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醒了,但也许晚了……

大选的尘埃尚未落定,今天咱不说美国,咱们说说世界上另一个立着自由女神像,也曾想当“民主灯塔”的那个国家——法国。

01

马克龙的无用功

看国际新闻多了,我常常觉得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心智其实也不咋成熟。

就比如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这人,算岁数比我大了不止一巡,但其施政总让我有一种比我还年轻的毛头小子的感觉,基本想起一出是一出。

今年年初他那胎死腹中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咱有机会再说。今天就说他刚刚颁布的这个法令:

为遏制国内极端穆斯林主义,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20日下达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法国穆斯林信仰委员会(CFCM)领导人在两周内起草并接受《共和国价值观宪章》。该宪章有两项核心原则:伊斯兰教是宗教而非政治运动;法国穆斯林群体不应被外国干涉。

500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实际上就是21世纪的《效忠法案》,马克龙试图通过这种法案强令的方式,强行让法国境内所有穆斯林国民对国家保持忠诚。

可以看出,马克龙他真的急了。

目前,法国人口中有约60%信仰天主教,28%为自称无信仰者,伊斯兰教徒居于第三位,约占人口的6%左右,但在快速增长。未来十年内有可能突破10%,2050年可能达到20%。

而另一方面,与伊斯兰教徒同步快速增长的,是其他族群对其的反感程度。根据法国最大民意调查公司IFOP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法国“认为伊斯兰教与法国核心价值不兼容”的人口比例一直在持续增加。2015年《查理周刊》案发生前只有28%,案件发生后飙升至33%,2017年超过40%,2018年超过45%,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大火后,这项指标在两个周内首次突破了50%,并最终在同年年末稳定在这个水平线之上。 

500

那么,这个法案会有用吗?

我们要给帅气的小马哥泼盆冷水,根本不可能有用。

首先,小马哥试图用一份法律去约束不法分子,这个思路就很清奇。

如果那些敢公然在大街上砍人脑袋的恐怖分子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那么法国现行法律就足以约束他们了。而如果他们视法律为无物,只按照自己心中的教义去行动,那么一纸新的《共和国价值观宪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次,我觉得也是更为致命的一点,我很怀疑马克龙和他的智囊团有没有想清楚过:

法律本来是国家公器,《宪章》这玩意儿更不是闹着玩的,它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统合的象征。理论上讲,法国的宪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1789年的《人权宣言》,充其量在算上第五共和国的现行宪法。

500

好的,你让法国穆斯林信仰委员会(CFCM)去自己起草并接受一个《共和国价值观宪章》,这不就等于变相默认法国国内的穆斯林群体可以接受与法国主流族群不同的法律了吗?

这个宪章今天可以在你的强令下,强调信仰的非政治化,要求该信仰族群必须向法国效忠,明天会不会反过来提点别的要求?这可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毕竟《宪章》的起草和修改权,都在CFCM的手中。

说马克龙现在的做法,是对法国立国之本、对《人权宣言》的践踏,似乎也并不为过。 

其实在我看来,小马哥近期对法国境内穆斯林群体的一系列“雷厉风行”之举,与其说是在挽救法国,倒不如说是为了挽救自己的政权。

自上个月法国极端穆斯林问题因为中学教师塞缪尔·帕蒂之死而被再度引爆以来,公众一直在要求马克龙的政府“做点啥”来力挽狂澜。而另一方面,法国右翼领袖、号称“法国女版特朗普”的勒庞的支持率在最近急速飙升,马克龙若啥也不做,下届总统大选八成是要输。

500

所以他必须拿出前所未有的硬气,来几手“狠招”。

但事实上,跟他试图涨油价却搞出了黄马甲、改革养老金却引发全国大罢工一样,马克龙此番看似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除了骗一骗他的支持者,并引发法国与中东穆斯林国家的关系紧张外,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实际效果。

实际上,在马克龙这个人身上,我们能看到如今西方大多数中左翼领导人的那种典型形象:他们年轻帅气、阳光有为、说出来的话都无比政治正确、想执行的政令在理论上也都很完美——但这样的领导人一茬换了一茬,从来都没阻止过西方在那个下行曲线中缓慢下落。 

如果一定要做比较的话,我觉得马克龙这个人,有点像咱清朝的嘉庆皇帝。

500

当年的清朝与如今的法国到了这两位接手的时候,其实已经处于了“准失控”状态,它更多的是在按照既往的惯性在既定轨道前行,跟领导人是谁,有啥政治主张已经关系不大了。

但嘉庆和马克龙一样,都是自视甚高的人,面对此情景,他们决定越发高声的在驾驶室里高声宣布一些“船长命令”,假装自己还在操控着这艘其实已经失控了的巨轮。

所以,让我们放过小马哥吧,来问一个真问题:

曾经非常成功的法国移民政策,是怎么搞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它是被人玩坏的。

02

“那个人”的伟大遗策

本号的第一篇长文《为什么说这次大选,敲响了美国衰败的丧钟》发出去后,曾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说什么的都有。

但有一个其实很有力的“反驳点”,我自己写稿时已经想到了,反驳者们却都没提。

西方历史上,曾有一位皇帝,做出过与卡拉卡拉几乎如出一辙的举动,但与卡拉卡拉拆散了罗马不同。这位皇帝依靠普发公民权,重塑了他的帝国,重整了法兰西。

现在我公布谜底,这位有卡拉卡拉之举,最终成就却不让凯撒的皇帝。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500

拿破仑·波拿巴。

 1799年,还是任职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主导修订了《拿破仑宪法》(共和八年宪法),虽然后世往往着重纪念他的《拿破仑民法典》,这份《宪法》意义其实更为重大。因为该宪法明文写明了这样的条款:

“所有居住在法国本土或殖民地的人不论肤色都是法国国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所有权利。法国本土或殖民地的任何生而自由或取得自由的人享有(1)公民权;(2)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

很显然,这种不论本土还是殖民地、宗教或肤色,一律普发公民权的政策,有着典型法国大革命留下的政治浪漫主义气息,但让人想起当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的盲动。

但就是这么一套政策,拿破仑居然将他玩转了,靠着普发公民权,拿破仑拥有了同时代欧洲其他国家帝王都无法想象充沛兵员,助他最终将大半个欧洲踩在了脚下。

那么,拿破仑“化腐朽为神奇”秘诀何在呢?在于他给普发公民权添上了一剂辅料:同化政策。 

说来讽刺,拿破仑自己其实就是法式同化政策的产物,他出生于科西嘉岛,这个地方在其出生前不久才刚刚被法国所吞并,其文化上更接近于意大利,拿破仑早前的法语中也带着严重的意大利语口音。

然而,拿破仑所生活的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为了整合各地贵族为自己效忠,搞出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贵族教化系统。各地贵族很小时就被送到巴黎上学,接受系统教育,成年后也游走于凡尔赛的宫廷当中,与国王和同僚们插科打诨。拿破仑本来也是按照这个路数培养的,他很早就被送到法国本土的军校去学习,漫长的同化熏陶,最终将他科西嘉分离主义情绪给洗掉了。

500

而天才的拿破仑,在执政后将这一套同化政策,从贵族推向了平民,最终搞出了独树一帜而又行之有效的的法式殖民主义政策。 

03

英法“罗马梦”的不同演绎

考察拿破仑改造后的法国19世纪殖民政策,你会发现它与英国当时在殖民地玩的那一套是完完全全两种不同的东西。

英国执行的其实是一种相当粗放的管理,他们倾向于在殖民地保留当地的制度,让当地人来对殖民地进行管理,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等等通通不做改变,(当然这些原住民也别想要大英帝国的公民权)。

500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英帝国内部出现许多自治领、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

而法国人则与英国人不同,他们对殖民地管的特别细:

法国人每殖民一个地方,总会摧毁当地的原有政治系统,而后对殖民地进行直接管理,同时施以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同化,使得殖民地的人民认同法国的语言、文化甚至宗教,进而让原住民们对法国的统治产生认同,等到这种认同达成后,原住民无论肤色,都可以被授予公民权。

500

实际上,拿破仑留下的这个思路,在19世纪中叶由其侄子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完善之后,形成了一套蔚为大观的同化政策:

在政治上,与“大英帝国”的统治形式的芜杂不同,法式殖民政治秩序呈现出完美的金字塔式结构,法国总统(皇帝)位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在总统之下的则是殖民地的总督们,再往下则是各地的地方官员们,这些地方官员以法国人为主,辅之以一些当地的土著官员。法国人便是以这样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对本土和殖民地统一执行直接统治。

而在文化上,法国的文化推广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不仅殖民地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学习法语,法国还在殖民地开办面向成年原住民的夜校,要求这些成年人必须进校学习,以便让这些人对法国文化及其背后的制度有最基础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像“酋长子弟学校”、“威廉·庞帝师范学校”等学校,则是专门针对殖民地上层人物的,法国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一批懂得法语、对法国有好感的殖民地本地精英。

可以说,在整个19世纪当中,法式殖民同化与英式殖民羁縻,可谓“大路朝天各走半天”,虽然同样都有制霸世界的野心,但他们的具体思路是不同:

英国人想的是模仿罗马当年的Pax Romana(罗马治下的和平)搞他们的Pax Britannia(不列颠尼亚治下的和平),对各殖民地以最低成本暂行羁縻,缓步吸纳。

而法国人的思路,则是拿破仑式的大开大合,以向所有加入者普发公民权为代价,每拿下一块殖民地,法国就要同化那里的文化、整合那里的资源、吸纳那里的人民,让其彻底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英法这两种殖民主义,其实都是基于罗马当年建立世界帝国思路的不同阐发。

它们宛如是罗马鹰旗的一体两面,在十九世纪这个欧洲殖民主义的风口上翻飞、激斗。这两个国家,其实都想在全球格局下重演罗马的辉煌。

只是很不幸,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新罗马帝国”崛起,它叫醒了英国的“罗马梦”,却让法国的“罗马梦”扭曲、变形为了一个梦魇。

这个国家,当然就是美国。

04

文化相对主义,看上去很美

要搞清美国是怎么“坑”了法国的,这里我必须提一位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的名字:鲁思·本尼迪克特。

 500

很多中国人对这位女学者的认知,是知道她写过一本剖析日本文化的《菊与刀》(其实这书属于典型的“二手学术”,本尼迪特克写该书的时候既没去日本、也不懂日语)。

本尼迪克特真正立得住的一本书,其实是她早前写的《文化模式》。

这本书,从观点上看,几乎就是怼到法国殖民同化政策脸上去的。

因为本尼迪克特在书中,针对法国19世纪殖民模式赖以成立“法兰西文化优越论”,针锋相对的提出了“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功能主义”的观点,本尼迪克特认为,任何文化都是对人类生活模式的一种协调,只要有效,就是合理的。因此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

简单地说,就是本尼迪克特和她的同道们不认同欧洲殖民者带去的文化要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土著更高端,强行要求当地人学习“先进文化”,在他们看来是不对的。

当然,在本尼迪克特那里,这样的观点原本也只是一种“学理讨论”,但问题在于本尼迪克特和她的同道们的徒子徒孙后来完全占领了美国学术界的制高点。这些人提出的“文化相对主义”就开始对法国引以为豪的文化同化政策指手画脚了。

其实,阴谋论一点说,美国二战后对法国文化政策的强行干预,并非单纯的“学术争论”。美国在二战后接手世界霸权以后,对于英法这两个殖民主义“老大哥”其实心怀忌惮。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本有望染指世界霸权的美国,被这两个国家凭借其残存的殖民帝国实力强行挤出了战后世界的分蛋糕体系,二战之后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再重新发生一遍了。

所以美国必须想办法,在维持与英法盟友关系同时,毫不留情的肢解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这就是冷战时代被美苏抗衡主旋律所掩盖的那个同样重要副主旋律。 

英国好说,毕竟美国人跟他们同文同种、当初自己就是从他家独立出来的,一战之后威尔逊总统提出的“民族自决”理论,其实已经瞄准了“大英帝国”的命门,英帝国对各殖民地羁縻政策无法换取各地对英国的民族认同,“民族自决”的大旗一立,“Pax Britannia”顿时土崩瓦解。

但法国就比较难办了,拿破仑这位战略大师留下的遗策不是白玩的。法国的文化同化政策已经搞了两百多年,很多殖民地人民觉得他们就是说法语、唱法国国歌、有法国公民权的法国人(直到今天一些西非国家的黑兄弟依然做此想),你贸然让他们民族独立,他们独立到哪儿去?

上兵伐谋,美国必须先击溃法国人的文化优越感,逼迫他们放弃执行两百年的文化同化政策,才能真正瓦解“法兰西殖民帝国”。

于是文化相对主义就被从学术殿堂里被请出山了。 

05

法国还有救吗?

一场文化上的激战,就在上世纪60年代展开了。高举文化相对主义大旗美欧学者,对法国文化自我优越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驳。而引导法国进行顽强抵抗的,就是那位著名的戴高乐总统。

 500

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你也许压根看不懂戴高乐任内在做什么,这位总统自1959年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之后,就坚持在一切公开场合只用法语进行演讲。他一再声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兰西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满世界组织各种“泛法语联盟”,甚至跑到加拿大说法语的魁北克省去振臂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

表面上看,戴高乐此时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沙文主义者。但事实上,戴高乐的这些做法,是对“亲密战友”美国钝刀子割肉的一种反制。在他的任期内,法国在其原殖民地的文化教育体系已经在美国干预下分崩离析,不复往日了。戴高乐所能守住的,也仅仅只是法国国内的国民教育体系。确保法国境内有投票权的公民,都接受了严格的法国文化同化。

1969年,在辞职前夕,戴高乐曾最后到访巴黎一所中学,握着中学教师的手说“请一定要教给孩子们最纯正的法语。

也许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听懂戴高乐的担忧,他在担心法国的民族同化政策在国内也遭遇崩解。

他的担心是对的。

 500

1970年,戴高乐去世。

几乎就在他去世的同一时期,文化多元主义的思潮开始在法国国内席卷,法国义务教育中那原本严苛的法语和法国文化考察被放松了,外来移民入籍法国的门槛被降低了,法国曾经十分强调的“文化同化”被大大削弱。

而这种削弱,又恰恰赶上了最难被同化的中东穆斯林移民潮。

这造成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法国足球场上在开赛前不会唱《马赛曲》的球星越拉越多,1998年世界杯夺冠的时候是三人,2018年再次夺冠的时候接近一半。

法国队威猛如前,但马赛曲的声音越来越小。 

500

同化能力缺失,导致国家因外来移民而分崩离析。这就是法国眼下遭遇问题的根源所在。很多人在分析该问题时,喜欢将原因归结于穆斯林移民群体生育率太高,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殊不知,这事儿如果放在当年的法国,本来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法国的主体民族生育率,自19世纪中后期起就不行了,从那时起法国就一直在接受大量的外来移民,并同化他们。这些人中有比利时人、瑞士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当然也包括中东穆斯林。为什么之前一百多年,大量的外来移民从来没有成为问题呢?

放弃民族同化,执行所谓的“文化多元”,这样的口号看起来很理想主义。但实则是美国当年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逼迫法国等欧洲盟友吞下的“三尸脑神丹”。

如今该到了药效发作的时候了。

从马克龙逼着其国内穆斯林签署《共和国价值观宪章》,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即便是中左翼,也认识到了当年被“忽悠”搞得这个政策不好吃。

但积重难返,马克龙这样的小修小补怕是很难成事。

2022年,法国将迎来新一轮大选,右翼的勒庞眼下已经旗帜鲜明的打出了重拾文化同化的旗号,估计若她真的上台,会立刻执行诸多相当严厉的文化同化措施,来个“让法兰西重新伟大”。

500

但在美国都搞不成的事情,法国能行吗?

法国人醒了,

法国人急了,

但也许为时已晚。

来源: 海边的西塞罗

500

延伸阅读

马克龙对法国穆斯林下"最后通牒":15天内接受“共和国价值”,否则……

法国严打伊斯兰恐怖主义,埃尔多安大怒说了一句话!法国召回大使

新疆大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在上演!

法国人的报复来了!大规模抓人、驱逐激进分子,取缔穆斯林组织……

被迫假离婚13年后,这对维汉族际婚姻的夫妻终于复婚了!

我是维吾尔族,我的媳妇儿是汉族

我是汉族,我的媳妇儿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干部给女儿的一封信:享受天下美食,嫁给想要的爱情

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aodaojun186@163.com;

联系微信:xiyuduhu2020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