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ous”一定要翻译成“大方”吗?

500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1月20日,特朗普黯然退场。

按照传统,特朗普走前给拜登留了一封信。拜登这样评价那封信:“a very generous letter”。

500

可惜,拜登并未透露信的具体内容。于是,幽默的美国网民借机施展聪明才智,极尽调侃:

500

500

500

不过,我们从CNN的报道中,大概能窥探到信的主旨:祝福美国,祝福新一届政府。

500

诸位对“generous”并不陌生,这个词常解为“大方、慷慨”之意。比如,He always leaves generous tips. (他给小费总是很大方。) 

拜登口中的“generous”,本质上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慷慨给与的不是小费而是“美言”:be liberal in giving nice words。

我们看到,一众中文媒体这样翻译“a very generous letter”:一封非常大方的信/一封非常慷慨的信

意思是那个意思,可是,文刀君总觉得“一封非常大方的信”不像中国话。

思果先生在《翻译研究》一书中很不客气地指出这种“翻译毛病”:抱定一个字一个译法,照字填入译文。比如,“myth”不一定非得译成“神话”,凡是没有根的信仰、谬想,都可以是“myth”。比如,“hypocritical”不一定非得译成“伪善”,还可以是“口是心非”。

这个“翻译毛病”就像诡秘的幽灵,总是悄悄尾随着译者,神不知鬼不觉地投下可恶的阴影,无论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介词、连接词,均难逃其魔爪。

把“a very generous letter”翻译成“一封非常大方的信”似乎又是这个幽灵在作怪。稍作思考,我们似乎不难找到更符合中国人表达习惯的措辞来翻译拜登口中的形容词“generous”:不吝美言

诸位或许有更好的译法。

曾有读者留言(见旧文)一语道破催生这一“翻译毛病”的现实背景:直译的硬伤在快餐文化的当下很难避免。

快餐文化滋长懒惰与浮躁,而直译的硬伤在懒惰与浮躁面前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幽灵常在,译途多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