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彩转描作画惊艳?看看中国动画在70多年前的实践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作者:风瞳君

500

在即将迎来完结的夏番中,《轻羽飞扬》凭借对漫画原作叙事的大胆修改,与对羽毛球运动的惊艳作画,成为夏番中的一匹黑马。

动画在播出后,曾引起观众的激烈讨论,有褒有贬。其中讨论的一大热点在于:不少羽毛球对决的部分运用了让很多原画师羞于使用的转描技术

500

转描技术受到争议的原因在于转描对画师的画力和技术要求模糊。部分批判者认为,转描并没有创作动画的“运动”,虽然表面上能让基础不好的动画师画出和真人一样逼真的动作,但无法体现动画特有的演技手法,践踏了动画制作者们长久以来的努力。

《轻羽飞扬》官方推特发布了作为作画参考的实际拍摄画面

所以很多情况下,即使有的作品运用了转描技术,制作人员也不愿意提及。比如动画式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导演阿里·福尔曼就不承认自己在影片中运用了转描技术。

那么饱受争议的转描技术又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转描(Rotoscope)是一种动画家用来逐帧地追踪真实运动的动画技术。这项技术最初由马克思·弗莱舍约在1914年发明,艺术家运用投影仪把电影里的一单幅画面投到画架上,并在透明画架上“描”出动画。

500

在系列片《跳出墨水瓶》中,马克思·弗莱舍第一次使用了这种技术。他让哥哥戴夫·弗莱舍身穿小丑服扮演动画脚本电影中的角色——小丑可可。

500

《跳出墨水瓶》

随后,弗莱舍多次运用了这种技术,例如在1930年代早期的三部Betty Boop卡通中的Cab Calloway舞蹈动作以及《格利佛游记》中格利佛的动画等。

500

Betty Boop卡通中对Cab Calloway舞蹈动作的转描

在转描技术发明后,迪士尼也将其运用在了美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在制作过程中聘请了一位会跳舞的女孩制作了动画的参考映像。此后,在迪士尼旗下的多部作品里,转描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在人类角色中。

500

《白雪公主》与《灰姑娘》中都运用了转描技术

不只国外,中国的经典动画作品由于受到迪士尼的启发,也曾在动画中运用过转描的技术。

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诞生于1941年。当时正值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节省预算,《铁扇公主》的很多画面是在实拍京剧视频后,再转绘而成的。在影片的制作人员表中就有标明参与转描摄影的演员。

500

《铁扇公主》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当时日本处于战争时期,迪士尼等美国动画被日本政府禁映。于是,中国动画《铁扇公主》在被引进日本时,就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巨大轰动,进而影响了手冢治虫开创日本的动画产业。

500

日本动画市场发展到如今的体量,也有不少动画运用到了转描技术,但大多数时候,转描技术往往只是作为辅助性的手段在特定的片段使用。如今的转描也不再限于对实拍画面的转描,也包括对3D模拟画面的“转描”。

在今敏导演、大友克洋协力的动画《蓝色恐惧》中,偶像跳舞的片段就是运用了转描的手法来制作的:

500


​当然也有全篇运用转描技术的作品,以下便是其中代表:

《恶之华》

《恶之华》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押见修造原作的同名漫画,在2013年4月被改编为TV动画播出。

500

担当本作监督的长滨博史认为如果只是将本作普普通通的动画化的话,与原作想要表达的本质相悖,因而全篇使用了转描的手法来制作。这也是日本TV动画的历史上,首次全篇使用转描的手法进行制作的动画。

500

从背景到人物全部转描

动画声音的收录使用了适合广域录音的麦克风,演技方面也更加接近真人影片的表现,动画在制作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500

《恶之华》的画风在商业动画中并不讨喜

《恶之华》在播出后也成为大家讨论最多的转描动画,并同时提高了转描技术的认知度,而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人物的转描是否“丑”上。但与其争辩美丑,不如说这是配合作品风格,制作方在画面风格上做的选择。

就作画角度而言,本作是实打实的高难度作画,刻意过分写实所展现出的恐怖谷效应,正衬托了本作致郁的气质。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

500

由岩井俊二一手包办导演与剧本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在2015年2月上映,本作是岩井俊二2004年的电影《花与爱丽丝》的前传作品。除了转描技术,本作还采取了先将声优的声音表演录制下来,后期再配合声优的口型制作画面的形式来制作。

500

新作海报与旧作海报

《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制作时,相距前作电影已经过去了10年,当年饰演两位主角的铃木杏和苍井优显然已经不适合再出演高中生了,于是动画采用了转描技术制作画面。铃木杏和苍井优担任两位主角声优的形式,以确保作品之间的承接性。

500

由于同样是全片采用转描手法制作的动画,《恶之华》与《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常常被人拿到一起比较。

虽说同样是转描,但《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在画风上并没有一味的追求写实,进行了更多符合日本商业动画画风的修正,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了一个能让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平衡点。

500

这两部转描作品展现了,即使同为转描作品,在画面风格上也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

《信长协奏曲》

500

《信长协奏曲》作为富士电视台55周年纪念企划,是个动画、电视剧、电影多方向同时进行的大型企划,整部企划的主旨概括为一个词的话就是:新颖!

500

动画、电视剧、电影 一气呵成

动画的制作体制一反常态,富士电视台没有与任何动画制作公司合作,而是直接由台内的CG事业部将作品改编为动画,电视台直接自己制作动画,这在日本动画界中十分罕见。动画的实际制作手法也同样不安常理出牌,选择了转描+CG的混合风格。

500

技术、现实与绘画的杂糅,想来也颇有意思。如果说《恶之华》将大家对转描的印象引导到一种颇具违和感的观感中,《信长协奏曲》反而让你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精致感,转描与CG的综合运用让转描的制作思路更加多样化。

500

不管运用了什么技术,最终呈现出好的效果才是王道

一方面,转描从一种节省制作成本的技术逐渐发展,慢慢产生了超越传统转描手法的多样化的制作思路,转描技术也在逐渐完善发展。

另一方面,尽管转描可以让制作团队在画力不足的情况下描绘出真实、准确的运动,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拙劣的转描也会让画面中帧于帧无法顺利的衔接,而破坏画面的观感。

归根到底,任何一种制作形式能否制作出优秀的作品,都取决于是否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转描也绝不是制作动画的捷径。

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是成就优秀的画面效果,如果靠转描之类的手法既能节省经费和时间,又能达到更出色的效果,那便是正确的做法。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