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令营里的较量》,作为70后我有话说

【本文来自《忽悠中国近30年,《夏令营里的较量》把日本先忽悠瘸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夏令营里的较量》,作为70后我有话说。

事实上,《夏令营里的较量》这文章不仅在压抑80后,我等70后也在火力范围之内。

这标题我是很多很多年后来才听说的,但夏令营的故事今记忆犹新。我中学老师曾经在课堂上不止一次和我们说过这个。说真的,听着让人震撼。但她老人家可没提负重20公斤每天100公里的事,但背包断的事她确实说过,还有就是人家日本孩子自理能力超群之类的。

日吹固然可恶,但从我切身体会来说,也正是当时日吹、欧吹和美吹提供的“材料”众多,让各位家长和老师可以轻松获得无数的素材来鞭策自己的孩子。我简单说说。

以我个人为例。

在学校,我的老师在和我们诉说《夏令营的较量》中的故事的同时,并不是要让我们绝望,而在反复告诉我们,我们的外国同龄人是如何如何的强大,我们不能有一时一刻的放松,必须抓紧每时每刻,,,,,来刷题

同时,她老人家的话我一直记得:“除了坚持,你们还有得选择吗?”在老师她老人家看来,实际上,我们可以学习不好,可以调皮捣蛋,但一定要有咬牙坚持的能力。说实话,这是我中学生活最大的收获。那个时代的老师,会教育我们要“战斗”。

在家里。80几年末90几年初,开始有外国电视剧进入。《姿三四郎》《大西洋底来的人》《排球女将》《阿信》《火星叔叔马丁》之类算是我们欣赏别人的艺术。可《警犬卡尔》《神探亨特》这些,让我看到了当时外国的样子。类似《超人》之类的那些电影就更不用提了。

哦,补充一下,当年电视里印象最深的,还有隔三差五的新闻联播里就有印度由于各种灾害而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的新闻。我当时还特意问了我家老爷子啥叫呼吁国际援助,我老爷子回答就四个字“举国要饭!”(骗子死全家)。

同时,我家老爷子有幸在94年(还是93年不记得了)前往日本出差,几年后去过德国和瑞士。之后每每提到几次出国,都可以看出老爷子的焦虑。用他的原话说:

“差距太大了,大到超过想象““人家车间里设备不说,干活的工人哪有走的啊,包括小姑凉,都是一路小跑。哪有咱们这样的啊。”“人家的电器真便宜啊。看人家这设计。”这说的是日本。

“人家的技工房,可以满墙贴着泳装美女,可以在床底下放啤酒,但人家的工具和材料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立立正正的挂在固定位置。哪有烟头啊。”“刚上班的大学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就可以买一辆二手汽车。三个月后就有钱买新车。”这说的是德国。

“原来,除了钟表和全民皆兵,人家工具制造和切割也这么厉害呀。”这说的是瑞士。

观友们可能很难理解当时的震撼。这么说吧。当时我所在城市没几个楼房。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当时没法切身体会老爷子当时的心情。虽然各路风言风语都说土共药丸,但我们当时合计的是,新闻联播里说的国内好那真的不能叫好,外国的好才叫好。啥时候我们能赶上外国了,啥时候我们就厉害了。是不是很耳熟?

从整个社会来说,其实随着《夏令营里的较量》传播的还有另一个词,“小皇帝”。它俩谁先谁后我没记住,只记得是差不多时间出现。“小皇帝”是特指独生子女的一代,想说这一代人不如长辈能吃苦,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必然溺爱,所以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人日子,自理能力极差,所以基本上这一代废了。哈哈。我不知道“小皇帝”这个词是哪里最早出现的,但所有的报纸电视和广播几乎都时刻提醒国人,不让孩子们变成“小皇帝”式的废物。还有人记得牛群冯巩的相声《瞧这俩爹》吗?我至今能背下来不少。哈哈。。。。哦,同时还有另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综上所述,今天看来,《夏令营里的较量》确实是日吹之做,也确实在社会上成功的引起了关注。但实际上,与最初希望我们跪下投降的期望不同,国内的社会、父母和老师们其实巧妙的利用了这些虚假宣传,成功完成了对孩子们家庭做之外的“二次迫害”。

而且,现今网友调侃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外国,其实对我来说(也可能包括整个70后),可能就真的是从那个时代开始铸就的思维习惯,以至于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中国要和全世界比的段子,自己才恍然大悟。

至于是否有具体部门或组织来避免全民对美日欧全民跪拜,我不知道。

不过我想,可能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特有的、深入骨髓的骄傲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