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欺凌不是过家家

成年人得把它当回事儿。

500

海南最近否决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否决的理由很简单:当事人有辍学的,有休学的,而且事发地不在学校内,所以不算校园欺凌。但因为当事双方都是未成年人,所以“不予处罚,责令监护人予以管教”。

所以,这算是一次“社会的毒打”。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校园欺凌”这四个字存在重大的理解问题: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行为,怎么还搞起分门别类来了?

像我这样的家长之所以关心,是因为这类侵害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手段很毒辣,第二是后果很轻微。

手段有多毒辣?你看下手的力度、狠度、以及耀武扬威的程度,简直就是昆山龙哥夺舍;后果有多轻微?最后就是“请家长好好管管”。

一看到这个后果,有脑子的人就会来气:要是家长能好好管管,孩子能成这个样子?

每当这类事件发生后,出主意想办法的人都不少,例如要“勇敢说不”,“以牙还牙”,这绝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ME TOO运动呢,还勇敢说不;你以为你李小龙呢,居然还想着以牙还牙。

就拿我小时候来说,小学、初中都遇到过“拗分”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社会青年,就抢钱,我堂堂一个男生,在躲不掉的情况下,是SAY NO呢,还是挥拳呢?

想多了。正确的做法当然是交钱求饶啊。

然后再回去通报大人。不要在现场去搞什么个人英雄主义,那是很蠢的事情。

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欺凌事件走向的合理与否,并不取决于那些毛孩子,而是取决于听到消息后的大人

按照我小时候的经验,大人听到这些事情后的反馈是怎样的呢?

一、“为什么人家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二、“你没事惹他们做什么”;三、“以后离那群小流氓远一点”;四、“小朋友的事情怎么可能那么复杂”……

带着孩子SAY NO,以牙还牙的大人并不多。

我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人埋下的第一个漏洞,在法理。

人类不做坏事的理由,从来不是什么道德自律,而是做坏事会得到惩罚。欠债要还钱,杀人要偿命,这种朴素的道理其实能建构起一个相当完善的价值规范体系。

但是,欺凌人的未成年人能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他们只要不是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只要不是日本的福田孝行,那就必然迎来一句“请监护人好好管教”。

这算什么惩罚,这分明就是纵容。

一不用付出自由的代价,二不用付出经济的代价,那侵害他人的快感实在来得太划算了。

你告诉他们“你长大后干这事要坐牢”,他就会记得“原来现在干这事儿不会坐牢”。

有人说孩子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罚不是最要紧的事。但是,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除了脑子还是未成年人,身体已经大幅接近了成年人的水准。我儿子有位同班的女生,已经一米七一百多斤,我妈还杞人忧天地说,哎呀,那么早发育将来长不高的呀。

我说妈呀,人家已经一米七了。这不是早发育,这是正常发育比较早啊。

别说初中,小学高年级打架就已经不是小拳拳捶胸口了,真冲动起来,和我们中年人的交战量级也差不多。

这种量级的战斗,就算要晓之以理,处罚也是重要的事。

14、16、18,这种年龄边界已经跟不上他们的发育程度了。哪怕是打一顿,我都觉得比“有请监护人”要靠谱。

大人埋下的第二个漏洞,在情理。

有些大人把“欺凌”和“小孩闹矛盾”混为一谈,觉得“谁小时候不打架”,又或者说“小朋友能打出什么事情”。

在他们眼中,所有的孩子都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价值体系里:你孩子不会因为早恋抢男生大打出手;你孩子不会因为老师偏爱同桌心生嫉恨;你孩子不会因为早自习被打小报告火冒三丈……

但是,你孩子不会,不代表别的孩子不会啊。你孩子没有疏于管教,不代表别的孩子没有啊。超越你认知边界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啊。

如果你只是习惯性地把它定义为“小孩子之间正常的矛盾”,甚至先要求自己的孩子反思,“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不是先去了解这到底是“矛盾”还是“欺凌”,孩子就失去了最可信任的靠山。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欺凌中麻木,要么加入欺凌的行列。

青岛有个孩子,每次被欺凌都向家长反映,家长每次都觉得那是“常见的同学矛盾”,还让自己孩子大气一点。最后当校霸让这个孩子舔烟灰时,孩子拿起了水果刀,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欺凌中赢得了胜利。

不要主张让孩子以牙还牙,那样的结局一般不会太合理。就算以牙还牙,也是大人的事情。

非常感谢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现场拍摄的熊孩子,向公众呈现了欺凌的真实面貌。要知道,没影像记录的年代,许多孩子反映欺凌时,都会面对那些“你又夸大其词”的暗示——那其实是特别糟糕的事情。

我由衷希望这种糟糕不要延续下去。

当孩子反映自己被欺凌时,别把它当做小孩子过家家,先表达一种支持和对恶小子的威慑。如果调查下来确实只是普通矛盾,再分头教育不迟。

例如我小时候被“拗分”,最让我惶惑的答复就是“为什么不抢别人就抢你”,“为什么要走那条路”,“这也叫抢劫你懂不懂什么是抢劫”,我期待的就是老师家长拿着拖把黑板擦酒精灯,带着我们一块儿“复仇”去。

遗憾的是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最后还是得依赖我们绕路逃跑的自救技能。

而这个所谓的“拗分”,在大人眼里,恐怕只是少年郎们不值一提的游戏。

但我至今依然认为,那真的就是抢劫啊。

一个背景声

把孩子的事情当回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