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广州车展,实际逛下来,感觉电动车的窗口期并不如想象乐观(文末有福利)

【本文原标题为“【2020广州车展】电动即未来,但是它能顺产吗?”,风闻社区置顶后进行了修改】

这次2020广州车展,我带着三个问题来到了展馆的现场——

1.在汽车转型为电车成为全球共识的时候,电车作为一个产品,它的卖点只有“未来”吗?

2.乘用车作为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没有品牌可以躺赢。那么电车间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3.电车的发展其实和公共政策息息相关,体系的建设是否可以保障未来的降临?

电动即是未来,这个观点已经成为了全球主流车企的共识。走遍展馆的展台,各个知名或不知名的车企,如果没有掏出来一部电动或者混动车辆,哪怕只是模型车,你总是会觉得那里少了点什么。

尤其是电动车总成的特点,让布局和设计拥有更大的自由度,电动车们的科幻的造型,也往往让它们成为舞台最靓的仔。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在逛车展的过程中,同知乎的专业大佬交流之后,达成了一些共识——

现在的电动车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有很多可以发力的赛道。

但是在三电逐步同质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差异化,并将之打造成为具备竞争力的核心卖点?

毕竟在目前的电车领域,新能源车企中哪怕是特斯拉,也没有达成品牌信仰加持的成就。

这个新陈代谢的阶段,是国产车企定点爆破的良机,能不能成为未来的弄潮儿,关键点就是各位新能源车企如何找准方向,推进自己的良性循环的体系了。

但是在车展中实际逛下来,你会发现这个窗口期并不如想象的乐观。传统车企在制造、管理和品控方面,依然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在国产新能源势力的展台,确实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亮点,但是它们并没有护城河,整体的车辆品质,比起只是“玩玩”的传统车企,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而它们普遍扎堆突破的OTA和AutoDrive,则面临着两个尴尬的境况——

OTA存在苹果iOS“负升级”的优秀传统,即硬件的迭代是肯定跟不上软件的;

而L3级别以上的AutoDrive则存在可预见的伦理问题。

在新能源这条赛道,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家都是在起跑线上的,对未来都有迷茫。可是一旦这个迷茫被市场的认可拨开迷雾,积累将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对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是极大的挑战。

所以,不得不说国家和特斯拉对赌的“零部件全国产化”,是在高铁成功的经验上更进一步,国家已经在有意识的构建制造体系。

但是规则和基建的体系,各国也是在逐步摸索的阶段,它们则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的基石。

各个国家谁都想领先成为标准的基石,但谁都不敢第一个吃螃蟹。因为一旦试错失败,这上万亿美刀,可就都成了烧给别人的经验了。

这种纠结的状态,是各个车企和国家都面临的体系困境。

Cyberpunk 2077,on loading……


最后送上车模小姐姐的福利~~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