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家过年,有错吗?

01

最近各地疫情形势又严峻起来了。

连续几天的本土新增都维持在三位数。

500

石家庄的情况还没有明显好转,黑龙江那边也陷入焦灼。全国各地好像打地鼠一样,东一个,西一个,看得人心里干着急。

500

尽管中高风险地区都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应政策,对出入省人员与路线进行严格管控,但春运依旧是对疫情防控的巨大考验。

这实在是因为春运的流动人口数太大了。

可以参考下去年的数据。即使返程时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运期间的客流量依旧有14.14亿人次之多,而2019年的客流量则将近30亿人次。

500

而且高铁、飞机、大巴等公共交通环境,极易构成密闭空间,同车人员都处于接触密切状态,一旦有一个阳性,就可能造成大规模扩散。

考虑到这些,很多省市开始倡议“就地过年”

500

根据新闻报道,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29个省区市,在最近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企事业单位安排弹性休假,有条件的“就地过年”

主要目的还是呼吁大家不要乱跑,尽量减少人口流动,不给防控增加压力。

很多企业、单位积极配合,以多倍工资、留厂奖励、弹性休假等措施鼓励员工“就地过年”。

500

500

还有地方打出非常应景的特色横幅,为员工提供了各种留守理由。

500

500

为了方便大家更新行程,12306的退改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留出了更多选择空间。

500

这些善意之举都在尽可能为不回家过年行方便。

有人积极响应倡议,决定留在本地过年不回家,不给家乡增加防疫负担。

500

500

那些依旧决定回家的人,也表示回家路上会做好防护,有认真了解当地防疫政策,会积极配合核酸检测或隔离措施,绝不大意松懈。

500

倡议并非强制,无论选择是否回家,都是自己的自由,既不违法也不违规,各有各的选择,本来相安无事。

偏偏有些人,开始对回家过年的人道德绑架了。

500

500

在他们眼中,一定要回家过年的人都只是矫情,因为回家过年并不是“必要”的事情。

500

他们觉得,疫情当前却还要回家的人,都是自私自利,不考虑家人,也不考虑大局,只会添乱。

500

500

这样的言论就着实有些过分了。

02

我们先说说,回家过年究竟是不是“必要”的。

通常而言,过年回家的主要群体是在外务工的打工人们,其中有各个建筑工地、工厂里打拼的农民工,也有在写字楼里战战兢兢打卡的普通社畜;此外还涉及到一部分大学生。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工作所在地,即没有稳定家庭或住所,也没有特别交心的家人、朋友,这让他们无法在所在地获得属于家的归属感。

对他们来说,每年只有过年这个时候,能够有一段名正言顺的假期,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种相隔几千公里、一年有且只有一次的相聚,难道是不必要的吗?

500

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必要”理由。

有人家里只剩老人家在。儿女们平时忙工作,就盼着过年时回去看看,陪着老人家说说话。一想到要是过年只有老人们自己,就觉得难受。

500

有的家庭夫妻两人都在外面打工赚钱,把孩子留在家读书。每年只有春节能抽空回去看看。那些留守家庭的小孩,只在这时有机会见到父母,能像正常家庭的小孩一样,扑进父母怀里撒娇。

500

尽管近几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大幅下降,但仍然维持在百万量级,留守老人也是同样。

500

这一数据背后,其实正是几百万个渴望着回家团聚的家庭。

除了家中有留守儿童或留守老人的这种情况,还有夫妻因工作原因常年分隔两地,一年到头就等着春节放假的时候能见上几天。

500

有人惦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见一面少一面。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会怎么样,只想趁现在,多陪一会是一会。

500

有网友讲自己的经历,说姥姥94岁了,就想回家和他们在一起,哪怕只是晚上陪姥姥睡,听听她的呼吸声,也是开心的。

500

这一点我特别能感同身受。

年中的时候,我家老爷子住了一回院,主要症状是肾衰和贫血,再附带老人常有的基础病。简单说,就是身体器官基本都在罢工边缘了。

医生从那会开始就一直在给我们全家人做心理工作,说情况不太好,住院也没什么用,老爷子也快90了,不建议太激进的治疗方案,最多就是吃点药,再定期复查。

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我们,过一天是一天。

那这个情况,我过年能不回家吗?说直白点,这次不回去,谁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情况呢?

还有那些常年在外的农民工们。他们通常在正月十六后出来工作,到腊月中旬回家。一整年,至少十一个月都在外面,没有旅游,没有节假日。

回家过年是他们一年里最大的期待与执念。

他们还需要在这时,安排好接下来一整年家里的各项事宜,才能安心在节后重归工作岗位。

500

说到底,很多人辛辛苦苦漂泊在外打工一整年,不就是为了春节时能安安心心回家,陪长辈、孩子一起过个团团圆圆的好年吗?

在上海新出的通知中,也特意强调“除返乡探亲、必要公务等以外,...,鼓励在沪过春节”,显然是将返乡探亲放在了“必要”的语境下。

500

03

说完了“必要”,再说说“就地过年”的问题。

有条件的人就地过年当然没问题,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

有人住得偏远,宿舍附近没什么买菜送菜的地方,还有断水断电的风险。

500

吃饭也麻烦。会做饭的暂且不提,自力更生不成问题。那些不会做饭的,过年时又几乎没外卖可点,大概只能靠吃自己做的黑暗料理为生吧。

500

但有人的出租屋里根本没什么厨具,那大概就直接囤好泡面过日子了。

有网友去年过年没能回去,就靠一个电压力锅过日子,回忆起来很心酸了。

500

对农民工群体来说,事情就复杂了。

他们平时吃饭都是靠路边摊或者工作盒饭,住宿是七八人一间的活动板房,穿着是工作服。

500

但活动板房里没空调,大冬天外面零下好几度的,晚上怎么熬?工地生活区更是没办法做饭,电压等基础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不符合安全规范。

500

还有那些大学生们。

500

尽管学校能保障水电正常和超市开放,但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光靠吃超市里的零食为生吗?

毕竟做饭用的各类厨具,在学校宿舍,可都属于违规电器。

这种没条件的“就地过年”实在大可不必。

04

以上这些,道德绑架者似乎都无法理解。

他们说等春暖花开再回家看父母孩子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灵活的假期,能自己决定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的。

500

他们说过年在哪过都一样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有些人的生活环境,确实无法就地过年。

他们说今年不回家还有明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或许确实有人等不到明年。

500

在这些人的思维中,回家过年的人就是傻的,也不知道防护,也不知道要配合政策。

其实恰恰相反,这些回家过年的人,都在努力通过不同措施,尽力不增加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毕竟大家都明白疫情有风险。

已经到家的在外务工人员,正根据当地对低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的要求,在家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居家隔离,连女儿去看他都被拒之门外,可以说自我要求很严格了。

500

正在路上的归客们,戴好了口罩,备好了消毒湿巾,哪怕渴了饿了都不摘。

他们自己认真,也嘱咐身边的人认真。到家先消毒,再去做核酸,用严谨的态度面对疫情。

500

工地上的工人拼命赶工,希望早早把工作量完成,尽量能提前些日子回家,避开年末春运高峰这种人员流动量最大的时刻。这也是新闻里曾建议过的“错峰返乡”的一种形式。

500

那些还没有回家的打工人们,也都在认真查阅相关信息,向当地工作人员咨询具体事宜,为顺利回家做准备。

500

各省市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低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普遍要求7天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和一段时间的居家隔离;对中高风险地区的,则需要更严格的集中隔离。

这些都是决定回家的人早早了解过的。

他们做好了积极配合政策的准备,绝不是抱着给家乡添乱的态度回家过年的。

05

说回倡议本身。

倡议是什么意思,就是提倡呼吁但不强制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就自身条件作出决定。

倡议之下的选择是自由的。新闻里也说,同样尊重“过年要回家”的权利。

我们可以选择返乡,只要严格按照当地要求,配合完成返乡的一些政策,并及时进行登记。

我们也可以选择留守,只要有条件且自己愿意。

有人说倡议是一刀切,但我不觉得。本来现实情况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哪里会有那种完美无缺的倡议,能把所有可能性都包括在内呢。

我觉得一方面,倡议是一种警示,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告诉所有人,疫情未结束,防控要细心。

另一方面,倡议也会促成一部分人就地过年,那就相应地减少了一部分人的流动性,这同样也达成了降低风险的目的。

总而言之,倡议的出发点是好的。

回家的人自然有他们一心想回家的道理,不回家的人也有独自在异乡过年的那份决心。

固然主动留下值得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家过年就是添乱。

我们尊重选择不回家的人,也应该理解选择回家的人。

无论如何,出门在外都要做好防护。

愿大家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过个心想事成的好年,来年万事顺遂如意。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