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逼傅园慧练长跑——这是12分钟跑又回来了?

大家可能都听说了:

傅园慧、叶诗文这些冠军级游泳选手,虽然预赛表现卓越,但因为“基础体能测试不过关”,无缘决赛。

用跑步成绩去勒游泳运动员……总感觉怪怪的?

我看了看新闻,据说是年初,发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要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

测试要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3000米长跑等10个项目。

还坚持“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选拔标准。

后来不知怎么,变成如今这样了。

让游泳运动员去跑步,感觉似乎不大对。

我们都知道,不同行当之间选材的不同。比如篮球,巴不得手长脚长身高再高一点,但这标准,显然不能用到体操里去。

乔丹当年打篮球那么健美的身材,去打棒球,人都嫌他四肢太纤细修长,得重新练才行。

就像你不能逼着铁饼选手有体操选手那样的灵活性,不能逼着羽毛球选手有举重选手那样的力量似的。

专项运动员吃的是专项能力,而非综合体能。

不能一刀切啊。

体能是为了本行专项存在的。

冠军级选手如果本行精通,却因为体能测试不过关,感觉奇奇怪怪的。

不过,这事好像也不新鲜。

我觉着,好像是12分钟跑又回来了?

我小时候看足球那会儿,甲A联赛每年都有体能测试。

1990年代吧,有几年就考察这个:一是12分钟跑,必须跑满好像是2900米;二是25米折返跑。

本来12分钟跑挺好的,古怪的地方是:

测试合格了,才让踢联赛。

测试不合格,你足球踢得再好,不让踢联赛。

于是这成了每年甲A赛季初期的大事。那会儿经常是所有球队拉到云南海埂,集中训练。那会儿的体育报导海埂,就是津津乐道于“某某体能困难户坚持跑圈”。

许多技术过人但不善长跑的球员,就得单独狂练跑圈,以求过关。

当时习以为常,现在想起来挺荒诞的:

一群足球运动员,搁那儿一个月,练跑圈。

一群足球运动员的饭碗,得靠跑圈撑着。

我还记得1997年,有好几个国家队的,因为没过关,所以前五轮联赛没法踢。好像还真有国脚没过关,一整年不让踢球的。

我还记得有一年报导说,当时正好在海埂训练的云南某竞走队,用走的都能12分钟走出三千多米,以此嘲笑男足体能不够好。

我那会儿还小,乍看觉得有道理;但回头一想,不对啊:踢足球的和专业竞走的,那不是一回事。

再一想:为什么踢足球的,非要练长跑呢?——跑过步踢过球的都会疑惑,谁在足球场上,是跟长跑那么跑法的?

如此狠抓体能苦练了几年12分钟跑后,我们足球的体能,似乎也没有明显上升。

1997年十强赛第一场打伊朗,2比0领先,最后30分钟被连进四球。那场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最后被伊朗跑垮了。

好像12分钟跑那么折腾,也没啥鸟用?

后来似乎有记者采访了当时正在巅峰的皇家马德里。皇马的说法,12分钟跑,他们训练也用,只是个队内偶尔抽测看看体能状况,不是硬性标准。

跑个二千米出头。好像皇马全队12分钟跑能到2900米、有资格踢我们高端大气甲A联赛的,也就罗伯特·卡洛斯。

我爸看了新闻感叹:幸亏甲A球队没有引进皇马群星,不然他们一个都踢不了甲A联赛。

后来12分钟跑好像取消了。

至于这似乎不太合理的玩意,为什么执行了好些年才取消,我也不太懂。

以前写到过,我有位练武术的长辈,说她们那一代运动员,许多退役时都一身伤:许多是不合理训练,硬给练伤的。

世上自有一套科学完备的训练方式,但似乎以前,我们许多运动员都被要求猛练狠练,不怕苦地练。推崇的就是热火朝天,斗志昂扬。

不要怕困难,只要克服困难。

至于这个困难合理不合理,好像也不太重要。

以前好些年,大家批评足球,说外行领导内行,不可取;一刀切,不可取。好在其他冠军项目都挺好牛。

现在一看,在其他项目都铺开一刀切测试了?

我觉得,外行领导内行和一刀切,甚至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什么呢?

赵本山小品《拜年》里,和高秀敏一起讨好范伟时说:

“您一发布精神,我们都干疯了!”

强化体能?好事情啊!

发布通知要恶补体能?看着也还行。

测试要求十个项目?看着已经有些怪了。

把测试和奥运会入场券挂钩,这就……出怪事了吧?

好像是一步步从上到下,每个环节都显得自己在做事,结果就……跑偏了?

当然,历史长河里,这类事也是出过的。

南宋吧,湖南醴陵有个匿名士人,写过首词描述一种现象,大概是:

上头说了句啥,下面赶紧搞;到了地方,就迫不及待哗啦啦铺开搞了。

当然这过程里,味道也变了。

所谓: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