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传说与长汀文化遗产(下)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弥勒的精神正如2017年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主题所言:慈行天下,和乐人间。
           
         

前文链接:  
 布袋和尚传说与长汀文化遗产(上)

三                
             
           

慈行天下,从法相庄严到大肚弥勒                
             
           

布袋和尚作为弥勒化身,到人间普渡众生,并最终以自己的大肚形象取代了弥勒造像此前的法相庄严。那么弥勒究竟是谁,其形象又是如何演化的?

在佛教界,弥勒地位尊崇,同时拥有菩萨与佛两个身份,这一点常常令人混淆。要想分清弥勒究竟何时为菩萨何时为佛,就必须先了解兜率天。

500

弥勒在兜率天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重天,所谓“欲界”,就是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世界。兜率天又分内外院,其中的内院是弥勒菩萨住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菩萨和其他菩萨不一样,为补处菩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将来是要成佛的。在娑婆世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化众生的佛只有一个,但佛并非永恒不变,如前世佛为燃灯佛,今世佛为释迦牟尼,而来世佛则是弥勒佛,这叫三世佛。当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也曾住在兜率天内院,等到燃灯佛入灭后才继承为当世佛。弥勒与释迦牟尼本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释迦牟尼成为当世佛,弥勒便住到兜率天内院,成为弥勒菩萨,等到未来释迦入灭,再继承为佛。也就是说,现在的弥勒身份是菩萨,要想成佛,还要等很久很久。

关于弥勒菩萨的记载主要见于《弥勒上生经》,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上生到兜率天,兜率天宫庄严妙丽,弥勒菩萨为教化诸天而昼夜说法。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形象非常常见,如云冈石窟第7窟,最突出的特征是双脚交叠,法相庄严。

500

云冈石窟佛像
 
 

关于弥勒的信仰分为两派,一派为上生信仰,就是信仰现今于兜
 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从而也想上生到兜率天。另一派为下生信仰,即崇拜未来的弥勒佛。上生信仰崇拜中最著名的当属玄奘法师,此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上生信仰的弥勒信徒,他在晚年的言志诗中说:“吾学空门非学仙,君恐此说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关于弥勒在未来世界成佛的记载主要见于《弥勒下生经》。娑婆世界的当世佛是释迦牟尼,但释迦也有入灭的时候。在遥远的将来,释迦入灭,于是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生,降生于娑婆世界阎浮提的翅头末城,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弥勒下生时,娑婆世界已是人间乐土,一切都极其美好,宛如仙境,因此对于弥勒佛及下生崇拜也十分兴盛。如武则天当政后,让人作《大云经》和《大云经疏》,说她是弥勒下世,理应做“阎浮提主”,并下令在全国颁布《大云经》和《大云经疏》,在各地建大云寺,造弥勒佛像供奉。唐代最著名的弥勒大佛像有三尊,一是乐山大佛,另两尊为敦煌莫高窟96窟的北大像与130窟的南大像,都是大佛像,都是法相庄严。

500

乐山大佛
 
 

唐代以后,弥勒造像无论是佛还是菩萨,都一改往日的法相庄严而变为大肚弥勒,实际上这是布袋和尚的形象。

南宋大画家梁楷曾绘过一幅布袋和尚图,这是一幅人物半身特写,精细圆转的线条,勾勒出一个肥头胖耳、笑成一团的和尚,十分传神。

500

布袋和尚图,梁楷绘
 
 

唐代以后,有一些信徒以弥勒降世为号召,对抗朝廷,起义造反,因此弥勒信仰遭到官方打压。而恰恰在此时,布袋和尚以弥勒转世的形象出现,使得弥勒信仰
 在民间得以继续流行。同时弥勒的造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既非于兜率天说法的交脚菩萨形象,也非法相庄严的弥勒佛的形象,而是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如杭州灵隐飞来峰宋代岩壁造像。这尊弥勒佛像雕刻在飞来峰沿溪涧一侧的石壁上,袒胸露腹,笑口大开,斜倚石壁,右手搭着一只大大的布袋。造像的位置正好遥对着通往灵隐寺的路,像一位好客的僧人,张开笑口迎接着前来灵隐胜寺观览膜拜的游客和信徒。此后在几乎所有汉传佛教的寺庙中,一进山门中轴线上便是天王殿,殿正中是大肚弥勒,两旁是四大天王。弥勒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喜迎天下善男信女。正如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所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500

北京潭柘寺
 
 

从法相庄严到笑口常开,从高高在上到和乐人间,弥勒形象的转变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选择。弥勒,梵文,意为“慈氏”,即慈悲为怀,普渡众生。要想让更多的人信奉,就必须有亲和力,让人看了不是敬畏,而是亲切,这才是慈。在诸多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的转变也是如此,原本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后来在中国逐渐演化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女性形象,信徒遍天下,而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大势至菩萨则默默无闻。

500

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形象,伯明翰艺术博物馆藏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慈行天下,和乐人间,正是弥勒从天上走向人间的完美化身,也契合了中华儿女乐观豁达、善于包容的品格。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老百姓喜欢的始终是布袋弥勒的形象。

四                
             
           

考古勘探,解读长汀村的“地下天书”                
             
           

作为布袋和尚的故里,古老的长汀村虽然拆了,
 但是奉化区的相关领导还是非常重视长汀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地面遗产主要完整保留了弥勒殿与张氏宗祠,并将新岳林寺建在长汀村北的山上,而地下部分则进行全面地考古勘探与试掘。

考古勘探工作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并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笔者有幸成为这次考古勘探工作的乙方负责人。

2017年的夏天,奉化连日高温,酷暑难当。为了早日完成考古勘探工作,不影响后续的建设,我们考古勘探队于8月初入场,开始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考古勘探与探沟试掘工作。我们的工作计划是在北部的普通勘探区划出九个勘探单元,南部重点勘探区划三个勘探单元,共布大小探沟八个,试掘面积150平方米。

工作计划制订以后,勘探工作随即有序展开。虽然已进入八月,但天气还是十分炎热。我们每天天刚蒙蒙亮便展开工作,气温太高时休息,一直干到天黑。

500

勘探九单元工作场景,陈声波摄
 
 

通过细致的考古勘探,我们基本弄清楚了地下的层位情况。从考古试掘的情况看,主要的地层有三层,第一层为表土层,属近现代堆积层。第二层出土遗物以青花瓷片为主,另有青瓷片与其他陶片与瓦砾,推测这一地层属明清时期。到了第三层,青花瓷片消失,主要是青瓷片与其他陶瓷片及瓦砾。浙江地区是青瓷的原产地,从唐五代的越窑青瓷到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一直长盛不衰。布袋和尚是晚唐五代人,当时正是越窑青瓷的鼎盛期,但是我们根据地层中出土的青瓷片判断,这一地层早不到唐五代。因为地层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典型龙泉釉瓷片,有的釉色特别莹润,色泽近乎梅子青,而这种龙泉青釉最早要到南宋时才能烧造问世。在同一地层中,判定年代只能看最晚的遗物,因此我们初步判断这一地层可能为宋元时期地层。

500

长汀村出土的龙泉釉青瓷片
 

在这次考古勘探与试掘过程中未发现明确的遗迹,只发现一处砖结构遗存,由于保存不完整,其用途不详,或许是残存的排水沟。从砖的形制与纹饰看,年代偏早,可能是后期村民用早期的砖垒砌而成。

500

探沟5出土花纹砖的侧面纹饰
 
 

布袋和尚是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人,目前从考古勘探与探沟试掘的资料看,无论从地层上还是遗物上,其年代都到不了唐五代,可能是当时的地层已被破坏或者不在此勘探范围之内。

沧海桑田,当年布袋和尚生活在长汀村时,周围号称“妙林十八村”,洪郎潭与县江尚连为一片,当时的地貌与现在必然大不相同。也就是说,当年的长汀村就在这一片,也许在今天的长汀村脚下,也许在现在的长汀村以北。因为往北走是一大片平缓的山坡,如果当年的长汀村依山坡而建,山下低洼之处为稻田,村落周围桃林环绕,更远处是洪郎潭与县江,这也未尝不是一处绝佳的世外桃源式的布局。倘若如此,我们这次考古勘探揭示的只是长汀村的半部天书,所幸的是,另外半部还完好地保存于地下,以待将来解读。

五                
             
           

弥勒道场,长汀弥勒文化的弘场                
             
           

这次细致的考古勘探与探沟试掘,解决了长汀村地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而长汀村地上的文化遗产,同样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前文曾提及长汀村旁修缮完整的张氏宗祠,此外还有洪郎潭边保存完好的弥勒殿。作为布袋和尚的入世之所,洪郎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后世在布袋和尚上岸之处建殿纪念,名为弥勒殿。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将得到妥善的保护,并且还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规划,即兴建洪郎潭公园。以洪郎潭为中心,包括弥勒殿与张氏宗祠,重点打造以弥勒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500

长汀村北的新岳林寺
 
 

奉化岳林寺是布袋和尚剃度和圆寂之所,是著名的弥勒道场。岳林寺最初建于奉化东北的三山中,禅寺先后五次遭焚,五次重建,最后一次建于光绪十四年。一九五五年六月,撞钟楼又被雷电击毁。历经千年沧桑之后,今天岳林寺又以崭新的面貌再现于长汀村北的奉中山中岙塘。山门塑哼哈二将,放生池左右成对,四座主要佛殿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崇宁阁、兜率宫,供奉的佛像主要突出布袋弥勒。新岳林寺的规模和气势远胜于昔,成为又一著名的弥勒道场。

奉化作为布袋和尚入世、出家及弘法之地,弥勒道场除了长汀村旁的弥勒殿及岳林寺外,规模最大的当属布袋和尚当年弘法的奉化雪窦山雪窦寺。一座山,因一座千年古刹而名震千古;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这座山就是浙江奉化雪窦山。雪窦山既是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山,又有名僧辈出的禅宗名刹。雪窦寺五毁五建,历经沧桑。1985年重建的雪窦寺迎来新时代的曙光。2005年9月,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建造露天弥勒大佛,举世瞩目。2008年11月,大佛落成开光,道场更加壮观,这尊全球最大的露天坐姿弥勒铜佛像,高56.74米。星云大师为雪窦山大佛题字:“人间弥勒”,寓意人人皆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

500

雪窦山弥勒大佛
 
 

结语                
             
           

长汀村虽然消失了,但并不代表布袋和尚的家乡就没有了。考古勘探让我们了解了长汀村的地下文化遗产,而地面之上,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得到了保护与弘扬。就无形遗产而言,2011年,
 “布袋和尚传说”入选中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以长汀村弥勒殿、岳林寺以及雪窦山雪窦寺为核心的佛寺,形成了天下最为著名的弥勒道场。自2008年起,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盛况空前。弥勒的精神正如2017年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的主题所言:慈行天下,和乐人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