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双循环”要抓好“三链”和“三放”

500

自从党中央在今年五月首次提出中国未来经济要探索“双循环”发展道路之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闻风而动,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有的在解惑释疑,有的则提出风险与问题。这种讨论肯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健康平安的道路上。

中国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激流之中,面对疫情和国际政治的变迁,面对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中的政客不断对中国的“政治迫害”,“经济陷害”和“市场清洗”运动,中国及时提出“双循环”策略,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决定中国未来至少十年的发展前途。

中国在制定和推动“双循环”发展路线时,要特别关注“三链”和“三放”的完善和调整。

一 " 三链"是保证中国经济复苏

我们说的“三链”是: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

我们要特别提倡“消费链”的功能与作用,“消费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托儿”,是重要基础,没有“消费链”,供应链就失去服务对象,失去发展动力。而没有供应链,产业链也就成为“无米之炊”,无的放矢。所以,把" 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紧密联系起来,统筹发展,妥善推动,有利于经济整体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在国际社会有一小股人整体热衷于与“中国脱钩”,摆脱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的渲染十分喧嚣之时,我们适当强调“消费链”的不可忽视,不可替代作用,对于改善国际互相猜忌的紧张关系有着化解,融冰的效果。因为,“消费链”是无法脱钩的。任何新的产品与技术,离不开“消费链”的市场,没有“消费链”的支持,所以的新发明,新科技都无法得到推广和市场化。

抓住“消费链”,也就是抓住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牛鼻子”。中国不仅要成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

积极参与者,还是“消费链”中的核心力量,这对于全世界经济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市场的国际购买力和中国社会的消费力,是巨大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磁铁”。

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离不开中国的市场,离不开中国社会的消费。

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为美国和西方主要国家的财团和大大小小的企业提供了无法统计的商品,财富,就业和发财致富的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大的贡献,是向全世界开放了自己庞大的“消费链”市场,外国设备,产品,人才,资金,蜂蛹而入,中国的四十年“消费链”,救活了欧美日本的无数濒临倒闭的企业,使得多少欧美日本企业起死回生,得到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中国文化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良心。如今美国政府的少数政客把中国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一笔抹杀,还反咬一口,实实在在令中国民众唏嘘不满。

中国的“双循环”策略,绝不是回到“闭关锁国”的过去,尽管美国和少数西方政客真的希望把中国打回“关闭”状态,断绝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往,贸易往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深知,闭关锁国是死路一条,是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的。

正是因为意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才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管外部少数势力如何阻拦,诋毁中国的发展意愿,中国绝不会松动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奋勇向前的坚定决心。

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提出必须遵循其中的“逻辑”。不符合“逻辑”的政策最终会遇到执行和推动的障碍,即使暂时启动,也无法实现“可持续”。这是极其重要的,对我们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国际市场不可丢,中国执行“双循环”政策,有着其“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所以“双循环”政策的落实与执行一定能够实现其“初心”与“使命”:保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健康复苏,造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的“双循环”,绝不是只为中国的经济利益服务,它的立足点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经济发展顺利,而是为了更好的为世界上更多的“困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一个价值观。

中国要特别重视国际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能因为“以国内循环为主”,就放松,忽略维护国际市场。放弃国际市场,专攻国内循环,是“杀鸡取卵”式发展模式,决不可取。

现在国际上不少厂家正在鼓动或盼望中国企业会主动放弃国际市场,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梦想实现。

这一切就是我们制定和推动“双循环”政策的逻辑。违背了这个逻辑,“双循环”会变成“单循环”,或者是“闭路系统”,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是极大的伤害。

中国人民深深知道“唇”与“齿”的关系,唇亡齿寒是中国人人皆知的道理。

”双循环”中的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就是“唇”(国际市场)与“齿”(国内)市场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是保护经济整体平稳性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的“三放”

在推动“双循环”政策时,还应当推动“三放”,即:

解放生产关系;

释放市场活力;

开放社会购买力。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四十年中逐步“解放生产关系”,捋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关系,给各项政策的推行落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四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又到了需要改革和解放现有的市场/生产关系的时候了。

其次,“释放市场活力”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市场是否有活力,是否有充足的活力,决定所在经济体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是否足够的强大。

“市场活力”大小常常取决于市场要素是否得到利用和发挥,否则“市场活力”就是一句空话。说到底,就是把束缚市场活动的一切条条框框都消除掉,就是最好的保证。

所以,让“市场活动”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活跃,让市场真正的“活动”起来,是保证“市场活力”的前提。

第三就是“开放购买力”,让企业,公众的资金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尽量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刚需”项目。不少地方政府依然对部分大商品制定了“限购”,甚至“禁购”的政策,既不利于国家大政方针,也伤害了各个体人员的“选择权”。

这是得不偿失的“愚民”政策,不足采取。

总而言之,当今中国最紧迫的矛盾是美国中国之间无法短时间得到改善,给中国近期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因素。中国的妥善做法虽然不能再是“韬光养晦”了,但是中国仍应当逐步做到 “养精蓄锐”,以“养”和“蓄”为主,这是确保中国的进入发展势头不变,决心和能力不变的伟大时代的选择。

中国只有依靠“养/蓄”,一定可以得到全社会尊重和支持。

“三放”之间也是由

“双循环” 中的“逻辑”决定的,这些逻辑,成为某些经济活动的寿命和质量。

努力做到“三链”的有机结合,积极改革“三放”的内涵,中国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