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全年龄段、网台通吃的爆款剧缘何难觅?

一直以来,台网都有其天然的受众群体,有线电视用户主要是中老年成熟人群,视频网站用户则多为青年人群。而随着年轻观众不断远离客厅文化,客厅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之间似乎愈发处于“两不相干”的状态,这边收视飘红,那端点击量平平,一边粉丝狂欢,一边寂静无声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用户分层明显化,电视台剧网播量不尽人意

因为对焦用户群体不同,同一部剧在不同的“载体”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电视端“脸熟”的演员在网络平台可能无法收割新用户,加上剧情等不合年轻观众口味的话,必定会相应拉低电视剧输向网络平台的成绩。

以近来饱受争议的《娘道》为例。据艺恩视频智库最新数据显示,卫视+网络播映指数Top5中,《娘道》并未上榜。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故事内容都不具吸引年轻受众的能力,不如《凉生》《橙红年代》等年轻属性更明显的偶像剧更具话题度。

500

这边网络平台热度平平,那边收视率却是一骑绝尘,近日更是屡屡破2,狂揽卫视黄金剧场收视前两名,也是多日唯二破1的电视剧作品,其对中老年观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甚至曾裹挟着“陪爸妈看娘道”的话题词冲上热搜。

500

与《娘道》命运相似的,还有不久前刚完结的《月嫂先生》,收视率与网播量也是“冰火两重天”。而电视剧入网效果不佳或与受众审美分层挂钩。熟龄观众与年轻一代在“三观”上存在着天然的鸿沟,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似乎都很难达成“共识”,这也让“中老年剧”入网的道路更加艰难。

有意思的是,定位更加年轻向的电视剧《橙红年代》与《凉生》,入网播放量差距也颇为悬殊。同日上线,《凉生》仅用两日达到3.5亿播放量,而《橙红年代》未破亿。

500

究其原因,《凉生》观众画像更年轻化、女性向,《橙红年代》受众年龄跨度大,偏男性化,而年轻观众与女性观众均为网络追剧的主力军,投其所好自然能成绩斐然,这也是不少爆款网剧的出圈法则。

但实际上当前大多数电视剧并不符合网剧出圈法则,客厅文化与互联网文化重合度较小,网播量以及网络热度自然不高。同理,爆款电视剧也有其内在规律,网生内容上星也常常遭遇“碰壁”的尴尬。

网播类型剧精品化,群体狂欢但难出全民爆款

与电视剧受众全民性、大众化的属性不同,网络剧更具圈层细分特性,所以网剧更容易引起粉丝内部、年轻圈层的集体自嗨,看似红火的表象自然引起卫视注意,“先网后台”模式越发常见,但大多很难突破圈层成为全民爆款的现象级剧集。


《延禧攻略》在暑期档网剧中以黑马之姿冲出,连续霸占微博热搜长达一个月之久,创下在播期间网播量破百亿的新纪录,豆瓣超过18万人打出7.2的高分,口碑与热度并存。同样在粉丝圈层内引起狂欢的《天坑鹰猎》,当前豆瓣评分人数逼近3万人,并且口碑稳定在7.7分左右,集齐王俊凯、吴越等一众流量小生与老戏骨,可以说是网剧中能够拿得出手的精品了。目前,两剧均因为表现不俗而相继上星。

500

但两匹黑马的“铁蹄”似乎并没有冲出年轻圈层。受排播限制(两剧均在晚间档),上星后收视率都比较惨淡,《延禧攻略》首播甚至跌出CSM52收视率。不过据10月8日csm52数据来看,《延禧攻略》收视率达0.439,在同时段剧集中表现亮眼,但受限于排播限制,很难有再高的收视成绩。

可以看到,由于网台剧存在着明显的受众分层现象,就算是在网络端拥有高热度的剧集,上星后也难有机会登上黄金档,大多只能在晚间档“打打酱油”罢了。一方面也许是上星政策趋紧,限制颇多;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对网生内容到达电视剧端口“水土不服”的担心,所以不乏改名、变动逻辑线索甚至更改故事结局的去“网感”化尝试。

从《蜀山战纪》始,高话题热度的网剧反输卫视不在少数,但能够延续热度的寥寥无几。无论是豆瓣评分8.5分以上的《最好的我们》《一起同过窗》《你好旧时光》等高口碑剧,还是《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样高热度的剧集,上星后受排播影响与观众追剧习惯不符,以及电视台方面去“网感”化删改惹原著粉不满,收视大多惨淡收场。

500

可以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以及用户的低龄化,当前网络上的“舆论场”几乎由年轻人掌控,网剧容易引起话题度,但粉丝圈层的“自嗨”并不代表剧集的全民热度,当前精品网剧似乎很难出现全民爆款现象。

网台剧年轻化态势明显,中老年用户发声缺位

而随着网剧、电视剧“受众细分”的趋势愈发明显,双方都有意讨好“她经济”与向年轻群体靠拢。

电视剧方面,首先是对标中老年观众的作品集体表现失利。上半年现实题材电视剧全面霸屏,《金牌投资人》《恋爱先生》《温暖的弦》等组成职场剧阵营,或是《南方有乔木》《一路繁花相送》《好久不见》等齐聚都市爱情题材,但细看多是披着职场剧的言情剧,爱情剧中的玛丽苏剧。

500

如果说上半年还打算用现实题材剧来企图吸引熟龄观众的注意力,那么暑期档以来可以说是主打年轻受众了。古装剧与青春剧联合出拳,《扶摇》《香蜜沉沉烬如霜》《斗破苍穹》等剧均为幻想类,更趋于年轻观众喜好;而青春类《甜蜜暴击》《爱情进化论》启用流量明星,也是对准粉丝圈层。(由于国庆献礼,当前剧集中多价值向的年代剧,不具普遍性,故不纳入讨论)

其次,为中老年发声的角色大多类型化、脸谱化,逐渐沦为年轻角色的陪衬。如《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天后恶极,只为衬托润玉忍辱负重为其黑化铺垫,却未触及天后更深层次的情感世界。而反映到现实题材作品中,这些形象也多表现出“恶婆婆”等性格单一的标签化人物。

500

这不禁让人想起《演员的诞生》暴露出“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的尴尬处境,而另一方面,是观众对有实力的中年女演员同台表演抱以期待,早前有网友大开脑洞希望聚集袁泉、陈数、俞飞鸿、曾黎等四位中生代女演员拍一部《淑女的品格》,微博上该话题讨论量已达27.7万,阅读2.5亿,广大网友加入其中共同设计剧情,表示对成熟女演员的魅力更为期待。

500

网剧方面,题材随受众审美趋向不断细分,后宫、奇幻、悬疑、刑侦等全面开花,但由于受众对高颜值剧集的喜爱,多以年轻演员为重镇,剧情走向求快速爽而不求细腻美,爽剧当道,二倍速观看成趋势。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方面,适合中老年用户观感的娓娓道来的细腻剧情都颇不“受宠”,一再被年轻态剧集挤压,为中老年用户发声的剧集仍旧缺位。这或许也是为母爱立传,凸显中老年角色的《娘道》能够在电视端斩获高收视的原因所在。

去年《人民的名义》成为业界翘楚,掀起全民追剧的热潮,无论是收视率还是播放量都一路飘红,微博热搜接连不断。而《人民的名义》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突破圈层的作品,还是因为其囊括全年龄段的可看度,以及众多老戏骨的加持,才成就了一部现象级作品。

而当前有能力囊括各个群体审美需求的全年龄段电视剧,似乎也越来越少了,但也并非不无可能。只要找准客厅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之间交叉部分,聚焦放大,以优质的内容呈现出来,也许下一部剧就能引起全民追剧的热潮。

(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