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权力交接,金匮之盟还是烛影斧声?

500

宋太祖死后,宋太宗继位,但当时宋太祖有两个儿子,长子德昭已经24岁,次子德芳也已经18岁了,自己的儿子没有继位,却让弟弟继位了,所以后来留下了许多传说,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宋朝官方的说法是金匮之盟,宋太祖在生前指定一旦他出意外,就由当时的晋王赵光义继位,这是吸取了之前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按照宋朝官方的说法,这是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说的,要求宋太祖这么做,因为她认为,宋朝之所以得天下,就是因为之前的后周孤儿寡母。而要避免宋朝遭到同样的下场,就要立长君。

这个说法不仅见诸宋朝的官方记录,而且还有一个证人,这就是在太祖和太宗时期都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赵普。赵普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比较亲信的谋士,参与了陈桥兵变,以及之后逐步平定全国的战争,无论公私,都和宋太祖、宋太宗非常熟悉,交情很深。所以赵普说,杜太后说这个话的时候,他就在现场,可以作证。

但赵普这个说法是否可信,后来也不断有人质疑。因为赵普这个人的投机性比较强,在宋太祖时期,因为太祖为人比较宽厚,所以赵普也经常直接给太祖提意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到太宗时期,他知道太宗为人没有太祖那么宽厚,所以经常曲意逢迎,迎合太宗。所以,后来就有人认为,赵普这么说也可能是配合太宗,欺骗天下人。

500

宋朝的官方记录中,对太祖和太宗交接班问题,留下了不少资料,但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几个关键的人物身上。其中一个是宋皇后,宋皇后是宋太祖登基之后续弦的皇后,太祖驾崩时,她还很年轻,只有25岁,比太祖的长子德昭只大一岁,比德芳也只大了8岁,年龄相差并不算太多。赵光义年龄就比宋皇后大得多了。

在太祖突然暴崩之后,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顺序,既然太祖生前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那么就应该按照惯例,让嫡长子继位,也就是让已经24岁的德昭继位。但德昭只比宋皇后小一岁,所以宋皇后可能是觉得,如果德昭继位,她就无法干预朝政,所以她让太监王继恩出宫,不是去找德昭来继位,而是找德芳。说明她这时候也有私心。

这时候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王继恩。王继恩是伺候太祖时间比较长的太监,但很早就被太宗收买了,实际上相当于太宗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在太祖驾崩之后,宋皇后如果让他出去找德昭,他也许未必敢做手脚,但宋皇后让他去找年龄相对比较小的德芳,他出了宫之后,干脆自作主张,既不找德昭,也不找德芳,而是直接去找来了晋王。

500

正因为宋皇后选择的第一继承人是德芳,却被偷天换日,变成了赵光义,所以在宋朝中后期就开始出现了八贤王的说法,这个八贤王就不是太祖的长子德昭,而是德芳。因为按照当时民间朴素的认识,这个皇帝本该德芳去当,却被太宗偷走了。加上北宋总是给人对外比较软弱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太宗一系的子孙,所以八贤王这个说法,就是表达对太宗一系统治之下的北宋的不满。

德芳被称为八贤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虽然北宋都是太宗一系的子孙在当皇帝,太祖一系子孙一直在被压制,但到了南宋,除了高宗之外,都是太祖一系。因为高宗唯一的儿子早夭,所以只能从宗室中找人继位。而当时太宗一系都被金国掳走了,剩下的只有太祖一系子孙,所以最后选出来的是孝宗,而孝宗是德芳一系的子孙。

太祖一系能够重新得到皇位,除了高宗无后这个偶然因素之外,后来的官方记载中还留下了一些其它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钦天监负责人在太祖下葬的时候,曾经很感慨的对身边的人说过,太祖有大功于天下,后人却没有继位,将来太祖子孙是要拿回去的。虽然《宋史》中有这个说法,但也未必可靠,很有可能是南宋时人脑补的。

500

此外,金军南下时,民间传言说,当时的金太宗长相很像宋太祖,是太祖来夺回自己的天下来了,只有立太祖子孙为皇帝,才能转危为安,所以立了太祖子孙。高宗禅位给孝宗之后,后面的南宋皇帝就都出自太祖一系,虽然传说不一定有道理,但南宋确实之后就逐步稳定下来了,又在江南半壁江山偏安一隅,延续了一百多年。

这些说法虽然未必靠谱,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不少老百姓对太祖一系后来的命运是比较同情的。也是因此,在北宋中后期,民间就开始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并且逐步出现了烛影斧声的说法。但烛影斧声并没有比较官方的记载,只是民间传言,被记录在私人笔记中,才流传下来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

太宗继位之后,一开始将太祖的两个儿子和他自己的儿子都称为皇子,也就意味着承认他们都有继位的机会。但德芳年轻的时候早夭,德昭在太宗北伐失败之后,因为劝太宗赏赐平河东之功,被太宗训斥,受到惊吓,自杀而死。到太宗考虑立太子的时候,还装模作样的问过赵普的意见,赵普马上迎合说,太祖已经做错了,你就不要再犯错误了。最后立了太宗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真宗为太子。

至于宋皇后本人,反正她本人也没有儿子,家族也没有太大的势力,威胁不到皇权,对太宗不构成什么威胁,所以她反而并没有受到什么压力,最后正常去世了。但目睹太宗逼死德芳,流放廷美,逼疯太宗自己的大儿子楚王,宋皇后在后宫估计过得也是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只能苟延残喘,混吃等死而已。这也算是对她在关键时刻自作聪明的报应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