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着意识形态弱势群体的旗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无耻

一个本来占理的涉及私人名誉的事情,最后竟着落在无端的意识形态站队的操作上。

“不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无耻。”翻译成另一种语气,就是说“知识分子”公号认为一贯标榜自己“爱国”的某网仗着政治站位正确已经做了很多无耻的事了,如今竟然无耻到著名学者的个人名誉上了,太没底线了。

某网的标题中只有饶毅一人的名字,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此人涉嫌造假,与新闻内容中恢复他清白的本意正相反,非常不妥。当事人看到官方平反被安上一个抹得更黑的标题,气的骂一句无耻,很自然。

但这与某网打不打爱国旗号,站位正不正确有什么关系?某网改打任何别的旗号,或者换一个不似某网这般站位正确的媒体,就会自带忌惮了?此类行为也就不算是“肆无忌惮”地无耻了?换句话说,某网,或者任何媒体,只要不拉”爱国“这个大旗,就可以真·肆无忌惮,而不会被骂“肆无忌惮”了?

人不言“爱国”,无耻可以只是无耻,一言及“爱国”,无耻就不再只是无耻。一听到“爱国”,有人就会应激地戴上定向滤镜,把“爱国者”的一切缺点放大,一切阴暗面高亮。在这种滤镜中,“爱国者”要么是完人,要么不是人。即使第一眼看上去是完人的,滤镜也会24*7开启并锁定之,不将其打入另册誓不罢休。那些看上去不是人的,就会被扣上“以爱国之名如何如何”的帽子。一旦滤镜戴得久了,扭曲、失真的视觉成了习惯,“标榜爱国”与“如何如何”就一一对应起来了。”凡标榜爱国必如何如何“,以及”凡如何如何必标榜爱国“,就顺理成章了。那些不标榜的,自然不经滤镜成像,反倒被认为“不必然如何如何”,即使“如何如何”,也是“人之常情”或“无心之失”,不会与其不标榜“爱国”联系起来。

类似的应激式定向滤镜不只“爱国”这一款。“知识分子”同样也是,尤其是“公共”特别款,威力之大,恐怕连“知识分子”公号自己都不敢试着标榜。即使只自称“知识分子”,就事论事也是该有的素质。随意定性、扣意识形态帽子也是一种无耻,也可以到肆无忌惮的程度,特别是打着意识形态弱势群体的的旗号。

打着什么旗号都不能无耻,更不能肆无忌惮地无耻,不论是“爱国”,还是“知识分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