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中产概念到底是啥?被异化了吗?

看了下昨天公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

公报里提到的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和朋友聊了聊这个事儿。

人均GDP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韩国为例,那就是人均3.1万美元。

比较保守的算一下,我国按去年的算是14.34万亿美元的GDP,折算下来平均每个人脑袋上大概是一万刀的GDP,按现在的美元汇率来算,也就是7万人民币左右。

也就是说年薪7万的就是中产阶级?

这种说法迅速遭到反驳。

有朋友说,国内的中产概念是被异化了。是否中产,完全看你用什么标准衡量。

个人年收入20万算不算中产?

按这样算的话,一家三口年收入得60万,再加上老人的话,按5口之家算,年收入得过百万了。

年入60万的家庭,在全国范围内,能进10%-15%那个行列。

有杭州的朋友说,杭州年收入达到60万的家庭还是很多的。

他的说法也遭到了痛批,“你也好意思说……沪宁杭地区,属于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根据观网今天新闻里列的数据,中国(不计港澳台)2019年就有14座城市跨过了人均GDP2万美元这一门槛,覆盖超1.4亿人口。

500

朋友还举了个例子,就是夫妻双方是独生子女,但生了2胎,再加上双方老人,那就是8口人,那这个家庭需要达到16万美刀,才能算中产。

一时也没争论出个结果,就去查了下中产的标准。

《福布斯》对中国中产定义:生活在城里;25到45岁间;大学学历;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入1万—6万美元。

而2018年的胡润研究报告指出,生活在中国一线城市,总资产超过300万,年薪超过30万就属于中产阶级,而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年薪需要超过20万。

不过,我们国家是不讲中产阶级这个说法的,与此概念接近的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

据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国家统计局还强调到“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中等收入群体的衡量标志是:物质财富上“收入中等,宽裕有余”,标志是有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

精神财富层面是,职业声望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社会评价为:因资本经济的崛起,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