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阿姨送感恩糖果反遭举报,是伟光正还是小人心?

500

长辈在感恩节准备了一大盒巧克力招待乖孩子们,可其中一位“乖孩子”伸出了质疑的手指,对准了长辈的脑门心。

四百年前的初冬,有一艘船载着102位受到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长途跋涉来到了一片新大陆。

大陆上的原住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冬天,他们定居了下来,并记住了受到原住民雪中送炭的这个日子,他们称这一天为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而这群被感谢的“原住民”被称为“印第安人”

事情发生在1620年,当时总人数超千万的印第安人,到了19世纪末期被屠杀到只剩下20多万。

500

时针拨到四百年后,有一群年轻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学院为他们安排了一位长辈照顾起居生活。长辈在这一天准备了一大盒巧克力招待她眼中的乖孩子们,可其中一位“乖孩子”伸出了质疑的手指,对准了长辈的脑门心。

500

500

这无疑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新闻”

有人说阿姨崇洋媚外,不懂历史;有人说阿姨一片好心,反遭指摘;

有人说学生学识渊博,旗帜鲜明;有人说学生上纲上线,恩将仇报。

但这些形容词,都是带有预设立场下的“观点”,倘若将动机和定语悉数剥除,最后剩下来的事实经过,却和四百年前的感恩节历史竟如出一辙。

我们不得不感叹,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往复,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终于成功传承了一次别人的节日,而不是又被韩国人抢了先。

事件的起因经过并不复杂,也很快就了结平息,但却引发了互联网上一连串无穷无尽的争吵,其中也不乏值得我们思考乃至探讨的话题——

1、中国人该不该过感恩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给“感恩节”明确一个定义,而很多人没走到这一步就急忙掏出了键盘。

我的回答是,中国人该不该过感恩节?取决于你怎么看待“感恩节”

感恩节的来历已经在文首简单概括,不作过多阐述,它的本意是那102位清教徒感谢印第安人的救助与收留,最终一直传承到了四百年后的今天,旨在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是北美的传统节日。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将其定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正式将11月第四个星期4定为“感恩节”。

那么问题来了——感恩节的核心应该是“纪念102位清教徒被印第安人收留”,还是“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呢?

500

如果你的选择是前者,你很可能对历史一无所知,因为仅仅在55年后就爆发了战争,感恩方将被感恩方几乎屠杀殆尽,整个部落的幸存者沦为奴隶,首领的脑袋被砍了下来运到了普利茅斯——当年那艘船上岸的地方。

好吧,如果你是那102位清教徒的后代,那也能说得通。

如果你的选择是后者,你只是想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这当然不会也不应侵犯任何人的利益,你甚至可以天天都这么做,而所谓“感恩节”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名号,用以指代——“在这一天,我想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

仅此而已。

500

(青岛酒店感恩抗疫英雄)

所以,你是怎么看待“感恩节”的?

2、这位阿姨的做法是对是错?

判断对错,先论迹再论心。

论迹,宿管阿姨在感恩节这一天,在群内公告称给学生们准备了一大盒费列罗巧克力。

礼物赠予不构成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层面无可指摘;道德层面上,巧克力不是寿衣冥币,也不存在任何的寻衅滋事;意识形态层面,宿管阿姨没有对那102个清教徒作任何宣传和纪念行为,也没有传播任何宗教相关讯息,除了那挂在感恩节前的“西方”两个字,但更强调的是“借此节日”

500

无错。

论心,庆祝节日不是宿管阿姨的份内工作,这是她个人意愿、个人出资为学生们准备的小礼物。这样的一盒巧克力价值257元,是她一个月工资的几分之一。

500

在争议爆发后,学院学生在QQ空间为阿姨声援,评语包括“最认真,最体贴学生,工作最细致入微,最有服务精神的阿姨,永远抱着最务实的态度真真切切的解决学生问题。”

无错。

3、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对是错?

仍旧先论迹再论心。

论迹,他对无错的阿姨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并以向学院领导反映相“威胁”。

法律层面上没有造成实质侵害,但道德层面上却值得斟酌。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为我们不仅要敬爱照顾自己的长辈孩童,也要敬爱照顾他人的长辈儿童。

而这位同学的言论何其的高高在上,威胁举报对长辈没有起码的尊重,并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舆论影响。

500

论心,到底是什么促使他反对阿姨的“感恩糖果”?

是骨子里的“根正苗红”让他见不得“洋节”?是对宿管阿姨这一“官方代表”的反抗?是热衷于向有关部门举报?是不喜欢费列罗这个牌子?还是因为糖果是限量的,担心7:50分太早了起不来床去抢?

如果是他对“洋节”的抵触,扪心自问,他是否真就对待西方节日一视同仁,坚决高举鲜明的反对旗帜呢?

五一劳动节起源于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大会,他是否拒绝了放假?

父亲节、母亲节起源于北美和英国,他是否痛斥了自己的父母?

情人节起源于罗马基督教,他是否与女友(如果有的话)鸾凤分飞?

退一万步说他都做到了,可在他表达了反对意见的这一刻,是用了美国公司开发的手机系统,通过澳洲政府专利的wifi技术,把他的意见发送到了由蒂姆·伯纳斯·李教授开发的互联网上。

500

如果是他对宿管阿姨这一“官方代表”的反抗,那他首先缺乏基本的情商与人情关怀,一个人人爱戴却没有编制与正式合同的宿管阿姨被他定义为高贵的“官方代表”,就是上纲上线的第一步。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将别人的一番好意敲上“宣传洋节”的标签,再挂上“官方代表”的身份,他的内心是如何的阴暗?

他当真,打心底里觉得宿管阿姨在以官方代表身份庆祝洋节吗?

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个在生活中毫无话语权的人,内心阴暗到见不得一点光明,绞尽脑汁寻到了一点把柄,便急不可耐地想要将其批判,打倒,让其堕入与自己一同的黑暗。

4、这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在事件发酵后的凌晨,该院校的官博就作出了声明:

500

刨去对双方的和稀泥不看,最后给出的官方态度是“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有趣的是,该官博自己就发布过多篇的圣诞节相关博文,也曾报道过巴基斯坦留学生庆祝伊斯兰教开斋节的新闻。

500

500

学校的公信力算是一落千丈无疑。

而哈工大的学生,尚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学子们,那些像宿管阿姨一样的基层人们知道这件事会怎么想?

他们是否会认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不做就不会错的事情,然后对于此类的“表达善意”敬而远之,继而成为人人冷漠的一份子?

答案是肯定的,你所看到的每一个不敢扶老人的过路人,每一个办事僵化、自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机关单位,都是这种丑恶心态的最终演变结果。

他们或许都曾经是会借洋节名义给学生送巧克力的暖心阿姨,最终变成了连晚归都要谩骂半晌拒不开门的恶毒老妪。

500

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都希望每颗善心都能被同样的善心相待,可这样的全网争议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而这样嘈杂的风波背后,其实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阿姨给孩子们买了一盒糖果,可是有一个孩子不高兴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