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武器,中国军队装备过哪些,打仗好用吗?

500

NO.1263 - 中国军队用过的日系武器

作者:疯子李 / 编辑:冷小军

提起日本武器,人们映入脑海中的会是这些堪称经典的形象:留着一点卫生胡的鬼子军官、挂着膏药旗的三八步枪、有史以来堪称最烂没有之一的王八盒子、造型另类性能堪忧的歪把子、挑着两片屁帘的军帽……

实际上,中国人接触日系武器的历史要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早得多。

虽然中国在近代军事工业上的起步要早于日本,但因为各种原因,中国发展的速度日益缓慢,逐渐被日本赶超。到了20世纪初,中国反而要从日本引进武器装备了。中国引进的日本武器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日本三〇式步枪及其改进型,也就是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凶名赫赫的三八式步枪。

500

南部麒次郎,日本枪械设计师

1903年开始,中国购入了相当数量的三〇步枪。为了区别,这些步枪还烙上代表清政府的团龙纹。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继续向日本采购步枪,不过型号是定型于1905年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三八大盖。

凭心而论,作为毛瑟衍生型的三八式步枪整体性能相当不错。与三〇式相比,重新设计的的枪机撞针机构、节套泄压孔、防尘盖、压入式保险等让三八式步枪的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为了之后数十年日本军队的主力步枪。

500

三八式步枪

独特的防尘盖则成为识别三八式步枪最为明显的标志,它就是为了应对中国北方相对较大的沙尘。由此可以窥见日本人的心机之深,不过其性能在当时堪称优异,尤其是较小的口径带来的较低后坐力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体型。所以被中国大量引进。到1917年,中国各地军阀一共进口了20多万只三八式步枪。

抗战之前,日本曾做过调查,三八式在东北军、西北军、广东、山西、福建等地都有使用。在进口之外,中国各地军阀也有仿制,其中以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仿制数量最多。

500

阎锡山

不过随着国民政府整军计划的推进和兵工署对于国内兵工企业的调整,中国军队的主力装备全面转向德系,德系步枪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兵工厂的主要产品。三八式步枪在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装备体系逐渐退出。不过在敌后战场,依靠缴获,敌后武装力量开始大量配备三八式。

除了三八式步枪,风评不佳的歪把子机枪在中国也有装备。与三八式类似,歪把子也是通过进口和仿制两条路进入中国军队的。

500

歪把子机枪

国内仿制歪把子的只有奉天兵工厂一家,因为奉系军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影响,这在奉军的军服和装具上尤其明显。据说,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生产的辽十三年式步枪就有日本工程师的影响。因此仿制歪把子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500

日本人占领的东三省兵工厂

不过歪把子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上都存在问题,为了确保正常击发,必须使用减装药并经过润滑的子弹,可靠性不佳。尤其是生产工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仿制的产量十分有限。据统计,截止九一八事变前,奉天兵工厂总共只生产了400挺的歪把子,称之为辽造17年式轻机枪。

因为弹药的供应的问题,到全面抗战时期,大多数一线部队已经不再使用该款机枪。与三八式和国内的仿三八式一样,歪把子及其仿制品在敌后使用较多。除了装备数量的问题外,弹药供应也是十分重要,敌后部队经常需要靠缴获来解决供应问题。

真正受到中国军队欢迎的日系武器是掷弹筒。抗战战场上,日军管饭使用的掷弹筒一共有两种:大正十年式和八九式。掷弹筒可以看做一款小型迫击炮,口径50mm,杀伤力有限却胜于轻便,能够伴随步兵展开进攻。

在当时的作战条件下,掷弹筒是一种行之有效、很有创意的轻型步兵支援武器,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其射程和威力正好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对日本轻武器的评价普遍不高,不过掷弹筒却是一个例外。美军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八九式重掷弹筒实在日本陆军中唯一值得评价的兵器。

500

掷弹筒

抗战初期,在训练有素的日军老兵手中,掷弹筒就成为了中国军队机枪手的噩梦。在抗战老兵们的回忆中,机枪只要一响,鬼子的「手炮」就会劈头盖脸的准确砸在附近。20米的杀伤半径,足够让整个机枪阵地上伤亡惨重。

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准确性极差。这源自于其设计:没有瞄准器,只能进行概略瞄准,能否精确打中目标,很大程度上依靠运气;炮身太短,击发时筒身极不稳定,进一步影响精度。

不过它除了上面的优缺点以外,有一个优点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制造简单、成本低。至于精度差等问题,套用大名鼎鼎的李云龙团长的名言:能把脓的就是好膏药!所以仿制这种武器就合情合理了。

500

掷弹筒

1938年,30兵工厂仿制掷弹筒成功。经过兵工署的检查,认定合格,定名为二七式掷弹筒(1938年是民国二十七年,之前提到的辽十三年式步枪、辽十七年式轻机枪,依据的也是民国纪年)。

与日本原产的掷弹筒相比,设计有所调整,简化了生产工艺。筒身下方设计了一个圆形的转盘基座,在上面开了一个泄气孔,可用以调节射程。在使用方法上却和原版一样,也有卧射和跪射两种发射姿势,可以根据战场环境进行选择。

为了方便补给,二七式配套的弹种与日军掷弹筒通用,完全可以通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一度将缴获的二七式带到了太平战场上使用。当美军再度缴获它们的时候,误以为这是十年式的先导型。

敌后战场上,我军的军工人员也有仿制。不过由于根据地的情况不同,仿制的水平、标准也有相当的差异。因而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型号。

500

整个抗战期间及之后的岁月中,中国各地的兵工厂都有仿制日系武器的历史。比如山西的阎锡山,就曾经仿造日式四一式和九四式山炮,生产出了民13式和民36式山炮,但数量相当有限,影响也相对较小。

日系武器在中国军队中最大规模的应用却要东北野战军时期。依靠日军遗留下的大量武器,东野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兵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的空军司令王海第一次飞上蓝天,乘坐的也是日系教练机。

500

立川99高级教练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就是在这种机型上完成了最基本的训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