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看过东芝的工厂,确实专业,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本文来自《90年代去日本学管理,他们车间主任就是技术骨干,而我们是“人际关系骨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Mephisto

    up就真是属于那种没见过世面被自己的幻想感动的人。日本我也很清楚,日本在那个年代,“技术骨干”可是遍地都是,在日本企业,从工程师设计到车间小工,那可都是经受过非常严苛专业的工业化培训。这么说吧,时至今日,我国也很少有这样严苛的工业化培训,但是,日本

发言夹断了,补上。

日本工业化那是倾尽全力的,新人在学徒期的训练也是堪称一绝,曾经日本一间工厂能加工出一批误差不超过5nm的轴圈,而这间工厂还存有几大房间的加工工艺过程纪录,这些都是日本当初兴盛的基础。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由于日本在早期工业化的心血耗费太多,导致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对新时代和新技术的排斥,因为这影响了绝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也正是日本一贯以来缺乏长期目光的锅。

诚然日本当时的技术工人绝大多数在我国都堪称“技术骨干”,然而实质上中国的技术骨干是在长远眼光下建立的专岗专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随着科技发展,工厂的技术骨干们要么一刻不懈怠的学习,要么就很快被年轻的新人用新技术取代。实际在我国,技术骨干是为了满足眼下的需求,而专门强化培训的,通过以点概面,保证质量,同时兼顾新技术的迭代不会影响广大技术人员。

up接触过早期的日本工艺,可曾见过现代的日本技术、工艺?我前段时间刚看过东芝的,如果忘记时代,抛弃背景,我由衷的佩服,什么叫专业,什么叫精湛,这就是!

然而,我在那里依旧无法驱散萦绕心头的穿越时空的感觉,他们的工作(不是设备和厂房)总让我觉得我还是在年幼时候在车间看叔叔阿姨们做活。新时代的管理,工序在哪?新时代的设备对接在哪?新时代的操作在哪?还有那一丝不苟的设计图,不知道描图的哥们下了多少心血在里面,但终究是画不出75°斜角的圆啊,这方面当然是电脑比人强,“大人,时代早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