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考试,大国影响力的最佳证明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与流行病斗争的历史:天花、鼠疫、霍乱、流感……每当病魔肆虐时,人们都会希望有一款“神药”来逆转形势,帮助我们绝境翻盘。随着医学进步的发展,增强免疫、控制传播的疫苗已经拿过了“神药”的接力棒,成为了我们面对未知疾病时最后的依靠。

自2020开年以来,尽管国内防控初见成效,但是新冠病毒的全球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新冠肺炎疫苗被人们寄予厚望。疫苗研究领域的全面试验和快速投产,也成为了大国影响力的最佳证明。

面对这场时间紧迫、还关乎数亿生命的“医学大考”。中国在疫苗领域的最终得分,能不能超过大洋彼岸的老大哥呢?

500

考题一:时间

人类对于流行病的深入认识过程,本质上就是“用时间换生命”。对于一款成熟的疫苗而言,其研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就连研发周期最快的腮腺炎疫苗,也要花上四年才能投产。

但是新冠肺炎并不打算给我们这个机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9日16时25分(北京时间20日4时25分),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22万例。

针对这样的疫苗研究形势,美国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波伦给出了颇为毒辣的评价:“我们正在一边飞行一边造飞机。”

尽管形势紧急,疫苗的研究流程依旧要按部就班:研制疫苗需要前期设计、动物实验后才可以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进行Ⅰ期安全试验、Ⅱ期有效性试验和Ⅲ期大规模试验进行严格评估。在确保三个环节的试验数据达标之后,疫苗才可以注册上市。

而这就是新冠的第一道考题:各国都在争分夺秒。谁先成功了,就能率先一步投入生产,抢占市场,树立权威。谁也就能给国内人民的生命一个交代。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种疫苗进入了临床Ⅲ期试验。在这些疫苗当中,中国和美国分别以4种和3种疫苗,稳稳占据了第一梯队。根据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在10月20日新闻发布会的表态来看,我国的4种疫苗在全世界10个国家约6万名受试者中表现良好,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这样的表态,不但证明了疫苗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初步保障,也为疫苗进一步展开试验铺平了道路。而且,最先进入Ⅲ期试验的,也是中国科兴生物的灭活疫苗。因此在时间这道考题上,我们有着自己的节奏。

跟国内疫苗的齐头并进相比,大洋彼岸的懂王则选择“疫苗跟着大选走”:他也在采访时公开表示,疫苗在11月3日大选前就能研发出来。可是美国最早开展的Ⅲ期试验时间是7月27日,就算大选当天发布也才3个月出头。

考虑到临床Ⅲ期试验所需的时间至少要4-6个月,就算在今年年底前得出实验结论,这个速度也已经“破纪录”了。特朗普要真能在大选前“变”出个疫苗来,只能说明新冠在考场上“泄密试题”,那他可就真是“新冠懂王”了。

500

阿联酋卫生部长接种中国研发新冠疫苗

考题二:方案

随着新冠病毒大范围的持续蔓延,病毒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异。因此新冠疫苗研究就遇到了另一个问题: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可能是不一样的,只用一种疫苗,可能只在部分人身上有效,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像《流浪地球》一样,选择了“饱和式救援”的疫苗方案:疫苗研究分别从5种不同的路径入手,从传统的灭活、减毒载体疫苗方案,到技术先进、周期更快的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五个技术路线都有布局。

我国当前进入Ⅲ期的4种疫苗中,就包括了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路径。随着试验的稳步推进,多条路径攻克病毒,也能保证疫苗全方位应对新冠的能力。

和我们“饱和式救援”的多线支援相比,美国目前的III期方案就一个字:快!不论是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疫苗还是之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mRNA疫苗。都是效率优先的“先进”疫苗方案。在部分媒体的轮番轰炸之中,好像只要方案使用最新技术,新冠疫苗的研究就是一路平推,新冠也会被光速吓跑。

但是“效率优先”的反面,往往是方案不够成熟:在腺病毒疫苗领域,阿斯利康的动物实验已经吃了一个哑巴亏,直到10月21号路透社才放出可能重启实验的消息;强生疫苗的6万人大规模试验也因不良反应被迫暂停。加上隔壁礼来制药单克隆抗体的失利,美国这里的方案可谓是“一日三险”。

跟大洋彼岸的状况频出相比,中国的疫苗自研发以来,临床试验一直表现稳定良好,没有受试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虽然少数人有轻微发烧、头痛,但短期内都得到了好转。尽管这些患者没能登上新闻的头条,但可控的不良反应让人轻松了不少。

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地推进进度,并不能让疫苗从石头里蹦出来:虽然特朗普在3月2日与医药企业高管谈话时就表明自己对疫苗的预期是“几个月”。并且还指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新疫苗规定,是在故意拖延疫苗试验针对自己。但是他的一厢情愿,并不能打败疫苗研究的客观规律。

考题三:态度

对于新冠疫苗研究的态度,本质上就是国家对于新冠疫情和本国人民生命的态度。负责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采访中直接表示,“专利是我们的,原创是我们的,在任何场合,都不用看别人脸色。”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这14亿人的健康生活和美好未来,不应该受制于抵御疾病的一针疫苗。如果中国率先研发出疫苗,那么未来疫苗由谁生产、生产多少、如何定价、如何分配,我们都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如果新冠疫苗没能占据先机,作为“老大哥”的美国就要操心自己的门面了:如果中国疫苗先出来,是选择要技术霸权的脸,还是要国内人民的命?如果要脸,那就只能不要命了,不过目前他们也可能拉不下这个脸。

因此,抢先研发出新冠疫苗,就是证明自己实力的绝佳机会。尽管各国表面上都表示相互合作、在疫苗生产上共度难关。但疫苗核心的研发领域,各国都在明争暗斗、争分夺秒。美国就曾以以从事化学和生物武器研究为借口,制裁俄罗斯的疫苗研发机构——俄罗斯国防部科研所。

如果疫苗研究的硬实力不够出色,美国还会选择充分利用自己的“软实力”来造势:最近,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舆论调查报告,针对此次新冠疫情,日欧美等14个国家超过70%的人,表示对中国没有好感。

在西方媒体的煽风点火之下,本来在一线抗击新冠的中国,对外形象却越来越恶化。这种西方“软实力”的优秀输出,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再优秀的“软实力”,如果没有硬实力背书都是一纸空谈:9月,阿联酋紧急批准使用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展示了对中国的极大信任。在接种数十万人次后,无一人感染新冠。10月19日,巴西圣保罗州州长表示,在临床三期研究中,初步结果证明,在巴西进行测试的所有疫苗中,中国科兴生物的克尔来福疫苗是最安全的,进度最好,也最有前途。这些成功的案例,也是中国疫苗实力的最好证明。

这一系列的考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核心实力的考验。中国又是如何稳扎稳打,镇定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大考呢?

一方面,我们的体制让疫苗的研制能够上下一条心,集中所有优势力量和资源,为疫苗研发提供最优环境,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而美国权力斗争得很厉害,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对疫苗的研发造成了重大阻碍。这点从防控疫情的实地操作中就能看出,中国用短短三个月就控制住了国内的疫情,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是境外输入;而美国目前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每周新增70、80万病例。

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大国地位使我们有能力短期内迅速集中资源。当前,我们的疫苗生产线已经建成多条,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生产出6.1亿支。单以我们一国的力量,就能带动起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今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首先由负转正,这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个喜大普奔的事情。彭博社表示,世界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中国经济)这次反弹,刚刚开始的全球复苏将变得更加脆弱。

对新冠疫苗的专注,本质是我们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在美国拒绝担负WHO的责任之时,我们补上了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权。作为在全球化生产中负责工业生产的人口大国,对于公共卫生的关注,就是对于国人生命的关注。

针对疫苗的分配,中国早就表示,研发出来的疫苗在保证国内刚需的前提下,会首先提供给南美洲、东南亚等疫情严重的国家。推动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不但证明了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让那些丑化中国形象的西方势力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虽然与西方的一片混乱相比,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面对群发事件也有了成熟的应对机制。但是良好的控制,并不代表疫情的结束。青岛的疫情复发也证明了新冠将时不时的死灰复燃。这些复发案例,也让疫苗的意义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新冠疫情的控制中展示了自己临危不乱、稳定领导的强大实力。我们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中,也将掌握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的疫苗应用,也会在各个国家心中播下一粒种子:或许这样一个温和而有力,亲切而威严的国家,才是他们的正确选择。

(作者:傅玲、赵宝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