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一天,中国等了整整30年

【文/科工力量 陈辰】

经过八年“长跑”,亚洲史上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终于尘埃落定。11月15日,在越南举行的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贸部长以视频会议的形式,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根据2018年的数据,RCEP的15个成员国涵盖全球近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毫无疑问,随着各项贸易协定推进,RCEP将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贸合作注入一针“强心剂”。

对于RCEP的签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这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够开创东亚乃至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为了这一天,中国实际已经等了三十年。

500

会议视频截图

缘起

1990年8月,美国总统老布什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随后全球的美军大规模向中东方向调集。而伴随着华约解体和美军战略转向中东,中国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建交、复交及加强关系,同时东南亚各国也试图在混乱中寻求新的合作框架。

当时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比如1990年12月10日,时任总理李鹏访问马来西亚。在晚宴上,双方首次提出建立东亚贸易经济体的设想。同期,在中韩建交后,构建中日韩自贸区的谈论也频繁见诸报端。整体上,东亚地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联系。

但这显然不是美国愿意看到的景象。1992年大选,克林顿出人意料的击败刚打赢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并在上台不久后就公布了新战略:美国对外政策向亚太倾斜。而为了掐断东亚各国自建小团体的苗头,克林顿立即改组并主导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

此后,随着西方资本大规模涌入,以及美国强力的政治打压,东亚贸易经济体的计划逐渐走入“死胡同”。另外,一连串的台海危机更是令区域合作蒙上了阴影。可到了1997年,由于缺乏“统一战线”,东亚各国绝大多数被一场金融风暴打得遍体鳞伤。

这场危机让各国认识到了“报团取暖”的重要性。于是,东盟与中日韩的领导人很快实现首次会晤,并推动了在东盟框架内的中日韩三国协商机制,即东盟10+3会谈。而在这时,原来维系环太平洋国家关系的APEC已经显得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

紧接着,中日韩合作的进程也终于有所突破。1999年11月,朱镕基总理与小渊惠三、金大中在菲律宾出席了一场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早餐会,随后启动三方在10+3框架内的合作。金大中事后回忆,“三个国家的元首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还是第一次”。

契机

由于美国的政治形势变化,东亚各国的合作良机再次出现。2000年大选,小布什依靠在佛罗里达当州长的弟弟,向对手发出“绝地反击”,为家族再次夺回了美国政府权力。然而,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军又从全球汇聚于中东,然后陷入阿富汗等战争。

同年底,朱镕基总理在文莱提出将10+3定位为东亚国家合作的主渠道。这一提议被广泛认可后,获得了快速的推进:各国专家学者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提议以10+3为基础,通过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中国更牵头启动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

与此同时,中日韩的贸易合作谈判也取得进一步突破。2002年11月,在柬埔寨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开展三国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被确定下来,并承诺七年之内完成机制的构建和规划。这是构建中日韩自贸区正式迈出的第一步,并渐入佳境。

当时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民间交流,东亚地区都呈现大好态势。其中,加入WTO的中国蓄势待发,将广阔的市场大门向邻国敞开;悉尼奥运会上,朝韩两国代表团举着印有半岛剪影的“统一旗”携手入场;而日韩联手举办世界杯,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头条。

500

悉尼奥运会,朝韩两国手举“统一旗”入场。

但是,随着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偃旗息鼓,东亚的蜜月期随即宣告终结。其实早在小布什入主白宫时,就提出了中国是美国“战略竞争者”策略。同期,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都指出:美国需要巩固与日本的伙伴关系,以牵制中国的崛起。

而美国对日本的拉拢也十分奏效。2004年,小泉纯一郎政府“翻脸”:在发布新版《国家防御大纲》时明确指出,中国是日本的安全威胁之一。这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针对某个国家使用这样的措辞。而作为“嘉许”,次年小布什亚洲行第一站便是日本。

搅局

在美国插手阻挠下,中日韩的合作自然阻力重重,光是可行性研究就历时八年,直到2011年底才对外发布。同时,一定程度受美国加强渗透影响,日本首相也开始“走马观花”,2006至2012年间换了七任首相。这至今仍然是日本广为流传的奇闻异事。

2006年安倍晋三当首相,同年访华,次年下台;2007年福田康夫当首相,同年访华,次年下台;2008年麻生太郎当首相,次年访华,同年下台;2010年鸠山由纪夫计划访华,还没成行就被扳倒下台;接着菅直人上台,还没来得及访华就又下台了。

直到2012年9月,重新上台的安倍晋三似乎悟透了什么,开始“改头换面”。恰好在9月,钓鱼岛事件爆发,中日关系降到冰点。随后安倍又两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韩关系再度降低。可即便不访华不谈贸易合作,安倍仍然开启了一路连任的巅峰历史。

在那些被淘汰的首相中,鸠山由纪夫值得一提。他极力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及日本要“去美国化”。另外,他还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为日军侵华、侵韩历史,而道歉甚至下跪祷告的首相。只可惜,这位首相上台不久后,就被曝出政治献金丑闻拉下台。

而通过日本这颗棋子搅局中日韩合作同时,美国政府在国际经济组织上也展开了攻势。2008年,奥巴马上台后制定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谋划主导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弥补APEC失败的“遗愿”。于是,美国政府高调宣布加入TPP。

TPP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年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即TPP的前身。而在美国加入并主导改革后,TPP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包括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踊跃加入谈判。

交锋

2009年11月,奥巴马访日时在东京发表演讲称,“自己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这背后的寓意不言自明。果不其然,次年中日韩举行自贸区联合研究首轮会议时,便发生中日撞船事件,随后美国第一时间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日本首相菅直人自然懂得“知恩图报”。他不顾本国农民反对执意要加入TPP,并表示“日本决心更积极地向世界开放”。2010年底,在APEC峰会上,包括美国、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在内的与会九国宣布,将于下届APEC峰会完成并宣布TPP纲要。

500

TPP协议与RCEP协定涉及的国家

在中日、韩日双边政治关系都紧张的情况下,中韩关系迅速升温。当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国。而李明博现身北京奥运开幕式,也被韩国赋予了高度的政治寓意。同年底,中韩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到了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超2000亿美元,是建交初期50多倍。于是中韩趁热打铁,正式启动自贸区洽谈,并于三年后完成全部谈判。协定签署后产生了一定划时代意义,不仅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也给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树立了一个框架。

同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再次出现曙光。经过十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2010年后,东南亚经济已经显现颓势,暴露出较为严重的泡沫。比如以泰铢为首的东南亚货币负面消息不断,而焦虑的投资者试图转移资本,到房地产、股市等周期短且回报高的行业。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经济危机,东南亚各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深入合作,通过经济联合、汇率政策一体化等措施,来加强抗风险能力。2011年2月,在缅甸举行的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东盟制定了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草案。

摇摆

RCEP草案已经具备,但东南亚各国经济向来都是靠外来资本投入,然后以出口形式拉动经济增长。如果RCEP只局限于东盟内部,将会出现各国比拼商品价格,导致脆弱的经济基础在内卷下摧毁殆尽。因此,最困扰东盟的是,市场、资本和技术从哪获得。

在东盟最初的设想中,是将生产出来的廉价商品销往美国,同时资本和技术也从美国获得。但当时美国仍未完全从次贷危机中脱身,欧洲也在债务危机难以自保。可即便如此,东盟原本也不想选中国。因为他们害怕接近中国,会引来美国的制裁或邻国报复。

但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而言,东盟想建成像欧洲一体化的组织,没有中国参与根本无法实现。十个国家经历好一阵扯皮后,终于定心。2011年11月,在印尼第十九届东盟峰会上,东盟提出通过建立RCEP概念,与受邀的中日韩形成10+3的贸易合作。

500

后来,日本提出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加入进来,成为10+6构想的雏形。2012年8月,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原则上同意组建RCEP。东盟秘书长素林形容,这项决议是“一项重大成就”。

在10+6的构想中,RCEP成员国人口几乎占世界一半,GDP达全球总量三分之一,出生自带“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光环。但16国没料到的是,RCEP谈判最终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各种级别的数次讨论看似激烈,可推进却十分缓慢。

这背后必然涉及东亚各国的国情与诉求不同,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在于摆在眼前的诱惑:TPP从人口上看没那么声势浩大,却占世界GDP的40%、全球36%的国际贸易总量,以及近四分之一的出口。这对夹在RCEP和TPP之间的国家而言,难以抗拒。

退群

奥巴马实现连任后,RCEP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用APEC及盟国往RCEP里面“掺沙子”,用TPP多次试图挖墙脚;奥巴马对每次东盟峰会甚至都要争取亲自坐镇。另外,从钓鱼岛到南海,一系列的冲突让东亚各国关系跌至十余年来的低点。

而与此同时,谈判进展并不顺利的TPP开始落定。2015年,在历经七年谈判、多次延期后,12国共同签署了TPP协定。奥巴马称,这将让美国而不是中国引领21世纪的全球贸易。美国国防部长随即拍马屁,“这就像下水另一艘核动力航母一样有价值。”

2016年11月10日,经过数年漫长拉锯,日本最终宣布通过TPP协议。这标志一个“环中国自贸区”走到了最终定调的阶段。但戏剧性的是,就在日本通过协议24小时前,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而在他入主白宫的第三天,就宣布美国退出TPP。

500

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签发总统令退出TPP

早在竞选期间,为获得铁锈州的支持,特朗普就数次宣称TPP将扩大逆差、减少就业、让美国市场“暴露于汇率操纵国面前”。后来他更咆哮:一个糟糕的(TPP)协议比什么都没有还要糟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贸易协议之一。

对于退出TPP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称,这是特朗普对奥巴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羞辱他的报复。而除了TPP,还有伊朗核协议、医保改革案等等奥巴马政治遗产,统统都被特朗普清除得干干净净。此外,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多次对奥巴马嘲弄及挖苦。

就在美国退出TPP一个月后,RCEP第17轮谈判首次放在日本举行。这时日本俨然露出一副主人姿态,不仅力争让RCEP达到与TPP同样高的水准,还不忘时刻提防中国掌握谈判主导权。同时,日本还在积极奔走各方斡旋,主导将TPP演化为CPTPP。

落定

CPTPP的全称是“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但美国缺席,又哪来的“全面且先进”呢?在美国的贸易大棒下,CPTPP也没有激起什么浪花。毕竟大统领一挥手,泰国13亿美元商品的贸易优惠就不复存在,越南更是被他痛批为“最恶劣的贸易施虐者”。

于是,亚洲经济体需要联合起来的共识,变得愈发清晰且紧迫。自2017年起,随着美国方面施加的压力骤减,不仅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迅速回暖,RCEP的推进也是一年一个大台阶。此时,美国遏制东亚的力量就只能继续选择搅屎艺能:搞出一个印太战略。

显然,美国的目的是让印度牵头去搞乱亚洲。而印度不负所望,通过一顿扯皮让RCEP最终的谈判没能在2018年按计划结束。但进入2019年,印度终于狠下心来声称退出谈判。这或许让东盟与中国乐开了花,因为印度曾在“上合”和“金砖”就时不时搅局。

虽然退出了TPP,但美国没有放任东亚局势。比如在去年底的东盟峰会上,接替了博尔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就大肆挑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另外,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克拉奇及负责日韩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马克·纳珀,更集中对日韩施压。

500

2019年11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东盟峰会

在多种压力之下,日本意图拉拢印度来牵制中国,并表示没有印度参与RCEP谈判,自己饿死也不会加入。这一度让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但是,由于害怕工农业受到冲击,许多印度人强烈反对加入RCEP。因此,莫迪在去年底竟然宣布彻底退出RCEP谈判。

这时,日本已经没有了继续拖延的借口,想想自身的处境也只能对RCEP喊真香。2019年11月4日,经国数年的漫长拉锯,关于20个章节的文本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15个国家都已完成。而一年之后的11月15日,RCEP终于正式签订。

快车

从规模上看,RCEP的15个成员国人口达到22亿,2018年GDP为29万亿美元,超过北美自贸区和欧盟。此外,RCEP是全球第四次产业链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其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占全球38.3%,在2017年超过北美自贸区成为全球第二大净流入区。

RCEP是第一个由亚洲国家制定规则、组建超大型大自贸区它的其历史意义,可能要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真正显现。但很多人在担心,拜登上台否会重新加入并主导TPP,同时并借机瓦解RCEP。这或许可以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找到找答案。

首先,中国连续10年保持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其次,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国,而日本是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另外,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而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再者,在大洋洲,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国。此外,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最大出口市场。由此可见,中国均是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和新西兰体的最大贸易伙伴。

500500

东亚各国早已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美国要想截客没那么容易,而且TPP在美国本身争议就很大,甚至连民主党内部意见都没有统一。因此,即使拜登届时重启TPP,能否达成共识还是一个问题。而至于哪辆车能坐得更舒服安稳?亚洲各国已经做出了选择。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是,对于中国及东盟等发展中国家而言,RCEP的舒适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而TPP的标准更高,对于发达国家的舒适度更高,但并不适合许多东盟国家。在这样的制度差别优势下,中国也已与东盟塑成了更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复兴

从东盟提出RCEP到最后签署协议,前后经了八年时间。而如果从首次提出的东亚贸易经济体算起,已有足足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东亚各国经历了无数波折,特别是TPP与RCEP较劲的那几年,美国利用各种手段阻扰RCEP协定及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

在那段时期,每到中日韩自贸区及RCEP谈判关键时刻,总会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件,比如推动协议的日本首相突然下台,日韩高官突然离奇死亡,中国香港某些人士突然登陆钓鱼岛等等。直到2017年后RCEP,谈判才整体比较顺,进而最终在今年一锤定音。

对中国而言,在近三十年的进程中,四任总理的一棒棒传递接力,熬过了五名美国总统。在一次次西方霸权更迭的夹缝中,在一次次暴风骤雨的打击中,中国一步步的向前推进,最终赶在美国政府权力交接窗口期的那一瞬间,完成了几代人共同编制的宏伟蓝图。

而随着RCEP的签订,美国政府原来的众多经济制裁和打压瞬都显得毫无意义,其铁杆盟友甚至也积极地加入了RCEP。事实胜于雄辩,自由贸易、合作共赢才是历史的正确方向。而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将在未来收获更多硕果。

如果翻开更久远的历史,中国乃至东亚曾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并孕育了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但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外部势力侵扰和内部纷争,东亚始终没能摆脱相互角力、对峙甚至撕杀的局面。RCEP的签订是个不错的开始,这一步的意义无比重大。

最近几百年来,世界的发展中心才转移到欧洲的意大利,然后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最后转移到美洲的美国。但未来,全世界发展中心必将回归到亚洲,回归到中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亚洲人民重新主导自己命运的神圣时刻。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