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出大师关键在于生产关系

钱学森疑问,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各路专家学者都给出了答案,但是这些答案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去,也没有理论的根据,更不受实践的支持。

说到大师,首席应该给出一个定义, 这里定义大师就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所以说出不了大师,也就是出不了杰出人物,出不了千里马,但是韩愈在其著作中曾经说过,“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用”,还是很有道理的,没有伯乐,很多的千里马只能死于槽枥之间,当然没有人知道还有千里马。

大师常用,而能让大师脱颖而出的生产关系却不常有,世界上看上去也就没有大师,很多大师只是终老陋室之间,世人当然不会知道还有大师。

能不能出大师,马克思其实很早就给出了答案,这就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合大师脱颖而出。马克思的理论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者就是最根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生产关系促进人的发展,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下,大师自然是大量出现,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也就是生产关系阻碍人的发展,这个时候大师自然很难脱颖而出。

但是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可能也不是生产关系促进所有生产力的发展,可能只是促进了一部分的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候这个行业的人才辈出,比如北宋,文化方面的大师就有很多,比如欧阳修,苏轼等,在武力方面,大师就很稀少,就算有岳飞,也很快冤死于风波亭。这都是生产关系决定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师辈出,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好的教育,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大师的涌现。拿现在来说,如果用论文做标准,中国拥有众多的论文大师,这也是历朝历代难以比拟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