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失忆与失意

500

初到高雄的时候,是从左营站下的火车,向西不远处就是左营港,一个留下太多悲欢离合的感伤之地。漫步于左营港的晚霞,眺望着一片波光的海浪,视线中偶尔飞过几只白鸟,在落日的余晖之中,斑驳陆离,像极了铺陈在碧海蓝天上的水墨。这场景如痴如醉,让人心神宁静,已然见不到当年风雨飘摇中的混乱与嘈杂。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JS的《东北老家》:“大约半个世纪,故事在山东港边,奶奶带着一家人,从此告别熟悉的家园。乘风破浪的军舰,从青岛经过福建,终点落在左营港,未知的命运就要上演……”

从青岛登船而来的不止这对东北后裔兄妹,还有我的台湾好友小闻。小闻的爷爷是个传奇的人物,随同远征军进入缅甸,做过美国人的翻译。1949年,小闻爷爷离开了发妻,随军从青岛启程前往台湾,本以为只是一次常态的撤退,却不曾想,此生再未还乡。

90年代,李登辉荣登大宝,表面上推动国统纲领,但私下积极向台独靠拢,台湾内部局势暗潮汹涌,民进党和绿营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老人家经常会坐在电视机前失神。一次他喝了点酒,一把抓住年幼的小闻,表情严肃地问她,你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小闻一时语塞,随后怯生生地说:“台湾人?”老人家勃然大怒,咆哮道:“你是中国人!你给我记住你是中国人!”

岁月已逝,尽管老人已殁多年,但小闻至今还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老人留下狠话,谁要选票投给民进党,就不准进这个家门!也从那个时候起,小闻家从来没有投过民进党的票。这也是无数蓝营家庭的心声,即便国民党是扶不起的阿斗,也要含泪将选票投给国民党。蓝绿的对决与纷争,成为了生活必备的一部分。

不知何时起,台湾人失去了身份。

离开上海前,导师分给我的课题任务并没有做完,来到台湾后经常要泡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修改文稿。有时会翻开一些尘封已久的论文合集,都是二十年前台湾知识分子的思想精华。字里行间透露着大国国民的骄傲和不可一世:中国是世界文明的贡献者,中国也要承担起世界进步的责任,台湾是中国的先行者,不仅要紧密的连接世界,也要对大陆和香港有标杆作用!这种奋发有为和敢于天下先的旷世情怀,一如大陆现今的精神面貌,大气磅礴,让人心情振奋。

只是,这种精神,终究留在了那堆纸张发黄的论文之中,只是一纸考据的材料。

我在台湾的方法论课程老师老刘,年过古稀,已临杖朝之年,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岁数,却主动回到学校上课,按他的讲法,自己就是喜欢教书,这是他生活的方式。然而现实却令他倍感失落,他经常会在课堂上抱怨现今台湾学生的种种顽劣和懒惰。他时常回想起,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台湾社会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人们信心满满,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盼。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台湾的目光,不再关注于世界,而是热衷八卦隐私;台湾的精神,不再奋斗进取,而是耽于安逸,沉浸在莫名的“小确幸”之中。谈及他之前在大陆讲课的经历,他双目放光,身体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述他是如何的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仰慕,他作为一个老师的尊严如何在大陆得到了实现。

他希望可以去我的母校南开,实现到大陆去教书的意愿。他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的生活:半年在台湾,半年在大陆。他希望在生命余下的时间里,在大陆重温在台湾已经失去的东西,那种情感与气节,是他这种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终生难忘的烙印。

不知何时起,台湾人失去了精神。

没有了身份,没有了精神,台湾只是亚细亚边缘的一个可怜的孤儿。这个在大陆如神话一般的美丽存在,正变得让人陌生与捉摸不透。国家的第一个公祭日时,我还在台湾,在社交网络上,留下了一条状态:“约摸台湾这边是没什么纪念活动了,在台陆生们记得都默哀一下死难同胞,八年打得不容易啊……”这一天,一个休闲的星期六,繁忙一周的台湾人匆忙丢下手中的工作,开始享受周而复始的愉快假期,台北街头莺歌燕舞,小吃夜市人声鼎沸,这才是轻松愉悦的生活!遥远的南京,只不过是一个书本上的地名。FTA被韩国抢走,也不过是“砖家叫兽”危言耸听的把戏。这片乐土,有她自己的行为方式,正如一位台湾网友所言:“我们无力也无愿承担那么多的期盼和责任。”

曾经的那个台湾,已经被忘记,也许未来,忘记得会更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