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分子奚落我们“冰雕连”? 希望《长津湖》能打烂他们的脸

昨天下午,乌鸦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又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大作《长津湖》今天宣布开机,计划在2021年上映。

500

导演和监制阵容,有黄建新、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主演有我们熟悉的吴京、易烊千玺。

而编剧和历史顾问,则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编剧兰晓龙,以及著名军旅作家、《朝鲜战争》作者王树增,且张和平任艺术总监。

500

开机仪式现场,图源:1905电影网

尽管今天片子刚刚宣布开机,但它承载了乌鸦很多的期待。除了因为这个片子的阵容很强大外,更是因为“长津湖”这段历史被遗忘得太久,甚至早已经在某些人的操弄下变了味。

比如在说起对“长津湖之战”时,大陆网友和某些暗搓搓反华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冰雕连”

只不过,我们说的“冰雕连”,是那支为了坚守阵地,爬冰卧雪阻击敌人而牺牲的英雄部队。这个词在我们这绝不会有任何别的意思。

500

图源:电视剧《三八线》剧照

然而,有一位中国网友在外网给别人讲一讲“冰雕连”的故事,他却发现这个词在海外,已经成了一个反华分子们常玩的“梗”,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500

在他发帖后不久,他收到的回复全是下面这样的。点开这些评论的链接可以发现,这些恶毒的话不少都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写的:

500

500

乌鸦认识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曾经跟我说过,当初我们宣布要跨过鸭绿江打侵略者时,除了国内同胞,当时的海外华人华侨们都在为志愿军欢呼,他们有的借助在国外的便利,绕开美国对华封锁为志愿军捐赠物资。

而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海外华人,纷纷从美国、欧洲、东南亚报名,结伴回国参加志愿军,和大部队一起奔赴前线,有许多人还为此血洒疆场。

500

菲律宾华侨、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参谋黄登保将军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然而,70年后的现在,某些华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却成了这样:

500

500

这个被他们奚落嘲讽的“冰雕连”,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个词在今天会变味呢?这还得从它的背景长津湖战役说起。

1
 

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军记者邓肯,在前线采访了一位满脸血污、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邓肯问:  
   “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明天”    
 
 ,这名美军士兵回答。

听完这话后,邓肯自己也沉默了。

500

邓肯为这位美军士兵拍摄的照片

邓肯堪称是战地新闻界的“老狐狸”,除了本专业外,他还是少有能分析战略形势的记者,从入行以来,他一直能精准地挑出那些战况激烈、却以美军战胜告终的战役,好做出喜闻乐见的胜利故事。

等到了长津湖邓肯才意识到,原本是来当观众鼓掌的自己,现在要开始练长跑,跟着自己的采访对象一路逃窜。

很多人说,美军之所以吃亏是因为轻敌,但至少在长津湖,美军还真没轻敌,还搬出各种数据,做过详细的分析。    
 

比如,无数战例显示,机枪阵地100米内不可能有人能冲得过来;科学家也计算过,在零下30度的严寒里,最多半小时就会失去行动能力。

事实上,财大气粗又惜命的美军,也严格按这些指标判断志愿军可能的位置和进攻方式。

500

美军对志愿军进行细菌战前做的生物学分析,图源:中情局官网

谁知道,数据好懂,志愿军却不好懂。    
 

在美军50分钟的空袭、火炮轰炸后,阵地上居然还能有志愿军等着向敌人发起突袭;号称人类半个小时都待不下去的严寒雪原,硬是能有志愿军在这待足6天等着埋伏自己。

数据说,伤亡超过20%的军队会无力进攻,超过40%就会全面溃退,可整个长津湖战场上,到处都有战至最后一员还在发起冲锋的中国军人。

500

网上最常抹黑志愿军的段子,莫过于  “靠人多打人少”  
 ,殊不知,美军最怕也最佩服的,就是这套技术含量极高的“人多打人少”。

按美军在二战的经验,如果敌人的火力和补给比自己差太多,他们反而更期待对面敌人数量越多越好。

人一多,美军先进的侦查设备就能更早发现他们的行踪,后勤压力就越大,反而越容易因为缺吃少穿造成混乱。

因此,美军巴不得志愿军像下面这样漫山遍野地冲上来,好给他们的炮火当靶子。    
 

500

图源: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

志愿军怎么可能给美军递这种如意算盘?

美军情报人员发现,宛如巨人歌利亚般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到战场外围后就迅速地消失在莽莽群山和雪原中。

这么大的目标,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突然不见的?

负责侦察的美军情报人员有些慌乱,但后勤部门却认为,就凭志愿军仅有的薄棉衣和饼干,这些被派出去的小分队,很快会因为饥饿严寒当逃兵的。

“这鬼天气,离开炊事班和烤火堆,是我就得当逃兵了”,这是大多数美军指挥官的设想。    
 

500

美军为稳定军心举办的火鸡宴,用食物安抚官兵


很快,离不开炊事班和烤火堆的美军,就因为行军过于集中,被穿着单衣都敢藏在雪堆埋伏的志愿军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面前。

几轮突袭后,美军被打散了。原本散作满天星的志愿军,突然又快速地变成一道道包围圈,把走散的美军团团围住。

“中国军队在哪?” “他们无处不在”    
 
 ,一名美军指挥官向侦察兵询问后,得到了这样一个回答。

500

面对这个让所有理论和数据都失效的敌人,美军特遣队指挥官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短短20个小时后,他的继任费恩也死于志愿军的偷袭。

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让美军高层不得不下令跑路,为了面子,美军称其为  
   “向南进攻”
 
 。

而邓肯则保留了几分记者的诚实,他将包括开头的这张照片在内的系列图片,命名为《撤退》。

2     
 

1950年12月9日,指挥长津湖战役的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接到了前线侦察兵的报告。报告说,美军用一座“天上掉下来的桥”逃走了!

作为志愿军中最见多识广的将领,宋时轮也没明白“天上掉桥”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本打算全歼美军的计划落空了。

500

美军空投桥梁逃生示意图,图源:美国国防部资料库

故事还得从12天前的包围分割说起。

“无处不在”、让美军睡觉都不踏实的志愿军,处境也很艰难。

为了确保全歼被包围的美军,志愿军小分队分散在美军突围的路线上,每当需要阻击敌人时,就意味着一个班、一个排的战士,将要在主力赶来增援前,独立对抗人数、火力都远超自己的美军。

小高岭阵地的  
   杨根思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11月29日,美陆战一师近一个营的兵力,企图占领小高岭逃走。志愿军连长杨根思不断袭扰陆战一师的主力部队,拖延对方逃走的时间。

战斗中,杨根思的连队扛住了敌机和火炮的轰炸,用仅有的弹药精准地打乱美军的队形。弹药耗尽后,志愿军用刺刀和石块发起肉搏,紧紧和美军大部队搅在一起,不让敌人的重武器发挥作用。

全连仅存杨根思一人时,这个生平炸过无数个敌人工事的爆破高手,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爆破。    
 
 

500

在美军逃窜的一路上,有无数像杨根思一样的志愿军对他们拼死围堵,不少战士就因严寒倒在埋伏的阵地上,成了后人所说的  
   “冰雕连”
 
 。

在志愿军的层层截杀下,在二战时创下飞速增援纪录的陆战一师,用了3天时间才走完了22公里,平均每小时只能走300米。仅是2个主力团,就在这段路上丢下了1500多具尸体。

更丢人的是,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因为在败退途中慌不择路,和同样被打得着急逃跑的韩军车辆相撞,在车祸中当场身亡。    
 

500

溃逃中来不及给战友收尸的美军陆战一师

有“北极熊团”美誉的美军31团,在逃跑时连总统亲手授予他们的团旗都没顾上,被志愿军缴获,甚至因为布料结实,差点被炊事班拿来做蒸笼布。

500

现存于军事博物馆内的“北极熊团”团旗

狼狈逃窜的美军也没有了之前的体面。伤兵只能躺在汽车散热板上一边取暖,一边被运着走。

500

最后,陆战一师被志愿军用炸桥的办法,困在了水门桥的位置。按照志愿军的计划,这里将是陆战一师1万名美军的集体墓地。

为了能坚持下去困死美军,志愿军89师的政委王直力排众议,将缴获的8000条高级毛毯毫不吝惜地全部剪碎,给战士们做防寒鞋垫。

为了阻止美军抢修断桥,一向炮火不足的志愿军也阔气了一把,用重炮猛击把桥的底座也彻底炸断了。

500

桥面断裂无法供战车通过的水门桥

可谁也没想到,美军逃走的桥,是从天上来的。

听说大部队被包围后,美军展现出了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强大实力,决定执行一个听着就很异想天开的主意:  
   从天上扔一座桥补到缺口上。    
 

他们借助先进的仪器算出了断桥缺口的各种数据,连夜从仓库中找到既不过重、强度也足够的M2组件。为了防止没丢准,美军干脆一次丢8个桥当备份。

不一会,紧急调来的
 8架运输机就待命起飞了,甚至忙里偷闲提前扔了一次桥,做了个实验。

500

12月7日,8架运输机起飞空投,除了2个丢歪了外,其中6个桥梁部件被美军成功接收。经过一昼夜的组装抢修,陆战一师硬是在缺口上架出了一条路,趁着志愿军没赶上的空当火速逃走。

长津湖战役,以志愿军全歼美军一个团、将美军主力打退告终。

可惜,由于后勤的匮乏,志愿军付出了伤亡19202人,冻死4000余人的惨重代价,也因为战术理念的差距,没能全歼美军。

500

美军陆战一师借空投桥梁逃走,图源:美国海军陆战队官网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在跨过鸭绿江前,宋时轮要求停车,他对着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向牺牲战友们道别。这位正当壮年的将军,来朝鲜前的两鬓黑发,如今已成满头花白。

某种意义上说,对于中美参战的双方,“长津湖之战”其实仍未结束。    
 

2015年12月7日,在长津湖“空投桥梁”行动65周年,美军出动了现役的 C-130J 运输机,空投了一个当时逃跑用的M2桥梁模型作为纪念。

从整场战役这么多场景中,单单选出这个来纪念,看来美军也非常清楚,没有这座桥,今年的纪念仪式,只能在阵亡公墓里哀悼全师被歼灭了。

500

美军空投场景,图源:美国《国家利益》杂志

美军逃跑的过程,也让宋时轮这位百战沙场却从未失手的老将耿耿于怀,回国后,他调任军事科学院,潜心研究军事技术、外军战法。

“从今以后,任何敌人也别想靠高科技从我们眼前逃走。”对宋时轮而言,他要用后半生打赢这场科技较量的“长津湖之战”。

3     
 

一晃70年后,如果你在了解这段历史的情况下,再看几部美国人自己解读长津湖战役的视频和影视作品,你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拿错了剧本。

在1951年朝鲜战争还没打完时,美国人就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拍了部名叫  
   《上刺刀》
 
 的“抗中神剧”。

跟别的“神剧”夸大自己不一样,美国不惜造谣都想吹的,居然是志愿军。

500

电影《上刺刀》开头

在这部电影里,志愿军装备特别好、弹药多得用不完,为了打几个步兵,把炮弹当鞭炮一样随便放,轰得美军不敢露头。

500

500

更神奇的是,美军都不能随随便便调的坦克,志愿军居然像打出租车一样想叫就叫,追得只能靠双腿跑路的美军满地乱窜。

无奈之下,这批美军只能躲在草丛里打埋伏。

500


更惨的是,电影里的美军因为深入敌后,弹药不足,在突围时也怕引来志愿军大部队不敢交火,只能插上刺刀准备肉搏。

看这一脸的毅然决然,在好莱坞电影里,美军只有打外星人才会有这种表情。

500

除了火力不足、人手一杆老掉牙的步枪,按照电影的设定,美军的补给也差得不行,取暖全靠大家把脚堆在一起。

可事实上,美军当年的物资多到吃用不完,即使是普通士兵用的睡袋毛毯,也比志愿军将军们用得要高级。

在撤退时,美军为了刺激顶着饥寒追击了好几天的志愿军,故意当着志愿军的面烧掉了几大卡车的补给。

500

这片子把乌鸦看笑了,当年的美军真要这么惨,志愿军真有这么好的装备,搞不好我们分分钟能跨海打到白宫去。

500

不过,这部在我们看来很奇葩、完全不符合史实的片子,却让当年的很多美国人觉得非常受用。

据“烂番茄”网收录1951年著名媒体的评论看,这部片子让许多人觉得美军在前线“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很伟大”

毕竟,被堪比外星人一样火力强大的敌人打败,说起来总比被装备远差于自己、意志力却无比顽强的敌人打败,更能塑造美军的顽强形象。

500

等战争结束、大量史料公开后,这种明显的造谣就显得太低级了。因此,稍微有脑子的美国文艺作者,在创作相关作品时,就把基调改为抱怨气候严寒、环境恶劣。

不得不说,这些美国导演和作者的手法相当高,他们的作品甚至让不少中国观众都觉得,美国人“敢于自黑、客观”。

可这真的客观吗?    
 
 

当年那个用子弹犁地、炮火削山,补给多得连巧克力都不想吃的财主,居然在几个人分一条棉被、把手榴弹当“重武器”,连吃土豆都不敢生火的志愿军面前,拼命强调自己“条件艰苦”!这叫“客观”?

500

这些作品的做法,就是不断强化外界环境的艰苦,强调美军遇到的困难,还要把这些艰苦和困难描述得越具体越好。

然后,他们用这些“客观条件”的丰富细节,把大家的视线从志愿军这转移走。

顺着这种“美国式诉苦”的逻辑,你会发现美军仿佛全程在与温度计、军需官还有难走的山路战斗,就算输,也是输给了天威难测的大自然。

反正比输给一支装备简陋、来自落后国家的军队“有面子”。    
 

因此,在这些作品的评论区里,当代的美国观众们,得出了和1951年《上刺刀》影评相似的结论:  
   “哇,我们的前辈好艰苦啊!他们打得太不容易了。”
 

500

纪录片《长津湖》视频下面美国网民的留言

文艺界略施小计,就能让观众们为“少爷兵”美军哭惨,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非常欠缺的。

在今年好几部大制作上线以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制作过抗美援朝的大型影视作品,尽管我们制作过一些纪录片,但对观众而言,  
   故事远比史料呈现来得有意思,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一段历史长期得不到大家的关注,会有什么后果呢?2015年,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关于越南的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报道提到,从90年代开始,越南的年轻人就沉浸在美国电影、流行文化中,甚至不少人还很喜欢丑化越南人形象的美国电影《第一滴血》系列。

相比之下,越南却因为经济和影视产业的落后,以及当局对历史教育的不重视,所以一直没有制作出全国风行的越战电影。

500

2020年,就在美国企图租用越南的军事重地金兰湾时,不少越南年轻人纷纷表示支持,还指责越南政府不够配合。

当时,越南的网络上甚至有这样一种声音:  
   “都怪我们的祖先要抗美,不然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当美国人了。”
 

这句话在越南网络风行,距离美国在越南烧杀抢掠、越南人民用20年的顽强斗争赶走侵略者的那段日子,才过去仅仅40年。

那么,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在乌鸦看来,除了那些军国大事的战略外,我们还有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马上干起来,那就是:

—— 拍更多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

而这次《长津湖》宣布开机,显然是一次重大的进展。

把“长津湖之战”的英雄故事搬上银幕,是一条我们之前没走过的路,电影《长津湖》就是这条路的“先行者”。

尽管我们还没看到这部电影,但乌鸦还是想对剧组说一声“加油”,我们期待你们可以把这条路走通,把这条路越走越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踏着志愿军战士们的脚印,向更广阔的天地迈出属于我们的一步!

志愿军打下的阵地,不能在我们手上丢掉,志愿军的故事,该由我们来记住。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