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教中国化,有个指标很重要:你的宗教经不经得起玩笑?

2020年10月,全真道士梁兴扬发布微博,宣布停更微博、退出道籍。

500

原因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查,在此不做细谈。

道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各个神话小说、戏曲故事、武侠演义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它可以被赞美、被调侃、被戏谑、被讽刺。道家经典《道德经》亦被奉为道教经典。而我们也从来不会担心因为讽刺了玉皇大帝而被道教徒群起而攻之,甚至还会笑谈《西游记后传》中,观音对唐僧的“情愫”。

然而,在前不久的法国,一民历史教师因为上课时展示了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竟被斩首,引起广泛关注,至今余波未停。法国总统对伊斯兰恐怖主义宣战,引发以土耳其为首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放下戒备,一起对抗法国,游行示威、焚烧法国国旗、下架法国商品;欧洲等国也群起声援法国。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甚至在法国再次发生恐怖袭击。三名伊斯兰恐怖分子在天主教堂将一名妇女斩首,又杀害了2人(一人被割喉,一人被刺死),打伤几人,同时高喊口号。

……

此后,法国总统再次强硬表态:马克龙对法国穆斯林下"最后通牒",15天内接受“共和国价值”,否则……(阅读链接)

以上鲜明的对比,不禁让我感慨,同为宗教,为何差距这么大?

由此想到,自新疆开展宗教去极端化以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伊斯兰教,开始关注由此引发的宗教极端和清真泛化问题。

一、从“清真”说起

提起清真,你最先想到了什么?----回族(民)?维族?伊斯兰教?没有猪肉?干净?符合伊斯兰教法?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标签(or象征)?

我想这个问题,对于身边从未接触过伊斯兰教、从未接触过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对于从未去过新疆、宁夏、青海、甘肃、云南沙甸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对于生活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从小就与西北少数民族同胞打交道的人,对“清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结合自身的成长、求学、工作经历,在此梳理总结一下五个层面对“清真”的认识。

(一)清真就是回民(or维吾尔族)吃的东西&不吃(没有)猪肉?

很多人应该会在“回族”与“不吃猪肉”之间形成条件反射,以至于当出现一个吃“猪肉”的“回族”时,我们会说这是一个“假回族”。

我家在山西长治,市区里有条西街,是回民的聚居地。

第一次知道伊斯兰教和回民,是在小学上“社会”课的时候,老师讲到回民(窃以为回族和回民,语言上的一字之差,还是有点不同)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因为“回民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头是‘真主’,主和猪同音,所以,吃猪肉是对主的大不敬。”而且老师还提醒我们,不要再回民面前提“猪”字,要尊重他们。

初中,班里有一些回民同学,但我们都不会去问她们为什么不吃猪肉。为了怕她们不高兴,在说话时,会以“那个肉”来代指猪肉。(长治目前还没有出现用“大肉”代指“猪肉”的情况,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

高中,结识了一些回民同学,终于在某天放学一起回家的路上,问了其中一个:

“你们为什么不吃猪肉?是因为猪和主是同音么?”

“谁跟你说的?”

“小学老师。”

“不是这样,是因为猪比较脏。”

“怎么脏了?”

“猪吃泔水,啥都吃,而且猪圈也脏。所以我们不吃。”

到这里,我第一次从回民口中知道了他们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因为“脏”。当时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泔水确实不好,有的猪圈确实比较脏。

如果没来新疆,可能我会一直这么认为吧……

(二)一种象征、标签、符号

写毕业论文时,访谈一位回族同学,我问她什么是清真,她说:“清乃有源,真而无伪。清真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种象征”。

最近,我问到身边一个回族同事:

“你怎么理解清真?”

“清真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标签。”

“是用来区分你们与我们之间的不同么?”

“不是。类似商标,更多的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同事的观点与大部分长治人的想法一样,在后者的眼中,“清真就是他们(即回民)吃的东西。”

(三)清真=干净,清真=健康?

一些企业、饭店在宣传时,会刻意地进行引导或者说突出“清真就是安全、干净”的理念,还有一些政府官员也会强调清真的食品要更加纯洁,如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

500

500

再如,长治广泰清真超市中的宣传板。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清真会和干净相关?“坏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好人不作为”,借用这个逻辑,“清真食品之会和干净相关,是因为普通食品监管的不作为”。

苏丹红、吊白块、地沟油、注水肉、三聚氰胺、硫磺熏姜、瘦肉精、皮革胶囊、塑化剂、工业明胶……不夸张地说,如果考虑民族身份,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以及新闻中所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再加上监管的缺失(而这基本上又是汉族官员),这就给“清真=安全”提供了切入口。因为清真本质上是一个宗教概念,而宗教对于大部分汉族来说,有着较高的自律性,进而会对清真食品产生好感:货真价实。

(四)清真是一种生活方式与规范?

《中国民族报》在2016年6月1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专门解释了清真的含义,“清真是贯穿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日常生活的一套理念和基本原则”。这就将清真范围由食品扩展到了生活方式与规范,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出现在各种领域的各式各样的印有清真标识的商品。

在新疆生活,一定会与维吾尔族打交道。很荣幸,在新疆的三年,结下了一些关系不错的维族同学。曾经问过两个维族女生有关清真和不吃猪肉的问题:

我:“你们从小不吃猪肉的时候,有没有问过父母为什么?”

A:“也问过,不过父母就只是不让我们吃,最多也就说猪肉不干净。”

B:“我们不吃猪肉,就和父母禁止小孩子触碰插座一样。”

我:“清真是对于穆斯林的要求,那维族也不会全是穆斯林,所以你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去选择是否吃猪肉么?”

A:“不会的。不过也就是在这点上会有要求吧,至于其他的,也不会有要求,毕竟我们现在也没遵守教规教义。”

那天聊完,我就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维吾尔族同学和她们的家人、下一代可能会慢慢地淡化宗教的影响,即便还在坚持着不吃猪肉。

而从上述对话中,或许可以窥探出清真和“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

(五)清真食品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食品?

这在我国学术界可以说是很多人认同的观点,在我撰写毕业论文时,看到了许多这样的文献,比如丁士仁认为“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而在国际学术界上,也有学者指出清真“是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的一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等)”,“不仅限于食物和饮料,还包括安全、动物福利、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回到生活中,这个观点也是伊斯兰教协会认可并推广的。

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查阅新疆、青海、宁夏、北京、天津等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的《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看看在这些《条例》中是如何定义清真食品的,对从业人员、各个环节的硬件设施又是如何规定的,稍加思考,我想也能看出些端倪。

换言之,政府可以定义清真食品是符合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品,但并没有解释什么是“清真”。而对穆斯林、对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有着较大影响的伊斯兰教协会给出的定义是符合伊斯兰教法的,在各个地方的《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都会强调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各个环节的人,都须是穆斯林,或者是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这既从侧面承认了清真的宗教属性,又进一步地加深了宗教对民族的捆绑。

而在这其中,我们依然看到了两面人、看到了利益的影子,因为政府对于从事清真食品的企业在税收、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的优惠(青海、甘肃出台的清真产业园规划,南京市政府对清真食品企业的扶持与补贴),这就会刺激企业去进行清真认证,而对于具有认证权的伊斯兰教协会来说,既能收到一笔认证费,又能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何乐而不为呢?

500500

500

500

500

二、清真泛化以后,会怎样?

在梳理了清真的五种认识之后,我们就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就要思考清真泛化以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亦可参考《警惕“清真泛化”背后的阴谋——清华驻村博士生的思考》)

(一)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我们严格从清真肉制品的生产过程来分析一下。

1.如前所述,各地在《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中只是指出“清真食品是符合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品”,但并没有对“清真”做出规定。

2.那我们就要从实践中分析,看看一盘羊肉是如何摆上这些少数民族的餐桌的。

3.简单梳理关键过程:活羊→被宰→粗加工(去毛、分解)→运输→入店→卖给消费者。

4.养羊的过程,没什么不一样,毕竟不吃泔水。重点是从“被宰”开始。

5.在羊的备选过程中,就有了宗教的身影:

首先,穆斯林不吃自死物,换言之,一只羊如果是病死的、摔死的、被撞死的等等,均不会列入被宰的序列;

其次,一定是阿訇操刀;

再次,一定是割喉管放血;

再次,一定是面朝麦加;

再次,宰之前,要念清真言;

再次,一定是“宰”羊,而不是“杀”羊;

6.宰完之后,进行粗加工,由专门的人员即穆斯林或者回族等少数民族公民(可参见各地具体的规定)用专门的计量器具、运输车辆、储藏容器进行后续环节;

7.来到了店铺之中,被各族群众买走。

由此可见,所谓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是伴随着浓浓的“伊斯兰风情”。顺便说一句,在现代机械化的车间中,一样会有驻厂阿訇(而且还有工资)。

所以,即便是一个不吃猪肉的汉族,宰杀了一只羊,穆斯林或者一些并不信教少数民族,也是不会买的。

因为,在他们眼中,清真绝不仅仅是没有猪肉那么简单,而是包含着许多要求。

(二)清真泛化的后果?

如前所述,想通过“清真食品就是符合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品”的定义来消除宗教的影响基本属于一厢情愿。先是在规章的制定中就前后打架,不仅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宗教的身影,而且还在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地助推宗教对民族的捆绑,后是在实践中采取的各种扶持措施。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出并解释为什么会有清真盐、清真红枣、清真馒头、清真超市、清真醋甚至清真“地带”。

500500500

就是因为,清真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的规范,这既是伊斯兰教的特点,也是《古兰经》的要求(我们真的不该再继续自欺欺人了)。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那么在“两世吉庆”的原则下,《古兰经》则勾勒出从出生到死亡及之后是上天堂还是下火狱的“Y”型路线。

所以,清真泛化,表面上是清真标识的泛化,因为一般人对清真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在多年教育、生活的环境下,对清真标识也习以为常。面对扩散到其他领域的清真标识,最多也不过吃惊一下,而后便习以为常。

实际上,清真泛化的背后是宗教极端思想,在现实中则是以清真标识为载体,细水长流地进行宗教渗透,逐步蚕食世俗社会,从而划分出“清真”与“非清真”的两个阵营,进而割裂社会,人为制造隔阂与特权,加剧教族捆绑。

比如,我和一个穆斯林,同样炒一盘土豆丝,食材、器具、流程完全一样,但他炒出来的土豆丝,就是清真的,我炒的,就不是清真的。

这就是因为,我不是穆斯林,因而在做菜的流程中,第一步就“不清真”,所以即便炒出来的土豆丝没有使用猪油,即便锅具是新的,也一样不清真。

由此便可以推出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汉回、汉维之间不能同桌吃饭,表面是所谓的尊重对方的生活习俗、民族习惯,实际上却是宗教极端在作祟。

500

500

500

所以,那些不遗余力地将伊斯兰教、清真强加在回族、维吾尔族身上的人,不只是坏,而且是有预谋地坏。他们是想通过捆绑民族,来实现自己“统治”“政治”的目的。而加剧教族捆绑的后果,就是你在批评伊斯兰教时,会被莫须有地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如果不信,请对比一下其他宗教,亦可参看“回族佛教网案”的判决书)

所以,在我看来,对方是蓄意为之,我们倒是一厢情愿。你觉得出现的这些清真物品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却是理所应当。而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催生出了“穆斯林民族”,把清真作为个别民族的“专利”。比如在宁夏、天津,甚至汉族穆斯林都不能使用清真标识,只能是回族等少数民族,有的地方更进一步,要求只能是回族。

所以,我就想多问一句:佛教还吃素,那佛教徒的食品,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认证、这样的规则?还有同样是外来宗教的天主教以及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为什么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呢?

500

500

注:原文链接已被删除

三、普通人该怎样应对?

怎么治理清真泛化、消除宗教对民族的捆绑呢?这个度很难把握。

我在新疆上学的三年,结识了几个关系不错的维吾尔族同学,有的还是党员。

我也问过一个自己身边的维族同学,是否会跟我们去汉餐吃饭,她斩钉截铁地说“不会”。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难道硬逼她去么?难道割袍断义么?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非朝夕之功,何况附加在这个民族身上的习惯已历千年(一千多年前,当和田的维吾尔族在屠刀的压力下改信伊斯兰教,只用了不到两代人的时间,绝大部分维吾尔族便改信了伊斯兰教),更非旦夕之间就能改变。

写道这里我想说什么呢?不是说我要逼迫维吾尔族、回族去吃猪肉,而是希望他们首先能够认识到,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回族,吃不吃猪肉,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与民族没有一点关系。进而要认识到,即便一个维吾尔族、回族吃了猪肉,那他依然是维吾尔族、回族;再进而认识到,自己可以不吃猪肉,但不能去要求别人不吃猪肉,更不能要求别人不能在自己面前吃猪肉。更不能荒诞地拒绝“猪”字。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清真的本质,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宗教确实有民族性,民族亦是宗教的载体之一,但民族绝不等于宗教信徒。

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在其发声亮剑的文章中表明了“自己不信伊斯兰教、不做礼拜”的立场,这就是一个信号,相信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党员站出来,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摆脱宗教的束缚。

那作为汉族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要放弃已有的观念,主动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从外部帮助这些少数民族摆脱宗教的束缚。

因为宗教氛围的代际转移使得当年轻人萌生与父辈(或同辈)不一样的宗教观念与生活方式时,需要承受无比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因为个人的力量在整个家族面前总是微不足道的。

我曾问过身边新疆本地的一些汉族同学“你身边有维族、回族朋友跟你去汉餐吃饭么?”答曰“有,可以去汉餐吃饭,在一个桌子上,我们点了猪肉也没事,不过我们也不会点。”

我想表明的,就是对于那些不去清真饭店吃饭、可以吃猪肉、愿意与汉族结婚而不要求汉族入教、愿意接受世俗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要站在他们的身边,跟他们一起努力。

他们都愿意、都想摆脱宗教的束缚,为什么我们还要抱残守缺呢?

其次,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各种清真泛化产品,要勇于曝光、积极举报。我们要帮助政府积极作为。

不要觉得个人的声音微弱渺小,要知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500

四、结语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虽然我认识到了回族和穆斯林不能画等号,但还不能完全做到切割,由此可见宗教对民族对影响是多么的深远。毛主席曾说到: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面对宗教中国化的问题,我们不能讳疾忌医、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放纵不管,宗教中国化的方向不能变、工作不能停,这就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水滴石穿的坚韧,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这是保护我们每个人及子孙后代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我想,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因为讽刺了佛教、道教,我们再也无法看《西游记》了。

最后,引用梁道长关于宗教中国化的标志,以示纪念:

宗教中国化的标准,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很简单,你信奉的神灵是否能够接受其他人的调侃。不信教的普通人,是否畏惧你的神灵,你是否仇视不信自己宗教的人?

普通人敢不敢在小说演义里调侃你的神灵,比如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如来老儿的称呼不会被道教徒告上法庭一样?

不信教的普通人,愿不愿意找你所信奉的神灵祈福,或者能够不受约束的近距离接触你信奉的神灵?

普通人愿意不愿意找你的神灵求子、求姻缘、招财、求好运?

你愿不愿意尊重不信教的人,尊重是相互的,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是否愿意普渡华夏众生?

你的神灵在不信教的人眼里,是否能够一样慈悲、宽容?

你是否会爱护本宗教之外的人,是否愿意敬天法祖、崇敬那些为中华文明延续而付出智慧、生命、青春、热血的先贤先烈?

如果不信教的普通人愿意亲近你、愿意找你的神灵倾诉喜怒哀乐、愿意找你的神灵招财求姻缘求子求升官、愿意在你的宗教场所内陶冶情操或者隐修、我能够在小说里肆意调侃你的神灵、你能够跪下来拜服华夏先贤先烈,那么,你的宗教就真的中国化了。

如果被不信教的普通人畏惧害怕你的神灵、连开个玩笑生怕一不小心产生宗教矛盾、宗教场所永远是宗教场所、甚至不敢跟你做朋友,说明你的宗教远远没有中国化。宗教中国化,首先就是先学会说中国话,否则,说的再冠冕堂皇,都可能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

[1] Jallad N A. The Concepts of Al-Halal and Al-Haram in the Arab-Muslim Culture: A Translational and Lexicographical Study[J]. Language Design, 2008(10):77-86.

[2] Baharuddin K, Kassim N A, Nordin S K,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Halal Concep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on Halal Food Business Needed by Potential Malaysian Entrepreneu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Business & Social Sciences, 2015, 5(2):12–29.

[3] 丁士仁. 浅探“清真”的精神内涵[J]. 中国穆斯林,2012,01:42-44.

[4] 《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厉声等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作者:自由意志,自由撰稿人。

500

延伸阅读:

马克龙对法国穆斯林下"最后通牒":15天内接受“共和国价值”,否则……

朋友,你不必专门为我找清真餐厅

维吾尔族干部发声,清真食品、自由通婚都提到了

打破“教族一体”怪论,警惕“认主外宗”“泛清真化”阴谋

小小“清真桌”折射大变化,这种婚礼就餐模式你怎么看?

泛清真化:从“清真”的两种标识说起

今天,我们要把“清真”的标签从这群人身上撕下

看电视、升国旗、走马路不清真?!那空气不清真,也别吸了

“清真”就是干净?——一个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者的感悟

决不能让“清真”绑架了维吾尔族!

别让宽容变纵容!—— 一位兵团子弟的反思

我是回族党员干部苏博,我要带头向“泛清真化”说“不”!


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laodaojun186@163.com;

联系微信:xiyuduhu2020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劳道君最大的支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