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西北,有一片存在感较低的巨大盆地,这就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绰号“聚宝盆”,这也是大众在地理书中初识柴达木所获得的第一印象。

500

比如柴达木最最出名的——盐

图为西台吉乃尔湖盐工厂

在历史上,柴达木盆地曾是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活跃片区之一。但现在的“聚宝盆”,留给人的普遍感受却是资源产地和工业基地,没有一丝历史感。

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请看今天的文章。

500

西域中央的低地

这处据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盆地,由贝壳梁所证,在4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特提斯海)。现今它被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青海南山封闭环抱。

沧海高原..

500

过去的沧海留下的遗迹不只有沙漠戈壁,还有多达33个盐湖。据一些学者考证,“柴达木”在蒙古语中即为“盐泽”之意。

在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的

便是遍布众多盐湖的柴达木盆地

不包括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等

500

被群山所包围的低地,又处于西域的中间位置,柴达木盆地所处地缘位置似乎预示着它会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发出闪耀的光芒,而这一切,不止受限于青海的自然条件,也受限于历史的进程。

由于相比于河西走廊恶劣的条件

虽然青海通道直线距离稍近

但在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中

只能作为一条辅助性通道

500

两宋之前,由于河西走廊的长期贯通性,柴达木地区不过是中原王朝统治下的普通领土或是羌人等其他各少数民族政权轮番更替的表演场,并没有起到某些核心地区作用。

吐谷浑的活动范围主要还在青海东部

柴达木成片的荒漠和盐泽显然并不是好的牧场

只要河西走廊还是可行的通道

从西宁北上祁连山就比西进更有吸引力

500

这段历史上,柴达木附近最出名的符号是一个小国吐谷浑,由鲜卑慕容部所创。这就是唐朝名将李靖、侯君集因吐蕃问题而征战的吐谷浑,同时也是真实版“九层妖塔”的墓主人所在的国家。但除此之外,柴达木再无其他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次九层妖塔可是追回了很多重要文物

500500

这一切在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争锋中被打破。宋夏对峙之际,西夏(大白高国)几乎领河西走廊全境,北宋曾发动五次战争,试图夺回河西故地,均未能成功。河西地区自古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枢纽,北宋多次征伐未得,若想由此过境联络西域诸国,西夏也是不允许的。

这成为了大宋帝国的肘腋之患,也倒逼宋人寻找其他通往西域的道路。

西夏的核心区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

虽然这里的人口和经济资源和北宋没法比

但北宋由于受到强大辽帝国的支持

想收复西夏是很难的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500

当时,西夏的南界仅到祁连山北麓,而翻过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则由吐蕃唃厮啰政权所控,这就是今天柴达木地区藏族的来源之一。唃厮啰政权名义上附于北宋,此时的西域诸国大部分在名义上也仍附于北宋,如于阗国、高昌回鹘、金山国等。对于北宋来说,既然河西走廊旧道已断,那么另寻一条新路,这条经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所平行的丝绸之路副线就成为了临时的替代品。

由此,柴达木盆地替代了河西走廊,成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往来的最主要通道。


青海河南道

这条路线并不是从北宋时期才发现并开始利用的,该线路一直存在,只不过非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主线,并不引人注目,史籍中也很少提及。在宋人到来之前的大多数时间,这条通道都是邻近地区人口在小范围使用,并不曾承载大范围长距离间的交通运输。

河西走廊走不通

就只能换柴达木走廊试试了

500

西汉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时,东归之路即为经今天青海省祁连山南麓。可惜由于当时占据此地的羌人附于匈奴,张骞在此第二次成为了匈奴的俘虏,于第二年逃脱,继续东归。

同时,这片区域环境过于恶劣,并不适宜像河西绿洲一样当作丝路主线来利用,除应急之外,一般很少经此取道。

湟水河谷已经是整个青海地区最宜居的地方了

古代商队再往西走可就越走越难了

500

好在宋以前的吐谷浑时期,当局曾大力经营此通道。比如吐谷浑出于联合抗击北魏的原因,允许东晋、南朝的江南政权通过此通道经益州四川盆地与西域间进行联系。但隋唐统一之后,该路还是渐颓。

因位于黄河之南,史学界称其为“河南道”,与河西命名类似。其他称谓有“羌中道”、“青海道”、“吐谷浑道”等,都是根据当地的政区名称或是历史民族而来,由宋朝人的探索为契机,逐渐彰显了自己的价值。

这条路现在被归为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南线线路之一。

今日青新公路G315国道

从老茫崖至小柴旦,号称青海最美公路

沿途将近500km尽是沙化与风蚀地貌(雅丹)

在今日的交通工具下

行路尚且如此,况当时?

500

至元时期,版图再次一统,河西归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河南道丧失了其利用价值,柴达木此后又沉沦了数百年。

明时,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因青海藏传佛教派系之争的问题游牧于此,向青海境内引入了大批蒙古人,亦称德都蒙古,这就是今天海西州蒙古族的来源之一。

固始汗现在一般被认为是德都蒙古的开创者

500

清前期,蒙古人成为了柴达木地区的主体民族。但后来青海和硕特蒙古亡于准噶尔汗国,康熙击败准噶尔后,该地区蒙古人锐减,外加后来的蒙藏部落迁徙原因,此地区人口成分发生变化,藏族后来居上,成为主体民族。

民国时期,青海马步芳将一部分逃难至柴达木的哈萨克人收留于此,并采取压迫监视控制制度,这就是后来建国初期“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中哈萨克的来历。但1985年后柴达木哈萨克人陆续返回了新疆故地。

这是个充满自治州的省

500

但在历史上,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柴达木真正的价值。这里只是作为各个民族的十字路口而存在,除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历史以外,很少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故事

西域新枢纽

 新中国成立后,柴达木盆地的各种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一座座工厂在这片土地建起,锡铁山矿区、察尔汗盐湖、茫崖石棉矿、尕斯油田等,这些工业依旧是今天柴达木地区的经济主体结构成分。

尕斯库勒湖附近的尕斯油田

500

尕斯油田,孤零零的一座座

500


除了发展工业之外,路也是必不可少的,青新公路(G315国道)、敦格公路(G215国道)、青藏公路(G109国道)与铁路逐一建成,依靠现代科技战胜地理环境恶劣,柴达木的交通枢纽隐藏属性被悄然点亮。

库尔勒-若羌-花土沟-格尔木客运大巴

该大巴全程只经过5个县级行政单位

沿途因地广人稀,总里程长达1200km

500

今日的柴达木盆地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海西州是一个地级行政单位,幅员过大,拥有一对双子城,一个是格尔木市(海西州经济中心,县级),另一个是德令哈市(海西州政治中心,县级,也算是海西州的中心城区),除此之外还有乌兰、都兰、天峻三县。

海西真是个超级巨大的自治州

500

另外,海西州还拥有三个中国境内独一无二的行政单位,“行政区”。大柴旦、茫崖、冷湖就是这种行政单位,拟县级,也是“黑区”的一种,在民政部行政区划中无法查到,非常特殊。

每一座特殊的小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比如茫崖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矿业小镇

500

这三个区域在民政部备案里仍属德令哈市的一部分,官方名字统一称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但青海省对该“直辖”自行划分了三个行政区(也就是“大冷茫”)。有趣的是,民用电子地图的县级定位地名一般都遵从民政部公开的法定县级单位,从不使用“黑区”和“功能区”,但这三个“行政区”却出现在了民用电子地图中的县级地名定位中。

茫崖(mang2'ai2),蒙古语,“额头”之意

曾一度有传言要废除其中几个行政区

成立“尕斯浩特市”(县级)

但近一个月,茫崖市武装部成立

说明这片聚宝盆离行政区划调整不是太远了

500

由于资源丰富,时至今日,柴达木仍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地区。但其旅游资源也不可小觑,青海湖旁边的茶卡盐湖,德令哈外星人遗址,水上雅丹,还有当年的“河南道”今日的青新公路雅丹沙漠公路段,均成为柴达木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茶卡盐湖好归好

但不知还能让国人使用多久

500

为了帮助当地更好地发展工业运输和旅游业,柴达木的路网体系仍在完善中,由格尔木经鱼卡翻越当金山口至敦煌的G215国道,沿线正在修建敦格铁路。

不知晚饭时候能不能开到鱼卡去吃鱼

500

另外,由格尔木通往西宁河湟谷地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均已通车;由格尔木通往若羌的青新公路附近,也正在修建格库铁路,这是第三条铁路入疆通道。

格尔木这是要做西部大枢纽的架势?

500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隐形的线路正在规划中,就是由成都经阿坝州、果洛州到格尔木的铁路线,格成铁路。该线路一旦完工,联合库格铁路,则四川盆地就拥有了一条进入新疆的直达通道。这个时候,柴达木将是内地进疆进藏以及沟通河西走廊的重要地区,而格尔木不光是北方地区进入新疆的传统中转点,也是西南地区进入新疆的新兴中转点。

柴达木,不单单是一个“聚宝盆”。待到公铁路网完善之后,其区位价值将大大提高,不会亚于古代敦煌的枢纽地位。而格尔木,当年慕生忠将军为修筑青藏铁路选择的一个中转之地,这座以盐湖化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将会是这个枢纽中的中心。

看上去只有工业的柴达木,会在这个时候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身份。

最后看一张格尔木壮观的太阳能产业

500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