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一些想法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在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逐步到加快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哪方面的改革、怎样深化改革的迫切决心。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尽管在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诸多方面远逊于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但我还是想班门弄斧,讲一讲我的个人想法。纯粹是一家之言,如有错误,敬请斧正。不是很严谨的讲,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大规模的投资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动力。政府对各种大型基建的投资、对经济低迷时的刺激性财政及货币政策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在数次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定海神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兑港币不贬值、2008年金融危机央行的四万亿刺激政策以及随着疫情好转全国十三省市的34万亿新基建项目)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投资驱动型的发展固然尤其好处,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降低效率,无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财政浪费、投资回报率低、违背经济规律去搞重复建设以追求短期经济发展,这些无疑会导致地方债台高筑、产能过剩、需求和供给错配等不良后果。自认为投资驱动型与消费驱动型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投资说白了就是政府和企业花钱,而这里面几乎百分之百会存在权力的寻租现象,这就势必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造成消费需求的抑制。高房价是抑制需求的另一因素,动辄数百上千万的房价不仅掏空了一个家庭的积蓄成为束缚年轻人一生的囚笼,而且也极不利于大城市吸引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刺激消费呢?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个好方法,但治标不治本。从长远看:首先要一步一步的将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经济,让居民会消费。深耕国内市场,释放市场活力,如此便能缩小收入差距让消费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让居民能消费。其次是要抑制高房价,让居民敢消费。对恶意炒房、囤地居奇的行为杀一儆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要进行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建议建立全国用地统一市场,全国一盘棋,以更好的发挥市场的力量,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国家的兜底作用,完善我国的福利体制,使福利真正成为一张安全网,让居民敢消费。就净出口而言,由于近期国际形势较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去全球化思潮涌动,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极大的冲击。虽然政府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能否度过寒冬还是需要出口导向型企业极大的自身毅力。有什么对应之策呢?我认为有两点:1.改变过去的出口模式,把“将很多的商品出口至较少的国家”转变为“将较少的商品出口至较多的国家”,即出口分散化。如此一来即不会给出口国留下倾销之感,也可以适当减少对出口国的依赖。2.加快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逐步使出口产品具备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果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以衣服、农产品、低附加值工业品或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商品为主,这些商品几乎哪个国家都可以生产,那么被替换或打压的风险就大。相反,若出口的商品是其他国家难以生产且自成体系的,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和打压呢?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坐拥十四亿超大市场,这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奥大利亚、加拿大全部国内市场的总和还要多,我们在人均GDP只有美国六分之一的时候经济总量就已经达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二,这无疑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就是要立足于国内,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国内市场,是供给和需求真正相匹配,稳住国内基本盘;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拥抱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三足鼎立等一系列的最新开放举措无不显示着国家在推进开放上的决心与定力。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哪里来的自信?就企业而言,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就是自信之源。共和国在历经百年炮火的淬炼后承平日久,我很荣幸也很期待成为共和国崛起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