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追星是新型精神鸦片的文章为何现在没人写了?

在十多年前,游戏机禁令颁布前夕有这么一篇文章《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把游戏这种娱乐形式打成了精神鸦片。并用街机厅老板的口吻说:"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我害怕他们起疑心,就赶紧接上说:"要是这样,我们没办法合作了,因为我家有小孩子啊。"

 

500

该文章也直接导致了多个部门联合下达了游戏机禁令。

也让中国的游戏玩家被扣上了网瘾的帽子。甚至被送进了临沂网瘾中心电疗或者关进了豫章书院。

但时过境迁,当现如今一批流量明星的粉丝用近乎宗教狂热的行动去攻击其他圈层甚至实施网络暴力的时候。似乎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仿照救救孩子的文风写一篇抨击流量明星娱乐至死的饭圈文化了。

时代真的变了,过去的文章大多是在纸媒等权威媒体发布,因此具有一定的辐射力。能引起人的共鸣。

而现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复杂化,各种互联网公司也逐渐把握了宣传窗口,传统媒体的文章也不在掷地有声。流量明星依托于流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依托于互联网公司而生的,因此掌握媒体发声渠道的互联网公司自然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当有人对这种流量思维提出质疑的时候通常遭遇到的就是控评删帖,在新媒体上,这些互联网公司似乎手眼通天,把控着舆论。

这正是被肖战粉冲塔的网络安全教授沈逸老师所担心的。

500

500

而他们自己一手推出的流量明星也的的确确造成了比当年被污名化的游戏更可怕的破坏力。无数的饭圈如同疯狂的朝圣徒一般攻击着反对他们偶像的一切声音,甚至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网络暴力。他们花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购买流量明星的专辑和周边产品,可比当年游戏玩家更夸张,甚至在追星饭圈的圈层里还流行着某种任务指标,每个人必须买足够的份额,否则就开除粉籍。当年的游戏玩家都做不到这种地步。

可此时,当年掷地有声写出救救孩子文章的权威媒体人们却失声了。是资本的力量让他们怯懦了还是他们也成为了流量大潮中随波逐流的一份子?

新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这三股力量在互相博弈中似乎舆论武器逐渐被新媒体资本掌握。

500

我们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似乎要警惕这种变化,资本永不眠,但同时资本也会为了利益歪曲事实,变成真正的鸦片去侵蚀下一代的思想。

那么在两会期间我们是否该认真的重新思考下救救孩子的意义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