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实现“语同音”是时代限制,对于方言,我们是否需要修补秦始皇工作漏洞?
【本文由“xiaofeng”推荐,来自《别把粤语污名化了,香港的事是复杂的分离主义,并不是粤语的锅,只是被用来当刀子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银烛秋光
你倒是先问问自己,知道什么叫因,什么叫果吗?不要什么事都强行拉因果关系。
那我来告诉你
文字和语言的分化来自于地理隔绝,民族、政权、国家的人为分割造成的交流隔绝,这是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解决了国家层面的问题,通过书写载体实现了书同文,虽然也有雅言、官话,但缺少语言载体,也只能在少数精英中不完整的实现(我们读书时有些年纪大的老师都不会普通话),这是秦始皇时代的果。
现在既有便捷的交通,又有实时的网络,人民自由交流的障碍只剩下食古不化了,语同音正应该是我们时代要达成的果。
另外,多元化的方言虽然能丰富语言,但不可避免的是(个地域的)人心疏离,取人心和而弃多元化,这是另一个层次的因与果。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有人要坚持方言,什么传统说、文化说都很可笑,还不是因为先富了,没见过落后地区要在保护方言上这么积极的。而富余地区为什么粤语区最跳脱,个人认为是南方的宗族封建遗毒,宗族意味团结,而团结必然是一致对外,也就是排外。所以,那些以说粤语为荣(或其他方言)的都是些先进物质和落后思想的缝合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