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审片】管虎没有诺兰的水平,却想拍《敦刻尔克》

【本文原标题为“金刚川审片——管虎没有诺兰的水平,却想拍《敦刻尔克》”,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金刚川看完了。相比完全没有兴趣去看的八佰,纵使金刚川有管虎导演这个负面因素在,但是冲着志愿军入朝70周年献礼片这一点也想去支持下。而当施老看了金刚川后表示可以一看后,就当机立断买了电影票——由于夫人挺喜欢吴京,也就拉上了夫人一起去看。

500

这部电影以我的观点来看,主旨与立意并没什么问题。志愿军与美军围绕着金刚川上的桥展开了一昼夜的攻防,最终以志愿军主力胜利通过金刚川而告终,体现了志愿军百折不挠、敢于牺牲的精神。前几天在网络上所出现的对金刚川的一些情节的负面评价也是过于夸张了,比如班长打骂士兵、比如张译吴京抢官职这些,看了电影后就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前者是士兵之间正常的嬉笑打闹,而后者则是吴京犯错误后被组织上连降两级从连长去当班长了。

但金刚川依然有着不少的问题,从拍摄手法到里面的军事细节以及一些常识性问题。

金刚川的结构无疑与诺兰的《敦刻尔克》极为相似,从三个视角看同一场战斗,其中也包括美国侦察机视角。诺兰的《敦刻尔克》以一周、一天、一小时的时间跨度,从地面、海面、空中三个维度来反映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事。对于诺兰来说,在电影中玩弄时间魔术是他最喜欢做的事,在敦刻尔克中三个时间跨度、三个空间维度相互穿插,最后在滩头交汇在一起达到了电影的高潮。而在金刚川里,也是使用相似的手法进行拍摄,过桥部队、美军侦察机、高炮组,三个视角在同样的时间跨度下的那一昼夜,最终三条线在桥上汇合并达到影片的高潮。

500

然而与诺兰游刃有余的三个维度相互穿插不同,金刚川并没有采用诺兰那种炫技般的相互穿插手法来叙事,而是一个视角讲完了再讲另一个视角。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同样的场景得重复个三遍,而且很多都是同一画面重复利用。为了避免观众看不明白以及进行“事件锚定”,还使用旁白字幕进行描述。于是在电影里,我们看了三遍的“B26轰炸机炸桥”、“美国155榴弹炮炸桥”、“喀秋莎反击美国155榴弹炮”、“定时炸弹起爆”。这些重复了三遍的事件有些是用不同的视角来看,比如空中视角或者山头视角;而有些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镜头重复利用。对于观众来说,每半个小时就重播一次“花样炸桥”对于观众来说这实在是不是什么好的体验。而这个问题最大的可能还是出在导演能力不足以驾驭进行交叉叙事的手法——换而言之就是菜——当然也是顾虑到要让观众看得懂,毕竟诺兰那种拍摄手法经常被称为“烧脑”。

所以整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想拍《敦刻尔克》,却没有诺兰的水平

电影里的军事常识与细节也层出不穷,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到剧透,介意剧透者请跳过。

1.“燕山部”先遣连在发现美机出现后就地对空隐蔽,然而喊着隐蔽的军官在士兵们全都就地卧倒隐蔽后,自己还骑在白马上。这真要有美军侦查机在上头,一人一马直接就把整个队伍给暴露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在是让人难以理喻。而考虑到这一部分是管虎拍摄的,不由让人思考一个问题:管虎有多爱白马?

2.在入夜后,准备过桥的部队在道路两侧待命,一闪而过的镜头中惊讶的发现:在道路两侧待命的士兵,每人胸口挂着一个灯或者手电?还是开着的?这是夜间啊,不考虑对空隐蔽了?

3.吴京和张译各负责一个37高炮阵地,张译的阵地是隐蔽阵地,吴京的则是明处阵地。在下午的战斗中击落一架美军侦查机后,明知自己阵地已经暴露的情况下却不进行转移,也没有备用阵地,就在已经暴露的阵地上等着美军前来报复,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4.美军B26所投放的炸弹中有一部分是长延时炸弹,而当时美军所使用的长延时炸弹引信是通过化学药剂腐蚀来进行定时,使得定时爆炸的时间无法非常精确。而在电影里,落在桥周围的五六发长延时炸弹几乎是同时爆炸,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是很明显的硬伤了

5.当然接下来这个硬伤就比较让人智熄了:卷土重来的美军侦察机召唤后方的155榴弹炮对木桥进行炮击,而两架侦察机就在炮弹弹道之中飞行。有一个镜头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炮弹的弹道就在海盗双机周围。而任何一个飞行员在这种情况下都会立即脱离以远离炮弹弹道——毕竟飞在天上的炮弹是不长眼的。

6.还是侦察机,美军飞行员来复仇时发现桥又修好后,召唤了一架B29来炸桥。结果当B29打开弹仓准备投弹时,美军飞行员驾驶的海盗,就在B29弹仓正下方约几十米处。从打开的弹仓内镜头可以清楚的看到下方的海盗占据了整个镜头。有谁会在要进行投弹的轰炸机正下方飞行?这是准备上演炸弹击落飞机的戏码么?

7.在张译的隐蔽炮位挑衅美军飞行员吸引注意力后,在全剧最高潮的空地对抗单挑中,张译的炮组在前一轮扫射中炮组损失惨重整个炮组只有两人幸存。张译所操作的37高炮是五发一个弹夹,需要多人进行装填才能维持持续火力。然而在空地单挑中,这门高炮似乎进入了游戏里的“暴走模式”:弹药无限且无需装弹。我在看电影时粗略数了下,这在仅剩下两人且一人需要开炮一人转动方向的情况下,37高炮连续发射了近20发炮弹。就算炮组编制完整,也很难打出这样如机枪一样的长扫射火力,在炮组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能打出这样的水平我只能认为这是“暴走模式”了——当然,这是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多少也能理解。

8.最后的人肉搭桥……算了,不说了

总之,这部电影立意还行,拍摄手法突出管虎就是菜,军事细节硬伤较多,但还是值得去影院看一下的。片尾部分把全片拉高了很多,当然那部分是郭帆做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