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改善条件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客观现实

【本文来自《学校凭啥不准学生自己改善条件?09届大学生表示住得太惨,有一样的老哥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同意看看住宿费的那些评论。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的宿舍已经是2000多一年了,因为是新校区条件还好点。三人间,卫生间有热水器、可以装空调,不限功率。但是暖手宝或者锅什么的查寝还是要看的,毕竟这是危险源。不能只考虑个人用得方便,一栋楼里那么多人安全就不考虑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价格依然还是很便宜啊,其实是保障来自各地的学子有基本生活。我在香港呆过小半年,那半年的住宿费用就5000多了,相当于本科生一年的住宿费用能住一个月吧。虽然是两人间,但其实是四人共用一个卫生间,比较好的是公共区有厨房(可以避免自己在寝室用厨具)

老是比较宿舍条件真的有种偏离初心的感觉,类似地 在学校的时候学代会开会花好多时间讨论校车不够、进市区不方便、去购物不方便,想push学校给大家改善。其实是新校区离市区就是远,校门口本来就有公交车可以进市区,这几乎就是政府专门为我们学校开的了,还能承担社会运力,后来也慢慢有地铁了,出行时间长是客观现实。但是学生们一讨论起来就很容易忽视客观因素,只考虑自己,仿佛自己不是来求学的,是来享受生活的。恨不得什么都喂到嘴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