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的意识应该成为常识

“劳动光荣”似乎只在“五一”左右提一提,讴歌一下劳动者的伟大,然后整年就再不怎么见这似乎有些过时的说法,但是笔者一点愚见:“劳动光荣”的意识必须成为常识。

劳动光荣的意识,不仅是对国家社会立下汗马功劳的劳动者应有的赞美,更可以抵消一些好逸恶劳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窃以为后者现在很必要。虽然“消费”和“劳动”并不冲突,但对于一些人,尤其是还未参加社会生产的人来说,满脑子消费欲望和物质、精神享受的需求,却没有多少劳动的意识,往往造成问题。总之,中国人一贯勤劳,这也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支柱,而现在好逸恶劳的倾向对社会、国家、民族、文明和个人都极为不利,所以尤其需要“劳动光荣”成为常识。

500

一、劳动使人现实理智。

现在没什么比花钱更容易,玩游戏,模型,户外,宠物,弓箭,刀,笔,鞋,水弹枪等等等什么兴趣爱好都有的是地方花钱,都不少,只要收入负担得起,怎么玩随意了,倒不是问题。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走南闯北流汗流血风餐露宿着急上火起早贪黑的,挣个钱不容易,最近形势不好,更是不易(很多都过劳了..),他们配得上“劳动光荣”的赞誉。除了生活必须,人自然需要消费作为消遣和慰藉,劳动者们大多消费合理而可持续,因为他们有有劳有得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劳动者往往知道他的行业职业是社会产业链的组成,是受社会发展和国家乃至世界的形势影响的,也知道很多事情有许多无奈,只要个人与家庭生存的发展不受太严重的影响,总还是现实的社会稳定因素。

但是一些一些学生为主体的人员,缺乏对劳动的敬畏,缺乏劳动光荣的意识,却养成了相对于自身或家庭情况而言高消费的习惯,很多给家庭,给其辛劳的亲人带来了不当负担,对他们身心健康及日后走向社会的适应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的干脆因为欲望,深陷校园贷套路贷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而且因为不了解劳动,远离社会生产,他们往往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会也缺乏亲近了解,却极其看重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招眼球的消息,经常成为反动倾向信息的偏执受众,成了活在现实却把网络消息当做普遍现实的“外国人”(如“微博共和国”...),岂不知扔了手机,中国照转。

500

二、敬畏劳动需要文化支撑。

好逸恶劳的倾向是有文化原因的。

要消费拉动经济(虽然笔者愚见觉得这也许不能长久,就像现在美国...),自然要鼓励、诱惑消费,文化,不便于多提“勤俭节约”,当然如果人人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纺织产业链大概就完了,于社会和人民反而不利。

但是虽然促进消费和提倡劳动光荣不冲突,可整天广告轰炸消费的享受,而忽视劳动者辛勤的英姿,必然会造成意识的偏颇。

又比如影视剧,鲜有表述劳动者普通生活工作家庭生活生儿育女的接地气的东西,各种换皮的偶像剧太多,人物大多是较高的阶层(多是些以为皇帝金锄头种地式的东西),鲜有人物辛劳的影子,却还有过多的媚外、小资、脱离现实的感觉,可能对女性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比如“我美我女我就该被有钱有势帅哥围着整天文艺清新高雅国外”之类感觉,n年前“琼瑶的书里人都不干活,整天谈恋爱”的戏谑说法如今的影视里似乎比较普遍了...

说到女性,还有个问题是因为男性需求,使女性有被物化的倾向,看似优待实为歧视。之前“屌丝、女神”的说法就可见一斑,一些男性不成熟的追求行为助长了这种消极倾向,使一些女性误解了自身价值,误解了社会文化现实,导致投入社会或谈婚论嫁还有负担家庭责任时很不适应,往往耽误了终身幸福(这几年亲戚朋友同事给大龄女性亲友打听对象的偏多...),甚至好逸恶劳的走入出卖色相的歧途(不一定是投身援交事业,拍片卖钱什么的也有...比如“小鸟酱”那种..),这也对促进生育极其不利。

还有就是因为缺乏劳动伟大,对劳动敬畏的文化熏陶,导致年轻的社会人对工作和挫折的承受力较低,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以及对工作负责任的精神,有点让人担心他们和社会的未来。

还有些人热衷于自己或孩子参加走秀才艺展示之类活动,也有好逸恶劳急于出名的心理。

还有个可能有点传统的文化因素——看不起劳动者,希望成为清闲却待遇优厚的人上人,可现在国企私企事业企业少有这种屋里喝茶看报不少挣钱的办公室工作了(虽然和腐败、关系之类沾边还有一些..),这也需要敬畏劳动的文化。

一些社会上的浮躁心理可能就于对劳动的敬畏不够有关。劳动光荣的意识绝不是要人们安心接受社会阶层的固化。

我们应该把“劳动光荣”的意识打造为常识,让社会成员从小心里就坚定劳动光荣、有劳有得这个意识,这对现在和未来,社会与个人,国家和民族都非常有利,但这需要文化支撑。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