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经济增长平稳时税收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是好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中国上半年GDP6.9%的增长,但是税收速度14.4%,我对此非常恐慌,这个时候需要大幅度地减税,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 

        这段话明显违背了经济常识:

        6.9%的增速,是自2016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探底以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现象。

        这个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印度——印度央行上月29日发布的年度报告维持之前作出的本财年7.4%的年度经济增速——而中国在印度这样经济水平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而是相对较快。

        与这个经济增速相伴的是,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加快,社会就业保持在较好水平;国企杠杆率有所下降;同时通胀依然在相对温和水平上。这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经济发展状况吗?为什么要【对此非常恐慌】?

        因为税收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所以要【对此非常恐慌】?

        如果税收增长导致的是经济增速放慢、社会就业状况恶化,那当然应该【对此非常恐慌】,但不仅事实不是这样,逻辑上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为,经济增速偏低,导致社会就业恶化的情况下,税收是不会增长的。这个逻辑,作为高级财经专业人士不应该不知道。

        税收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说明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经济中的附加值增大了,在保持劳动与资本的必要收入水平下,税收空间也增大了,于是税收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        

        公知们从西方意识形态教条出发,总是批判中国政府从社会经济活动中分割了过多财富,使得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与民众的收入减少了。

        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否认,政府有较多的财富,会有利于对经济的合理调整,从维持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的要求上说,是有利的。

        但是因为从心底里就看不得政府好,所以不顾在这样环境里的实际效果,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奇迹般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民众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就是要说中国政府攫取了过多的财富。

        国民经济价值的构成,是由工资、利润、税收三部分组成。

        简单地从逻辑上分析,税收部分大了,工资与利润部分就会小了。因此,公知们的这个民粹式忽悠很容易让人们上当。

        一般的人不会明白,打工者只需要顾及自己的工资收入;资本家只需要顾及自己的资本利润;政府却不能只顾及自己的税收增长。

        因为税收增长如果压低了资本的必要利润空间,经济就会呈萎缩趋势,于是社会的就业问题就会严重起来,社会就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经济会进一步萎缩,结果会导致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税收来源减少。

        这还是好的,如果进一步恶化,会导致社会动荡,危及政府的根本利益。所以,当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时候,政府不但收不到更多的税,从自身的根本利益要求出发,还必然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减税或者增大财政支出。这是不需要等到公鸡叫,太阳就会按时升起的规律性现象。

        衡量政府在税收行为方面是否适当,不应该以税率水平、税收占GDP的比重等等指标为依据,唯一的依据就是在这样税收环境下,经济增速与社会就业水平如何。而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速与社会就业水平都处于较好状态。

        而不顾这两个指标的表现,仅仅因为税收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就【对此非常恐慌】,很明显是站在资本家利益的角度产生的情绪表现。

        在政府、资本家、一般劳动者中间,资本家们是最可以肆无忌惮的。这个地方的利润空间小了,他们可以把资本投到其他地方去。因此它只需要有合适的利润空间,不会特别在意某个特定地区的社会是否稳定。

        一般劳动者则是最弱势的一方。因为他们只能在既定的环境中谋生活。因此他们与政府一样,需要所在地方的社会和平与稳定。

        而政府一方,则为了实现社会的持续和平与稳定,既必须维持一般劳动者的必要收入水平,又必须满足资本的必要利润空间要求。

        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政府的收入能够越多,就越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但是政府的收入水平,会受工资必要水平与利润必要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想要多少就能够实现多少。那么税收增速较快就必然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税收空间的增大。也就是政府不过将应该收的税收到了。恐慌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需要大幅度地减税】,所以【对此非常恐慌】?

        为什么【这个时候需要大幅度地减税】呢?

        中国经济增速太慢了吗?不是!

         社会就业状况恶化了吗?不是!

        企业利润太低了吗?也不是!

        因为【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 】

        真是这样吗?

       中国经济从2016年二季度以来,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李迅雷关于“灰色经济”与民用电力增长数据的分析,今年中国未被计入统计口径的灰色经济规模增长特别快,也就可以推测说中国今年上半年的6.9%的增速低于实际经济增长。显然,这不应该是【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的结果。

        同时,今年以来 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在增加,当然也否定了【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的论断。

        那么是不是【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恶化了呢?我们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来分析:

        1978年,按照当时的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1.684,中国GDP2164亿美元,美国22974亿美元,中国不到美国的10%。显然这是在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基础上的数据。

        如果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提升四倍,也就是1美元兑人民币约6.7,当年的中国GDP就只为500亿美元多点,为美国的不到3%。但是2017年,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0%!       

         1978年前,中国民营经济几乎完全空白,从1978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只有14万人这个指标分析,当时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应该不到1%。

        而到了2017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60%!经济总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将中国的国营与外资经济规模剔除,只计算民营经济部分,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GDP从只相当于美国的不到3%,上升到今天的相当于美国的70%,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美国的3倍多;

        那么同期中国民营经济规模从不到GDP的1%上升到超过60%,期间的民营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中国GDP增速的3倍。

        两个三倍相乘,中国民营经济这期间的增长速度就应该是美国经济增速的9倍!

        如果说,中国【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中国的民营经济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长经历吗?

        当然,事实是近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但问题不在于中国特有的商业环境,而在于如下两个原因:

        1、外部环境出现困难。具体的说,就是发达经济体长期未能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导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民营企业出口困难在增大;

        2、民营企业自身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要求。我们看到凡是科技进步速度快的企业,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都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当然大多数企业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现象。

        所以,民营企业困难的外因在国际环境,内因在企业自身。怪不到中国的商业环境上来。否则几十年的中国民营经济奇迹怎么来的呢?

        再给吴晓求们讲一个经济常识:在中国经济增长依然较快、通胀在温和水平基础上有了上扬的趋势的环境下,再大规模减税,是会导致通胀恶化的。

        当然,吴晓求们之所以会不股事实与逻辑,片面渲染中国民营企业的困难,要求对民营企业大幅度减税,根子还在于对于国企的歧视。

        这又违背了一个经济常识:一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离不开国企在经济中的重大贡献的。    

         国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它的本质目的不在于获取财富,而在于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节经济运行。

        当市场或行业过热的时候,它可以提高供应价格,实际上起到增税的作用,防止经济或行业扩张过度;

         在某些因特殊情况而资源供不应求的行业,它可以相对低价供应资源,起到降低经济或行业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时候它的实际作用就等于财政支出。

        自由派要说了,市场会自动调节经济运行,为什么要国企来做这个事情?

        在没有政府与国企参与下的市场,经济水平低的经济体会让国际垄断资本居于操纵地位,使被操纵的经济体成为经济殖民地,只能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的利润来源。

        当世界经济状况好的时候,国际垄断资本与所在国可以实现双方共赢;世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国际垄断资本会及早脱身,把危害留给被操纵经济体。

        当国际垄断资本抽身的时候,没有本国的资本能够顶上去,经济危机就会比发达国家更严重。而在危机面前能够顶上去的资本只能是国家资本。因为这时候的民间资本也只会退避三舍。国家资本因为从政府的本质职能要求出发,必须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家资本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税收和国企经营收入中来。由于国企必须支撑经济的平稳发展,所以在经济或行业不好的时候,不能为自己的利润要求提高价格或者裁减成本,那么,当然就只能在经济或行业好的时候,提高资源供给价格或者裁减经营成本。

        这里所谓裁减经营成本,就是利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适当提高资源供应价格、把一些非核心资产上市,提高国家资本效率。

        在发展中国家,国企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就是相对不顾成本的科技更新。即在超越本国市场要求的水平上,用民间资本不可能花费的成本,从国外引进或者模仿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更新的跨越式进步,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进步要求储备先进科技手段。

        这就是中国这几十年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关键原因。

        经济领域里的自由派论者反对国企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所谓的产权界线不明确导致腐败和低效率。

        这些人很明显是对于西方股份制企业的现象故意失明。西方现代大型企业多为股份制公司。经理人也往往不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大股东。从这个角度说,也存在产权界线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在逻辑上同样存在腐败与低效率的可能。

        所以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曾经因为效率问题濒于破产境地。可见这不是国企独有的问题。

        国企有没有独有的问题·?有!那就是他肩负着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部分责任,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完全根据市场要求作出有利于公司利润的反应。

        比如当市场看坏,民间资本逃避风险的时候,国企不但要挺住,还可能要追加投资,以防止市场崩溃。他们因此向市场注入的有效需求,未必能给自己带来利润,却是防止市场崩溃、维持市场资产价格和利润空间的重要条件。

        这样的行为,对于防止民营企业大规模破产、提升民间资本投资信心,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些盲目批判国企现象的人们,被民企经营者以为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其实没有国企的作用,他们会死的很惨。

        印度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国企。按理说那里的民企应该经营的很好了。可是2012年,中国民企一年的出口额比印度整个出口额多出4700亿美元!这说明印度的民企发展的远不如中国的民企好。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的国企提供了中国经济——当然包括民营经济在内——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条件。

       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快速成长,伴随的是民营经济的更快成长。所以今天才会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在世界上展露头角。没有国企垄断现象的很多国家比如印度,他的总体经济规模都不如中国的民营经济规模大。目前中国民营经济规模比印度整个经济规模大出两倍有多。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规模中包括国营、民营、外资等部分。印度的总体经济规模不如中国几大经济成分中的一个成分大,说明国企垄断在中国没有成为民营经济增长的阻碍。相反的是助力。作为国企一部分的国有银行当然更是这样。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也正是他们国企大发展的时候。当国企私有化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当然包括他们的私营经济增速,就再也没有快起来过。

        因为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有国企在私人资本躲避风险的时候力挺市场,才能够保证就业的基本稳定、社会安定,才能够向私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有效需求,才能够为私营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供给,才能够维持市场的资产价格,防止私人资本大量破产,从而防止生产力的毁灭。

        因此,一个国家在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实现国企的做大做强,以尽可能的延长国企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今天的中国还处于经济成长中后期阶段,还有着通过积极引进与模仿国际先进科技,促进生产力快速进步的空间。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国企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国企经济的积累就是以后抗御经济危机的必须条件。所以现阶段中国应该努力做强做大国企。

        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在生产力进步快速的时期,通过在满足市场资本必要利润空间的基础上,增加税收收入,支持国企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平稳时税收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是好现象,而不是应该【对此非常恐慌】的现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