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图谋在中国建国中国

  漠河,地处中国最北端,在地理课本出镜率颇高的小城,如今已是一座知名的小众旅游城市,来此找“北”和冬日玩雪的游客络绎不绝。

  青山下的雪村,想去的感觉

  (图:shutterstock)

500

  然而,这座小城在100多年前还有另一个特殊故事。由于偶然发现金矿,它甚至还曾被独立建国一段时间,险些脱离中国.......

  啊,黄金!是蒙蔽双眼的感觉

  (图:《黄金神威》)

500

祸起黄金

  1883年春,一名鄂伦春人在热勒图加河谷为其母挖掘墓穴时挖到了数量可观的金砂。突如其来的大丰收令其错愕,于是他将此事告知俄国小金矿主谢列德金,该金矿主随即派采矿工程师带一些工人前往试采。

  大概就是今天黑龙江-漠河-热勒图加河这一带

500

  这一挖不要紧,挖出来的金子喜坏了众人。

  其实,此处有黄金在当地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秘闻。从1860年起,就有俄国人越界在我国漠河地区盗采金砂,但规模颇小,一直以来没有发现大型金矿贮藏,乃至在当地的金矿主也是打着做小买卖的心思“谋生”。

  今天仍然能搜索到这些“金沟”地名

  (图:google map)

500

  正如美国淘金热一样,无意中发现巨量金砂的消息在周边地区传开了,大批采金者蜂拥而至,到第二年初,采金者很快增加到了5000~7000人。

  这些人成分构成复杂,俄人占比最高,其构成也同样复杂,除了矿工、逃犯、西伯利亚手工业者外,还有哥萨克、退休官吏、商人。第二高占比族群是华人(包括汉、满、蒙等),毕竟这里是他们的世居土地。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朝鲜人、犹太人、德国人、法国人、波兰人、美国人和来自其他美洲国家的各类冒险家。

  对俄国人来说,是遥远的远东荒野

  对中国人来说,也是极北的蛮荒边疆

  然而只要有黄金,连美国人也不会觉得远

500

  中国的北极小镇,一时间变成了全球冒险家的乐园。

  由于成员复杂,特别是集中了很多逃犯和冒险家,金矿内秩序混乱,纷争、盗窃和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如果纷争一直是小规模冲突还好,但是1884年12月的一天,一名厨师被人用大锤残忍地抡死,直接在矿中引起了人们的巨大恐慌。

  金矿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召开会议,经过6天讨论,决定推选一人负责维持矿中的秩序和纪律,并赋予其热勒图加金矿矿长的名号,这个人当然就是谢列德金。

  来自北海道的领袖客串一下漠河狠人

  (图:《黄金神威》)

500

  在新当选矿长的建议和直接参与下,当地成立了新的机构。由此,远东地区一个带有殖民气息的新微型“国家”就这样诞生了,其名叫“热勒(尔)图加采金业共和国”,因音译的问题,热勒图加有时也被译为“什都喀(哈、克)”、“极而(尔)图加”等词。

500

  其得名的热勒图加河是黑龙江的上游,但具体是黑龙江的第几级支流以及位置在何处,因文献记载原因,多有争议。

  往大了说这也是黑龙江流域的矿权争夺了

500


“热勒图加共和国”

  正式“建国”之后,国家体制的正常运转就开始了。当月,住民大会除了选举出最高首领“长老”外,还按冬舍数分区,各区选区长两名辅助“长老”。

  黄金矿工们也被分为数百个工作组,每组十人至十五人不等,1884年至1885年组数“达七百以上”。

  麻雀虽小,这里却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三权分立”。“立法机关”为公议会,制定有法规,行使立法、决议之权;“行政机关”为办事处,负责施行公议会决策;“司法机关”为裁判所,其刑罚分为杖、绞二等,其中长老、区长犯罪,则要免职后交予裁判所处治。

500

  至于金矿内人们的衣食供给,起初主要来自沿边俄屯城镇,但随着盗挖人数的增加,海兰泡、贝加尔、伊尔库茨克、尼布楚、赤塔等地的商人或住民也纷纷来此贩卖粮食和杂货。

  正如像海参崴等地一样,“该国”同样是以一座叫“百万”的街为中心,建筑为欧式风格,繁盛时期沿街有面包店、酒店、旅馆、澡堂、游戏场、动物园、乐队等店铺。娱乐场所也甚至多达“百五十家”,且多为宽敞的木造洋房。

  在寒冷的北方,澡堂子才是真正带来快乐的地方

  (图:《黄金神威》)

500

  主街道两旁则是矿工支木结构的避寒冬舍,街道中央为“长有十一窗户”的金矿政厅,建筑物前面还有一吊钟,两侧有铁炮两门,右侧为茅屋教堂,配以风琴颂祷,左侧为仓库,其下有火药库。

  因漠河地区天寒地冻,获取维生素的机会不多,坏血病在矿地颇为流行,所以金矿也建有医院,设有病房、诊察室、药房、厨房。

  矿区对道路的设计也有一定讲究,“每十里必有一更棚,步兵二人守之,马兵二人巡于途”;此外,路旁大树上还钉有指路木牌。

  虽然“该国”的兴起与沙俄政府本身毫无关系,但因“该国”人口主体为俄人,沙俄政府对其赞赏有加,将其定性为沙俄越过黑龙江向中国扩张的第一个据点,未来也将准备像其它已吞并的“国家”一样,伺机合并。同时,沙俄也将这里誉为“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意思是与美国加州相媲美的“前进”圣地。

  俄国人的思路也很清晰

  外兴安岭还是太冷了,只要有机会,就要南下

500

  这一时期,因左宗棠刚刚收复了新疆故土还不到十年,外加中法战争中,法国虽然在越南战场和闽台海战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在陆战中始终未能吞并广西,清法两军相持在镇南关。清朝对于列强的强烈反抗,令西方世界恐慌,“黄祸论”再度在西方世界舆论占有市场。

  你打他们就是祸,他们打你是文明

  (图:wikipedia)

500

  在这一背景下,欧美人士对“热勒图加共和国”的评价也颇有趣味,诸多欧洲报刊刊文称,“这是又一种新共和制度在野蛮血腥的远东地区第一次奇妙试验”,一些评论界人士也对这里采取的“类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大加赞赏。

  然而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聚集,矿工无业可就的现象也日益加剧,外加本身的殖民属性,这些“优越”制度就从未实施过。

  这些“制度”都是建立在淘金的基础之上

  而这种资源是很容易被耗尽的,而且数量有限

  (图:shutterstock@ANDREI RASPUTIN)

500


收复金矿

  “热勒图加共和国”在清朝地盘建国的消息其实在一开始朝廷并不知悉,但是后来越闹越大,这事就变得世人皆知了。

  鉴于中俄伊犁交涉刚刚完成,中法战争还在持续,清政府为避免多线作战,决定通过交涉和平方式解决俄人开采漠河黄金问题。就此,清政府制定了通过交涉和武力驱逐的总方针,一方面尽量通过交涉,使沙俄收回过江俄人,另一方面整顿军备,丢掉幻想,准备打仗。

  大清也是懂得先礼后兵的。

  1884年,黑龙江副都统命人到漠河入山调查,警告俄国人,不得越界,返回江左。然而俄方拒绝回撤,称采金俄人是通过合法通关手续进入大清领土的。

  谈判不成,黑龙江将军又命人到漠河山中搜查,以便搜寻更多证据。这次搜索,竟在当地发现有俄人4000余名,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预计。于是在大致了解漠河金矿的情况后,清政府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的俄地方长官进行了多次交涉。

  虽然此地在黑龙江的清朝一侧

  但清朝方面要从黑龙江的核心城市调集资源

  俄国人一侧的重要城市反而更近

  如果俄国是正式入侵,就很难解决了

  (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500

  在充足的证据面前,沙俄自知理亏,因当时欧洲形势,也不想再开辟又一战场。于是到了1885年6月,沙俄阿穆尔总督被迫发布通告,令俄人撤回江北,但暗中仍鼓动俄人滞留,伺机吞并。

  黑龙江将军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人去漠河监察俄人撤回的情况,同时也调兵遣将率领人马前往漠河,预备了另一套方案,如若交涉不成,则趁势以武力驱逐。

  8月份,清朝官员与俄方办理金矿事务所委员会面,双方查明撤出俄人400余名,又逐出华人1000名,但仍有1300名俄人和800名华人未出山。

  清廷责令剩余人必须出山,然而俄方委员宣称,“我国好人都已出山,现有多名匪人外加你国人滞留;因这里非沙俄领土,我国无法进兵强制驱逐。”沙俄的侵略意图,致使这次驱逐并不彻底,后来采金人再一次汇聚,继续开采。

  8月下旬转机到来,沙俄阿穆尔总督从赤塔返回海兰泡之时曾在依戈那申山岸逗留,清朝官员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到此与其交涉。然而总督的说辞和上一个委员相似,甚至还认为清朝无法剿灭这帮土匪,便顺水推舟地明确表示了允许清朝政府以武力驱逐非法逗留漠河的俄人。

  清朝于是再一次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与俄使联系,让其规劝俄人出山,尽量不伤人,另一方面,继续调兵遣将。这一次,盘踞深山的俄人看清了局势,纷纷出山,逃回俄国,随即清朝官兵也将热勒图加的所有房屋和地窖全部焚毁,这是阿穆尔总督始料未及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欧洲评论界谴责清廷,表示其非常血腥与暴力。

  但是,清朝在毁灭“热勒图加共和国”之后,同前几次雅克萨之战一样,并未在当地驻兵留守,导致后来又有一些俄人回到这里,再次“复国”。

  这些俄匪也有一定的战斗力,清军多次小规模清缴成效不大,不得已迅速增兵分三路进剿,共俘获俄人343人,押解出山,交还沙俄。

  至此,存在了一年多时间的“热勒图加共和国”终于灭亡了,清朝也在热勒图加正式建立了漠河官办金矿——也就是今天漠河市的胭脂沟。

  胭脂沟和金沟林场的位置几乎是一致的

  (图:google map)

500

  参考文献:

  1.李吉奎.中国驱逐漠河沙俄金匪的斗争[J].学习与探索,1980:131-137.

  2.盖莉萍.中俄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热尔图加共和国”[J].西伯利亚研究,2007:66-68.

  3.程妮娜,姚敏.“什都喀共和国”再认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7:125-129.

  4.张凤鸣.“热勒图加”释义[J].满语研究,1996:79-80+142.

  5.张凤鸣.“热勒图加共和国”的兴灭[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22-124.

  6.漠河历史上的极吐尔加共和国 李金镛三杯定边患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