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7种猫,有最美好的未来

  “追!咬住前面那车!”滔桑在副驾驶指挥道。

  开车的吉吉仿佛秋名山车神附体,她用力一脚油门,我们的车子嗖地窜进了隧道。

  照滔桑的话说,我们已经错过了三个隧道,这次怎么着也得进去一个……

  然后这第四个隧道,压根没开通。

  于是在隧道工人关爱智障的眼神目送下,我们缓缓从隧道里倒了出来,而我也被这跌宕起伏(物理)的路况所感染,哇的一声——

  吐了。

500

  晕过去的大鹅

  啊!高反!变成烤鹅了!

  其实去新龙这件事,我是懵逼的。

  我就记得巧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对我和绿绿说:你去新龙,你去祁连。我们说哦哦好。

500

  后来大猫又把我们喊起来,说是要布置去新龙的活儿,他先叽里呱啦了一堆说租个车得多少钱新龙挺远的头一天尾一天全是开车你们人够不够要不要带什么药品诶反正新龙县城大概也都有……

  反正我坐着听了一路,这次去新龙就是三个事:一,收相机(培训当地老乡如何使用单反相机和电脑);二,找动物(教老乡利用相机拍摄动物照片,养成寻找和记录动物的习惯);三,看看能不能搞生态旅游。

  回头收拾收拾过了两天,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吉吉、英俊帅气完全没有偶像包袱的邹滔和刚从昂赛出来被吉吉半路上捡到的心悦,4人组成的新龙小分队正式出发了。

500

  哦不,这是摩托车小分队

  本来我觉得远不是啥问题,吞个晕车药眼睛一闭一睁五六个小时就过去了;收相机也不是什么好怕的,我也不是没上过雪山,一天走个十几二十公里也就那样。

  但问题是,无论在平地爬山有多么气势汹汹,到了高原上你都可以原地去世。

500

  气势汹汹鹅

500

  死掉鹅

  大家知道,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怕人,尤其是雪豹这些、豹子,多半还是喜欢往山里走,我们的相机也大多装在山脊或者林子里——这些地方车上不去,只有靠人力往上爬。

  所以刚到新龙的头一天是适应高反。四个人先是到了瓦日村后面的牛棚,这里是藏民们的冬季牧场,从牛棚的位置再往上的一个山坡,有几台红外相机。

500

  就是这个牛棚~

  不过听平常呆在这里的瓦日小伙说,上头的那个相机之前刚收过,我们也深谙第一天上高原不搞大动作的道理,便也没做上去的打算。

  然而你不搞动作并不意味着高原反应不会搞你。事实上,牛棚的海拔高度是4200米,仅仅是坐在牛棚门口一动不动,我都感觉右半边的脑袋在持续地剧烈疼痛。

500

  昏迷鹅+1

  到了晚上,高反开始袭击其他人:心悦因为缺氧半夜开始呕吐,而吉吉也开始脑壳痛,憋得慌,一度以为是不是火炉的一氧化碳中毒了。依她本人的话说,当晚她差点以为要交待在那儿了。

  第三天我们又转场到塔布垭口收相机,这地方高的足有5000米,山脊上面有我们的6台相机。可是相机放在山脊上也有不得劲儿——这里实在太空旷,相机非常容易被偷。

  我和吉吉一起爬的那个点位就是如此。相机没了,只有一块格外大的石头突兀地立在地上。

  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山坡上大概4800米的地方蜷缩着坐下,实在是喘不上气,甚至盘算着怎么从山头滚下去。

500

  鹅鹅思考鹅生

  好在心悦和滔桑爬上了垭口最高的地方,他们带回来的4台相机里,也确确实实地拍到了雪豹:

  那只灰白色的、拖着长长尾巴的大猫,就走过我们正脚踩的碎石路。

500

  此时我有些遗憾又有些欣慰,一方面我确实没能爬上那个山头;另一方面在我不知道的地方,这些动物又确实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500

  新龙漂亮的森林©️邹滔

  又过了几天,吉吉问我愿不愿意继续呆高原上,我说你等着我再闷半个月肯定就能适应高反爬上去了,然后吉吉说你可拉倒吧再闷半个月你脑子就傻了。

  说实话我倒觉得还好,因为再蹲半个月指不定我就真看着豹子了,值。

500

  晕过去的鹅~

  “你就是痴心妄想~”


  what?! 居然看不到猫?!

  说到豹子,新龙有不少豹子,雪豹和金钱豹都有。

  而且熟悉猫盟的人应该听过,新龙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七猫之地。

  远的不说,就说瓦日村背后的雪山,就拍到过5种猫——除了金猫和兔狲(雪山的居住环境它们不太喜欢),其它的统统齐活儿,比开大会还积极。

500

  新龙的7种猫科动物。©猫盟 新龙环林局 四川林业

  再说说小猫,比如豹猫,之前来过新龙的吉吉一路上都在念叨:我上回来一口气就看见了5只豹猫,特别多,就在路边就有……

  这描述一度让我觉得新龙的豹猫是遍地跑的那种——晚上出去夜巡,拿上手电原地转个360度,都能瞅着好几只豹猫。

500

  去年吉吉在新龙拍到的豹猫 

  However,真实的情况是,我们4人的新龙之旅,半只猫也没看着。

  一开始,从成都出发到新龙的那天夜里,我们还在忙着赶路,吉吉拿着手电筒随手往路边的山上晃了晃,我们就收获了一只鬣羚和一只斑羚。

500

  鬣羚

500

  中华斑羚

  当时我们都惊叹:哇塞,这新龙看动物果然不一样。并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看到大猫充满了信心。

  所以头几天在山上步行夜巡啥也没看见时我们也没太在意,寻思是人走得太慢,动物容易被惊走,换个车开开收获可能好一些。

  随后夜巡变成了开车,但情况似乎急转直下。尽管我们陆续地看到了若干的鬣羚和斑羚,小到只看见一个点的岩羊和大长腿水鹿,白色桃心屁股的藏原羚以及差点儿被我当成兔子的马麝;甚至在路上,我们还看到老鼠从车轮前面一个滑铲地窜到山上……

  但猫科动物,这个真没有。

500

500

  有过马路的豪猪~

500

  有猕猴~©️心悦

500

  红外相机拍到的豹子

  我颓了,心悦蔫了,吉吉开始怀疑人生,滔桑已经从最初的目标是看到雪豹抓岩羊进入了看见个尾巴都追着说是豹猫的混乱状态。

  新龙的这些小动物咋就这么不给面子呢?

  原因之一是,新龙有着最好的林子

  一是这里山高谷深,地广人稀,茂密的针叶和阔叶林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居所;不同于祁连山地区的地势开阔,一览无余,动物们躲藏在树丛间,难以为人发觉。

  二是广阔的山间林地使得动物活动的空间更大,导致这里的动物密度相对较低。

500

  在林中找动物可不容易哇©️邹滔

  此外,影响动物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季节。10月的新龙,夜晚气温已接近0度,此时许多动物的活动节律已经发生改变

  一个可以用来佐证的事实是:同样是10月初,离新龙9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也没有发现豹猫的踪迹。

  而当走进朗村的林子后,面对满山的黑熊出没痕迹,我们询问老乡是否会遇到黑熊。

  “熊子,有。”老乡的回答非常直接,“但这个时候都睡觉了。”

  我们小小庆幸了一把不用考虑遇到熊怎么死得更体面的现实问题,同时也确实觉得看动物这事儿也要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良辰吉日,而且还特别看脸。

500

  看到了熊的痕迹


  新龙,值得所有人看见

  生态旅游是个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来之前大猫就嘱咐,说想试试新龙有没有什么线路能够走,一起去的滔桑和心悦比较有经验,可以多帮忙看看。

  而且不光是我们有这个想法,省里的林业局也很希望能把新龙瓦日打造成一个有名气的生态旅游点。

500

  风景绝美的新龙瓦日村©️邹滔

  我们在新龙县林业局拷贝数据的时候,林业股的负责人向阳也谈到生态旅游这件事,他拿出一个精致的方案ppt给我们。

  听说这次来采风的滔桑和心悦带过不少旅游的队,他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不停地询问他们对当地旅游的见解。

  其实新龙的确有不错的旅游条件:这里的景色十分美好,这里的动物悠然闲适,这里的人因为宗教信仰而不打动物,对人也很是热情——

  县城里随处都有跟你“扎西德勒”的藏民;拜访老乡家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端上甜茶和牛肉招待。

500

  围火坑吃饭~美滋滋©️邹滔

  还有一次我在厕所最里面的隔间蹲坑,突然就有一位打着电话的藏民嬢嬢走进来蹲在第三个隔间——

  即使隔得这么远这位嬢嬢依然示意我跟电话那头的人打招呼,我的社恐一时间无处安放……

  我们熟悉的瓦日村里,小伙协饶尼玛也很希望可以向别人介绍他的家乡,他觉得藏民的房子都很大,有人来玩就热闹,就开心。

500

  学习拍照的藏族小伙子们

  而尝试在新龙做生态旅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生态旅游可能是既保存这里的环境和动物的同时、又给予当地经济发展机会的、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道路

  因为新龙的地理位置实在偏远,县城紧紧挨着雅砻江而建——这里既没有开垦成万亩良田的硬件,也不可能强行纠结大批公路,将它变为一个交通重镇;

  如果引入矿产工业,或者水电站,这里的山林又势必会成为开发利用的牺牲品……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动物们的世外桃源便真正地一去不返。

  然而这里的人也想变得充实而富足,同在瓦日的仁茨彭措想要外出学习电脑;有着鹰一样眼神的阿多则梦想拍很多很多的照片,有一天也能像外头的摄影师那样,获得人们的点赞、鲜花和掌声。

  如果生态旅游能给他们转变机会,那样的尝试又何尝不可呢?

500

500

500

  充满希望的小伙子们

  所以我想起那些此前公众号后台对生态旅游的质疑,其中有一个评论是这么说的:“别tm整天瞎跑,尽知道祸害动物。”

  我能理解这其中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怀和担忧,但我们仍期望保护是件双赢的事。

  如何通过生态旅游获得收益,再将收益反哺至当地社区和保护事业,这需要谨慎的考量和调研,以及长期的实践摸索

  但我真切希望我们能与那些可爱的当地人一起,找寻到同野生动物携手并进的道路。

500

  胖赤狐

500

  牛棚的星空 ©邹滔

  本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全球环境基金(GEF)提供的小额赠款计划(SGP)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熊吉吉拍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