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日本诺奖与初教“起跑线”等宏观与细节

【日本近十多年,年年有科学家获诺贝尔奖,让人也不由想到,日本的“初教起跑线”乃至其教育的宏观状况和具体教学方式方法和目标等“细节”。其全民都比中国更注重不输在起跑线吗?其教育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等比中国如何?】

近读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撰文,说到日本获诺贝尔奖,2000年以来其平均每年诞生一个诺奖得主。该文分析日本诺奖“井喷”的背后潜藏危机,同时提出“中国要想涌现一批诺奖得主”,“需要像鼎盛时期的日本一样”,重视教育、科研。

这不由让人想到,日本的“初教起跑线”乃至其教育的宏观和具体教学方式方法和目标等“细节”如何?其全民都像中国这样,乃至比中国更注重不输在“初等教育的起跑线”吗?

——可能要说:日本初等教育,似乎没有生怕“输在起跑线”之说!

倒是有:网查见,日本小学三年级之前,主要只教学生怎样生活、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等。6年的小学生涯中,每年都要学习的是国语,算数,画画,音乐和体育。而随着年纪的不同,会加开一些不同的课程,1-2年级会有生活课,教你日常生活的一些方法;到3-6年级的时候,就不用学生活了,开始学理科,还有社会(这里不是社会学啦,是了解日本社会的风土这些);而5-6年级的高年级生会加开“家庭”课程,不是教你如何组织家庭啦,是教你怎么缝衣服,怎么做饭这种独立生活的技巧。

在教育法上规定的日本小学教育的方针是:1,养成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人际交往中的协同,自主,自律精神2,正确理解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同时培养国际协作的精神3,培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技能4,正确掌握,国语,算数,并必备理解自然现象的能力5,培养拥有幸福,健康,安全生活所需要具备的习惯,能力。知识的学习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日本的初等教育,就是这样进行“起跑线”的学习,似乎没有听说日本有生怕“输在初等教育的起跑线”的。而这些,似乎也没有影响日本孩子的学习水平的提高、发展,并影响日本国家的科技水平。人们倒是看到,就是在这样的“起跑线上”,日本实现了以往十多年,年均诺贝尔获奖有一人。

这说明什么?这可能说明,初等基本文理科技知识的教育,并非越提前越好。其实,过度的提前、过度的饱和乃至充斥“题海”、怪题、偏题、高难题的初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可能浪费相当的教育资源,并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压抑,可能成为“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反而难出“大师”。这是否是我们的教育面临“钱学森之问”的原因之一?

——再者,笔者注意到,日本教育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和目标等“细节”,也有与中国不同,并有其所长之处。

看到网上有篇崔永元的文章,提到日本教师给高中生布置的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而我们中国的教科书,在同样的历史面前,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这个题目,与日本教师的题目相比,结果会导致什么?导致我们的学生仅研究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偿多少银两,记得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把这些背得滚瓜烂熟,不是在背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

学习历史,目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应该是温故知新,从历史想到将来可能会怎样!

日本的历史课题目,是在培养能力,而我们是在灌输知识,这的确值得深思!

在同一篇文章中,小崔还举了另一个例子:中国的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

而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它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据说,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弗罗伦斯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评分等级A。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这也是在培养思考能力。

看这些,是不是可以让人感到,我们在具体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等“细节”上,与诺奖获得者多的国家,不但在宏观教育上,也在教育具体目标、方式方法上,还存在差距?

想到有人说,中国人的“诺奖情结”还是挺深的,中国人还是挺看重诺奖,“想涌现一批诺奖得主”的。那么,人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

家长们是否应该还是都要“争早恐迟”、生怕输在“初教起跑线”上?

是否要对我们教育的宏观状况、制度和微观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和目标等“细节”,都做出进一步的有力和有效的改进呢?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 http://www.陶文庆.cn

非中文“备案个人主页”域名:ttp://twq5105.isitestar.cn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