大会2》几乎在同一段时间播出,然而在数据方面差别很大。

在豆瓣评分上,前者分数高达9.3,评分人数6300+;后者6.9分,但点评人数超过14000。

500

再对比播放量,《见字如面2》累计播放量7.1亿,但高开低走,之后每集最高播放量不超过5千万;《吐槽大会2》累计播放量18.5亿,平均每集播放量在两亿上下。对比之下,《见字如面》的网播量可谓惨淡。

除此之外,曾经走红的文化类节目基本都推出了下一季,然而难续“现象级”。《朗读者》第一季前台播放量达到6.1亿,然而第二季成绩不足一半,《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也显得声量不足。

500

即使文化类综艺堪称“清流”,也陷入和其他节目一样的生命周期困境。主题和内容的新鲜感难以持续,同质化创作下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文化类综艺同质化与资本有着很大关系,文化类综艺本质上也是一款产品。广告投放市场需要在经验范围之内,寻求数据支持。当一种类型成功后,资本也更倾向于复制其成功的模式。当一个创新的产品在经验范围之外,获得的回报就很难判定。因此,相对创新而言,资本更支持复制。

高而不冷的突围之路:

把故事讲好

荧屏审美周期历经多次迭代,文化节目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普及过渡到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成语诗词竞赛、书信朗读、故事讲述、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知识类综艺节目才发展为现在的模样。

而突围现在的困境,从表达的方式来说,要讲好这些故事是最难的。要表达好一个故事表达,不仅需要创意的策划和精心的制作,而且还得在缺乏娱乐性的情况下,持续地吸引观众注意力,维持内容优势,以契合当下观众适应的表达语境。

拿“故宫”这个元素来说,五年前《国宝档案》这个节目就很优秀了。之后发现纪录片《我现在故宫修文物》的视角独特,拉近了故宫和普通人的距离。《国家宝藏》又还原出文物的故事,《上新了!故宫》更是将文物与“创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00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糅合丰富的元素来讲好故事,这几档节目也许可以提供不少思路。

除此之外,由于文化类综艺体系庞杂,如何将其解构细分也很重要。诗词、成语、书籍各有各的特点,选择哪一个作为载体,以及与要表达的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目的是带领观众透过“诗词”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品味生活之美;《中国成语大会》里观众在选手生动机敏的竞猜中感受成语的魅力;《一本好书》用“名著”为载体,带领观众走进至今依旧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里。

500

人群细分也成为当下文化类综艺从全民爆款走向圈层爆款的考量。《国学小名士》,无论是“土味唐诗大赛”,还融合中国风与诗词典故的推广曲《你好!诸葛亮》,甚至还特意设计了一套国学“手势舞”以实现青春化传播。

文化类综艺的节目内容可以保持严肃性,但表现方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有趣生动的。原创的文化节目应认真思考如何创新,才能走出“文化苦旅”,真正迎来收视“春天”。

(作者:少女L)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