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台海有事,请你扔下键盘,赴战场燃烧青春

500

月初简单写了篇讲为什么台湾研究难做的文章,发表在观网的敌媒多维上,后来又转回到了社区,也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因为其中有一条是讲目前大陆对台不甚友善的舆论环境。毕竟台湾研究不是纯学术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政治工作,还涉及到宣传领域,牵一发动全身。

结果自然戾气颇重,当然也符合观网留言区历来的风气,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说涉台智库是不想统一的最大利益集团,尸位素餐,都是民族败类,搞台湾研究就是在吃军费,要武统云云,还洋洋洒洒写了两段长留言,一段短留言,字数几乎赶上我的文章,足见义愤填膺。

不久前,老板参加了全国台联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台湾研究大咖会,表示仇台言论也是他们关心的一个议题。我向老板谈及帖子的事情,老板则呵呵一笑,说,勇气可嘉,若真打起来,还请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这话听着有点耳熟,因为同样的话,换了对象,在台湾就是说给“台独”的。

毋庸置疑的是“台独”做不到,但“台独分子”却占了台湾的话语一大半的空间,可以肆无忌惮地碎碎念。

用点粗俗的话讲,这就是意淫。

在两岸势力失衡的背景下,弱者自然会用精神胜利法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只是对占据主导权的大陆群众而言,言语上的畅快又是为了什么呢?

人们喜欢聊政治,特别是男人,一盏茶、一碟花生米,便可和友人古今中外侃侃而谈,“特朗普龟儿子敢动中国老子”,“蔡英文想搞独立,来个一百枚核弹,炸死他丫的”。

看上去政治门槛超低,但这只是闲谈,直抒胸臆,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若政治上的事真跟着情绪走,恐怕在座的各位也没什么机会当网络喷子了。

文革结束也就四十年吧,人作为一个物种,其实是很容易健忘的。

舆论环境的转变自然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目前看来,台湾的责任看上去还大一些。从“太平洋的风”到“歹湾人”也就几年的光景。考虑到大陆的体量,这样的轻蔑和仇视,足以撼动两岸关系,让两岸渐行渐远。想想新疆人和河南人,可能一些国人会存在区域上的偏见,但断然不会将两地排除在集体之外,喊打喊杀,而现在的舆论却正在主动建构出与台湾的隔离感。

这也是岛内某些人乐意看到的,因为只有你恨,他们才有理由继续把持权柄,并塑造某种身份对立。

至于大陆的涉台部门和研究机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误判,也多有洞见。至少“实质统一”、“类管辖”这个走向,便是无数内参、论文和专著汇总而来的结果,而目前为止,台当局除了惩罚自己人以外,并无任何卓有成效的反制措施,算得上是成功。这些“民族败类”大多是鸽派,但鸽子一样会啄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平台方略堆积如山,手法漂亮得啧啧称奇,只是这都是最后选项。不过即便真的一战平海峡,面对层出不穷的台湾治理问题,涉台机构一样会被视为无能,因为你心中始终有怨。

大军压境,的确能快速解决很多问题,但后续问题也会接踵而来,香港相较澳门国家认同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回归前的政治整合没有做好,回归初期又被“急冻式”原则搞得束手束脚,导致后来国家能力重新介入的成本颇高,研究都要花很大力气。既然武统日后会有那样的工作强度,还不如把功夫都花在前面,降低统合成本。

说尸位素餐,情绪了一点。很多人确实吃着这碗饭,但并没丢掉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执着。更何况,这个队伍本就不大,据我所知,仅上海地区,说得出名的中年一辈屈指可数,青年一辈基本断层,真没吃您多少军费。

当然,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消费资讯享受精神狂欢,个体理性终究淹没在群体情绪当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很难改变。但惯例上,对理性的呼吁还是要有的。常言道,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既然有专业领域的背景,就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享对台湾的认知,而不是顺着情绪一起嗨。钉是钉,卯是卯,王某人就是认为台湾形势严峻,但还未到要动武的地步,就是认为国家认同虽然糟糕,但可以培植构建。

你若有心,就著书立说,出谋划策;你若有心,就披甲执锐,奉献青春;你若有心,就宽以待人,埋头苦干,按照邓老的设想,打造我们对台的向心力。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扔下你那该死的落满烟灰的破键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