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诸侯王

    今天读《三国志》的时候,我发现,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的时候,是“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的。然后,我又去翻《后汉书》的时候,又发现,之前汉献帝封董卓为太师的时候,就已经是“使董卓位在诸侯王上”了。但是,(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这就奇怪了,按说七国之乱等,一直都是汉朝的“诸侯王”们出来搞事情,可到了东汉末年(我们一提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虽然成分复杂,但可)却并没有“诸侯王”割据的身影。自然,有人可能会提“刘焉、刘璋、刘表”(甚至刘备)这些人,可“刘焉、刘璋、刘表”(甚至刘备)虽然姓刘,却并不是东汉官方认证的“诸侯王”,他们的割据,也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诸侯王”,而是因为他们是(或名义上挂了一个)地方长官(的“牌子”——刘焉、刘璋:益州牧;刘表:荆州牧;刘备:名义上的豫州牧和汉中王)。当然,后来我又在翻了一遍《后汉书》,我才发现,东汉的那些“诸侯王”(主要是汉明帝的九子及其后代和汉章帝的八子及其后代)除了病死无后以及卷入东汉内部斗争者外,其他的或(有)死在黄巾手里的,或死在了地方军阀的手里,就算是死里逃生的也都是元气大伤,落得一个(史书记载)“国除”的命运。当然,说到这,我要进一步指出了,下次诸位要是在读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诸葛亮语)、“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陈群、桓阶等语)、“尺土非复汉有”(汉献帝语)等等文字的时候,一定要进一步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例如:正由于黄巾军铲除了部分的汉“诸侯王”,那些“豪杰才能在地方上并起”到“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地步),这样就能品出一个其中的一些深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